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原经济区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之路的思考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于英 发表于:2014-05-22 15:32  点击:
【关健词】中原经济区 五位一体 经济发展 创新
 【摘要】中原经济区山东省两市一县的区域生态经济作为一个新课题与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结合进行研究,可以丰富经济区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深化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为山东省四大国家战略经济区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启发性建议。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以山东省为例对中原地区的发展进行了创新方面的思考。

     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拥有了纲领性文件,中原经济区(CPER)地处中国中心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包含山东省聊城、菏泽、东平两市一县。一直以来,鲁西是山东省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获批后,由于没有国家扶持政策,鲁西势必与山东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差距越拉越大。此次中原经济区的获批,为鲁西的经济崛起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将使得山东省东西部经济发展更加均衡。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加入中原经济区后,两市一县将可以享受到国家在财税、金融、投资、产业、土地等方面给予中原经济区的支持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两市一县可以依托中原腹地进一步开拓市场,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加强区域内资源和产业合作。
  作为中原经济区的组成部分之一,山东区域与其他地区一样属于传统农业区和粮食主产区,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近,也面临着同样的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保粮任务重,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村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三农”问题突出是制约“三化”协调发展的最大症结,人多地少是制约“三化”协调发展的最现实问题,城镇化水平低是制约“三化”协调发展的最突出矛盾。必须大胆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努力开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新局面。如何进行创新是困扰该地区发展的主要问题,现从以下方面进行创新发展分析。
  一、创新理念与体制,构建特色经济区
  作为一个在时间序列上比较靠后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由于后发展变得比别人掌握更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在未来发展中我们更能够发挥后发优势,做一些理念特色创新的探索,为全国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做出一些贡献。为承接东西南北人口、产业转移搭建平台,不仅有助于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更有助于中国塑造未来三十年整体经济布局以及新的增长极的理念创新特色。对整个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的完善能起到新的增长极的理念创新特色示范作用,对国家发展宏观的战略有创新塑造意义,添补了国家经济建设区域空白。这样很有说服力、影响力、吸引力。
  各中原省区本着“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优势互补”等原则,消除地方保护壁垒,建立无歧视的共同市场,力求在具有牵动作用的合作项目上先行突破,加快推动区域经济、生态、文化一体化协调发展。正式确定以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制度为核心的多层次协商、决策、执行机制,共同打造大中原区域协作又一特色范例。
  对于山东地区来讲用好淮海经济区、中原协作经济区等现有的经济协作组织和提升级别。改变单向的城乡一体化,为中原区域内多向的城乡统筹一体化创新特色体制。
  二、以“五位一体”为指导进行政策特色创新
  中原经济区山东地区能够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国家也会给相应的政策,能够在破解土地、就业、产业问题上做出一些创新。有必要通过体制和政策的倾斜和创新来构建一个特殊的经济区域。有了经济区就有了改革优先权和创新示范权,拿到改革优先权就有了体制、机制的优惠政策和创新机会。所以改革优先权对于一个区域的发展至关重要。才能吸引区域伙伴。才能实现 “五位一体”的目标,就是要实现规划同盟、市场同体、交通一体、污染治理协作、生态环境共建。一定要两手抓,既抓增长极的培育壮大,又抓城乡统筹县域经济的发展;既要发挥郑州中心的辐射带动,也要欢迎周边等大城市辐射带动中原的发展。才能进一步做好规划、实施的政策特色创新。
  中原经济区山东地区的规划也要有阶段性,实施过程中要有阶段性的政策制度创新,要把要素市场化的问题在中原经济区发展过程中,通过制度创新,最后收敛并且服务于中原经济区的崛起这个目标上。
  三、建立独特经济模式,突出土地特色创新
  中原经济区更需要市场化、品牌化、资本化经济模式特色创新。资源是往市场化和品牌化、资本化竞争力强的地方流动。如土地、人力、资本、知识等要素。要走出一条以内需为主的经济模式特色创新的发展道路,提供可供全国借鉴的经验。
  经济模式特色创新统筹安排城镇建设、产业集聚、农田保护、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
  在中国要打破土地瓶颈制约,必须实现土地特色创新集约式发展大城市大产业,以大城市大产业带动中等城市和中小产业为主,构成一个大的集群体,工业向大园区集中,人口向大城镇集中,减少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地的占用。实现大集中小集聚,土地增减挂钩保红线、保性质。土地确权发证定价后可交易流通即可达到土地高度集约,又可为农村剩余人口进入城镇转入新产业提供资本。土地特色创新是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确权发证定价后可交易流通上打破土地瓶颈制约,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各项土地存量,扩大土地使用者的土地用量和经营的范围,进行集约化、产业化、资本化经营。土地特色创新即解决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也保护农民三个权利不受侵害。
  四、加强就业保障,在人力资源方面有所突破
  中原经济区要实现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产业化关键是怎么解决好进城农民的安居乐业就业保障特色创新问题。农民市民化过程中,通过农民在农村自有的确权资产交易换成资本,可以自行购买政府提供的低价房,实行随住入籍制。新增的财政资源向新进城农转市民倾斜。按国家规定提供就业机会或自谋职业,提供部分或全部教育、医保、社保,实现农民市民化和市民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样更多农民就可以更快稳定下来,能够真正进城。

     大力发展扶植微型企业,通过政府减免税、财政补贴、职工培训等优惠,促使更多的人创业,通过增加雇员,解决就业问题。
  促进城镇化,是大中城市和中心镇、农村新区协调发展,大力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包括文化、教育、卫生、老年福利、社会保险等,这才能吸引农民愿意进城,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举,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并举,把现在很多人看不起的东西和新的东西并举,我们国家才能发展,社会才能和谐,穷人和低收入阶层才能就业。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