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多维化生态教学发展内涵研究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李林 发表于:2013-12-30 12:45  点击:
【关健词】高校;体育生态教学;内涵
摘 要:借鉴生态文化这一理念,对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进行研究,旨在在高校中提倡生态体育教学模式,打破传统体育课的束缚,将人、体育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生态意识,进而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给与启示。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6.021
  生态理念是全球化发展下的一种新的世界观,这种生态理念着重倡导人与环境、自然的和谐发展。体育作为人类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文化,本身就是在不断地创造环境、融合环境,通过与外在自然环境的融合过程中人类不断地进行个体生理与心理环境的调节,进而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学校体育作为体育中的重要一环,作为人类体育培养的重要单位,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责任。学校体育的生态性要求应与现行素质教育并行,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大学生体育活动的生活化和提升大学生人文内涵,既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现代社会适应能力,又要保持高校现行体育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充满人文性、自然性、和谐性是高校体育生态性特点,也是其基本内涵,其核心内涵。体育生态教学是体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体育生态系统是整个教育生态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育生态系统运行效果的好坏会对整个教育环境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教育整体成果。
  现代体育是伴随人类社会与文明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类特有的行为和文化现象。作为一种积极的人类行为和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对整个人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依附于西方社会发展的现代体育,不可否认的带有一些西方文明不良特点,现代体育同时面临着经济、政治、文化、科技、道德等方面的压力,运动主体的异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体育人文精神弱化、传统体育项目减少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现代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世界观正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把握科学与人类生存状态的关系,提供给我们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以此来抵消现代体育带来的不良“异化”。因此,以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审视和建构新时期学校体育,赋予学校体育以生态性成为必然。
  1 现代高校体育生态文化的缺失
  1.1 体育生态主体人性化的淡漠,教学“人”与“物”的相割裂
  长期以来,中国体育教育习惯于关注抽象的群体价值,而对个体需求的人文精神常常是缺乏尊重,学校中体育教学成为一种严肃的教育方式。在社会本位工具理性的控制下,学校体育更多表现在:体育的休闲娱乐特性被抑制,而传统私塾式的教学方式得以延续,学生的关爱得不到应有重视。追求整齐规范标准化而形成枯燥乏味的机械式体育课;通过单一教学使学生运动技术和运动能力获得提升,而忽视学生内在生命价值;片面要求体育教学的外在价值(如功能价值、社会价值)而忽视内在价值(如理想价值、个体发展价值等)的倾向;体育教学中师生缺乏平等对话和交流。体育无“人”现象,是学校体育以物为中心、偏离以人为中心的根本表现[1]。体育本身是一种游戏,体育教学应该是在一种身心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这才有利于体育运动的开展与发展,才能让学生形成可持续性的兴趣,而现在大多数机械式的教学容易把学生当操作对象,致使学生的本位思想缺失,对终身体育思想形成极大障碍。
  1.2 体育生态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壁垒
  “重体轻育”、“重课内轻课外”、“重竞技轻群体”是前苏联体育教学的突出现象,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延续苏联学校体育这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确实极大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随着时代发展这种模式越来越不适合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然而,我国很多高校体育教学中依旧延续这种教学模式而不能与时俱进,其直接后果导致体育课成为学校体育的唯一方式,课外体育活动受到严重忽视,课外活动往往成为学生自由玩耍的状态,致使许多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例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大众活动没人进行合理组织,难以积极开展。另外,学校体育生态化建设不被学校所采纳,学校重视能取得成绩和荣誉的运动代表队,把大部分的资金资源投入到少数体育精英上,忽视了学校体育生态体育长期规划,使学校体育与生态教学严重失衡。
  1.3 学校体育生态文化的缺失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学校体育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大多学校,体育文化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从体育文化众多组成部分:体育设施、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组织等等,都成为高校发展的形式化。大多高校的体育活动往往仅形式化体现在每年一次的秋季运动会,且内容老套,形式单一,通常是几十年不变的田径比赛,或者另外举行一次篮球赛以体现对学校体育的重视,但这样学生参与低、形式老套的活动难以满足现代高校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文化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此外,许多学校不重视体育硬件设施的投入与维护,学生的课余活动往往集中在操场与篮球场,通常的运动仅仅就是跑步与篮球,许多现代具有生态理念的运动难以开展。体育运动原本是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娱乐性的活动,学生在学校参与体育活动少就会失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学生远离体育运动会对学校体育文化失去认同感与归属感,进而影响整个学校文化的进展与构建。
  2 现代高校体育生态教学发展内涵
  2.1 生态教学:优化体育教学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终身体育观是把人的一生看作一个持续发展的整体,它强调人的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和不断发展[2]。体育生态系统正在从原来的单一功能向着多元化扩展。同时,作为终身体育的启蒙,学校体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体育的任务不再仅仅是向学生传递技能与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高校在开设的课程中,除了篮球、排球、足球等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外,还应开设诸如太极拳、木兰剑、毽球等传统体育项目以及野外拓展、登山运动更为接近大自然的体育项目。更应开展本区域传统项目,例如东北地区应开展滑雪、滑冰,南方地区开展游泳等水上项目,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本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像摔跤、骑马、射箭等。这些体育项目更易于接近自然,具有生态性的特征,有助于学校形成自己独有的体育文化标志,更有助于传统体育项目的延续。而诸如太极拳、木兰剑等体育项目动作简单、柔和、易学,是一些老年人都可以练习的体育运动,这有利于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 

     2.2 以人为本:体育生态教学的基本着眼点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干部培训教学案例开发流程与方法研究
  • 下一篇:没有了


  •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