笑话幽默的空间冲突及其产生与实现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胡晓英 发表于:2011-12-18 14:52  点击:
【关健词】笑话幽默 空间冲突 认知突显 认知机制
笑话幽默以其特殊的表现形式一直备受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但这些研究主要涉及对笑话幽默言语的特征技巧、交际效果、认知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尚未真正涉及笑话幽默机制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其认知解读。本文以笑话幽默的空间冲突为着眼点,从认知突显角度分析笑话幽默的成因

一、引言
  笑话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早已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看似简单的笑话幽默,其认知过程中的意义构建和解读过程中的推理却一直困扰着研究人员。纵观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历史,国内外众多学者致力于寻求这一特殊隐喻形式的最佳阐释模式,如Grice(1975)利用合作原则(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Sperber & Wilson(1995)使用关联理论(The Relevance Theory)对笑话幽默进行了静态的语用分析;Fauconnier(1997)和Fauconnier & Turner(2002)提出概念合成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Veatch(1998)提出背离与常规理论(Violation-Normality Theory),从动态角度解读笑话幽默的认知机制。这些静态和动态研究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日常交往中笑话幽默的认识和理解。但是,上述各种研究只是就笑话幽默言语的特征技巧、交际效果、认知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未真正涉及到笑话幽默机制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其认知实现。本文拟以笑话幽默的空间冲突为着眼点,从认知突显角度分析笑话幽默的成因及其认知解构,进而探讨笑话幽默的本质及其认知思维。
  二、笑话幽默及其认知机制
  笑话幽默就是用简单的情节,巧妙地引出出人意料的结果,从而产生笑的艺术效果。英语术语为“jokes”。根据Wisegeek的解释:“Jokes have a generic meaning of verbal humor, including one-liners, riddles, and other things that make us laugh; But the joke is also a form, a funny, made-up story with a punch line told by one person.”笑话有别于逸闻趣事,一定有“punch line”,即汉语的“笑点”。传统笑话结构中,人们会有一个故事预设或前提,如“A man walks into a bar carrying a duck…”, 然后基于这个前提给予一些具体信息,“The bartender asks:‘Where did you find that ugly old thing?’The man says:‘At the pet store.’”笑话最终以一个意外的转折结尾:The bartender says:“I was talking to the duck!”最后这句话就是传统笑话的“笑点”。根据Wisegeek的解释,笑点是一个意想不到,或是与现实完全相反的情节或关键,也是一个笑话最重要的部分,且这个笑点能不能让听众感到好笑将成为这个笑话能否成功的关键。总的来说,每一则笑话都至少有一个引出幽默的可称之为“笑点”的精髓部分,这是必不可少的。其他成分可称为“铺垫”,它们起到介绍笑话发生的情境、为幽默的出现做好准备的作用。
  依据Fauconnier(1997)的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上述笑话可以用两个输入空间呈现,输入空间1(input1)是bartender的第一句话,他(故意)问长相丑陋的老东西是从哪里来的,暗指“man”是长相丑陋的老东西。输入空间2(input2)是“man”依据概念连贯缺省性指望值,认为bartender肯定是问长相丑陋的“duck”从哪里来。这两个输入空间共有一些抽象结构与组织,其决定各个输入空间的跨空间映射的核心内容,即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此处的类属空间为“the ugly old thing”。受众以这一类属空间为基点,对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进行概念合成,并在概念合成这一心理空间中产生新显结构(emergent structure),即为合成空间(blended space),上述笑话的合成空间是bartender暗讽“man”为“the ugly old thing”。至此,概念合成理论对上述笑话做出了相应的认知解读。但是,该理论在解释如何产生新显结构这一过程时比较笼统,我们仍然不清楚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是怎样合成的,其中的“笑点”又是如何产生与实现的?Brandt, per Aage(2005)对概念合成的推理合成力的解释提出质疑。Gibbs(2000)也指出,概念合成理论的一些基本原则未能作出明晰的表述以及实例分析,有待细化。蒋勇、马玉蕾(2003)认为概念合成理论只具有局部的解释力。王文斌、林波(2003)也给出自己的质疑,并指出概念合成理论为我们理解笑话幽默言语解读机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切入点,但并不能完全揭示笑话幽默言语解读的全过程。由此,王文斌(2004)进一步提出,幽默言语的认知解读过程应包括至少六种类型的心理空间认知机制,即空间输入、空间对接、空间冲突、空间转接、空间合成、空间核实。除这六种类型的心理空间的认知机制外,还有两种思维形式在起作用:一是推理,二是关联。这六种类型的心理空间认知机制进一步明晰概念合成理论对笑话幽默的理解,也对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是怎样合成的给出了具体的认知过程。因此,为了更好地说明概念合成理论对笑话幽默的解读和理解,我们将以概念合成理论的“四空间”模型为基础,结合王文斌的六种心理空间的认知机制,尝试提出一个新的笑话幽默解读机制(如图1)。根据这一新的解读模式,我们来分析以下例子:
  A: Do you know the way to the station?
  B: No, I don’t!
  A: Listen, you take a right turn at the next corner, then straight ahead…
  在这个笑话中,我们以两个说话者作为划分依据,分别构建了两个输入空间。输入空间1是问话者A给出的临时性情境,即问话者A知道路线,询问听话者B是否知道该路线;输入空间2是听话者B给出的临时性情境,即问话者A不知道路线,询问听话者B是否知道该路线。两个输入空间转化为合成空间时,必须经过压缩(compression)这个过程。在这个压缩过程中,我们认为应该包括空间对接、空间冲突、空间转接和空间核实四个阶段。只有这四个阶段实现了,我们才能最终获得一个新的合成空间。当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在进行空间对接时,由于不一样的临时情境(问话者A知道路线与问话者A不知道路线),无法达到言语交际中概念链所具有的预设性期望,从而导致空间冲突的发生。正是这一空间冲突才引发受众将一个空间输入转嫁到另一个新的心理空间,由此形成一个新显结构。F.Ungerer & H.-J.Schmid(2008:287)曾在文章中指出“Jokes produce an emergent structure containing at least some elements for which blending is not successful because they are incompatible and this is the source of their humorous effect.”因此,我们认为,笑话幽默的核心——笑点——恰好与概念整合过程中的空间冲突契合。受众感受笑话幽默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间冲突的产生和实现。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