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本位教育思路探析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陈静 殷红梅 张玲 发表于:2014-03-31 20:51  点击:
【关健词】信息产业;高职教育;职业素质本位
 摘 要:在分析信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存的知识本位过于显性、能力本位不够突出等问题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更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新教育理念——职业素质本位,阐述了其必要性、合理性,并就其实施方法提出了建议,内容涉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建设、课程构建以及校企合作等。

        Education ideas analysis on professional quality oriented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information occupation college
  Chen Jing, Yin Hongmei, Zhang Ling
  Huai'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uai'an, 223003, China
  Abstract: By analysis of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for personnel training of information occupation college, a new education idea for professional quality oriented is mentioned which is more adapt to information occupa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necessity and rationality were discussed, implementation method were proposed, including the orientation of talent education target, specialty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 college information class.
  Key words: information industr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quality oriented
  进入21世纪,信息产业作为发展速度最快,更新周期最短的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支柱产业。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企业对职业岗位内涵要求不断提升。信息类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信息产业生力军的中坚力量,其责任空前加大,其被寄予的期望值也空前提升。然而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受限于基本国情的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知识本位过于显性、能力本位不突出、职业素质本位“纸上谈兵”等问题。目前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不足与弊端逐渐凸显,职业素质本位理念逐渐引起人们重视。本文着眼于信息类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实际,基于职业素质本位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突破新形势下信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困境。
  1 信息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迅猛,被赋予“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伟大使命”[1],其规模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的发展有目共睹,高职院校对社会的贡献更是人尽皆知。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高等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高职教育也不例外,人才培养功利性强、目标狭隘,可持续性差等一系列问题日渐突出。为此,高职院校在实践中也从追求数量和规模逐渐转入追求质量与内涵,从根深蒂固的知识本位,不断转化为能力本位,同时还穿插着人格本位,高职教育改革没有停止过[2]。但相对于科技更新,相对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种改革速度仍然较慢,规模较小,力度不够,杯水车薪,培养的人才仍不能满足岗位需求,不能满足终身教育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
  信息类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中国大部分职业院校在发展中遭遇的困惑,但由于信息类职业院校的特殊服务使命,使得其对存在问题的敏感性更强,解决问题的迫切度也更高。在此,笔者首先阐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高等性不突出,技术性不鲜明,职业性不明显
  1.1.1 高等性不突出
  199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根据文件精神,原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部分高等专科院校和部分重点中专校经过改革、改组、改制升格成高等职业院校,简称“新高职”。这时的高职绝大部分是在原有的中专学校的基础上升格、合并和重组而成,在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管理上明显带有中专院校的烙印,即使这之后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这种烙印还是有形无形地出现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使得其高等性不够突出。
  1.1.2 技术性不鲜明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各产业与行业中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流程层出不穷,社会对劳动者的需求除了专一的技能,还增加了跨行业、跨专业快速适应的能力,职业与岗位的外延性日渐突出。但是在高职院校办学中,由于教育理念的“未与时俱进”和教育经费的限制,实训条件、师资水平均存在滞后现象,生产一线的新工艺、新技术不能及时传达到课堂,这种现象目前颇为严重,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技术性的不鲜明。
  1.1.3 职业性不明显
  高职教育尤其是信息类高职教育,其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性技术人才。职业性是其教育的基本特征,职业素质的培养是其基本任务,其中就包括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态度的养成。学生除了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外,还应具备有利于职业生涯发展的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应急能力,这是一种“可持续能力”。然而目前高职教育的实施依然以学科为主线,对职业课程缺乏总体规划与设计,单一岗位操作技能的训练所占比例很大,对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够,岗位需要的职业性欠缺明显。

      1.2 专业建设中课程设置比例失调,实施方法较为落后,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1.2.1 课程设置比例失调
  在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尝试过知识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等多个在不同时期独立或者互相交融的理念。时至今日,除了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外,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都成为职业生涯中必备的能力。但这些在学校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定位中所占比例少之又少,很多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并且教育者们在实施能力素质课程的过程中又存在总体把握不准、深度不够、力度不强的问题,最终导致学生在就业后就像一个瓷器,一碰就碎,经不起历练。
  1.2.2 教学实施方法落后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高职教育年轻,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也相对年轻。在对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结构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中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占到67.1%,而从企业调入的占到22.2%[3],大多数高职院校专任教师是在学科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从学校到学校,理论教学水平较高,但缺乏工作实践经验。虽然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出现了“订单培养”,但大部分的授课任务还是由学校教师担任,由企业人员担任比重还很低。此外,受教学资源的限制,学生受教育场所大多还是在校内,校企合作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数量少,实训项目贯彻落实力度不够,能够为学生服务的开放性教学资源有限。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由于各种原因,校企管理很难到位,对学生的指导也存在不可控性,教育教学实施更无从谈起。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教育对学生的职业性与技能性的培养效果。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