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设计中建筑形式创作来源的反思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张绍勇 陶振禹 李丽 发表于:2014-09-15 12:07  点击:
【关健词】建筑形式;来源;创作
 摘要:由于建筑师自身能力、甲方偏好、大众审美等原因,建筑设计的形式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何平衡各方意见,创作出符合现代建筑发展的新的建筑形式,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该文章以学校中的概念设计实例、设计院中参与的实际项目以及部分大师设计实例为参考,从建筑设计师建筑方案建筑形式创作的培养前期、实践应用、思想升华三个阶段分析总结设计经验,发掘已完成项目形式创作的根源并分析其带来的问题,进一步总结现代设计中建筑师应该追寻的建筑方案形式创作来源。

     1 概 述
  “城市设计通常被认为是这样的一个设计过程:其答案没有正误之分,只有好坏之别,其质量只能通过时间来检验。因此,有必要对设计项目不断进行质疑与探索,不能自以为是。” [1]关于建筑形式的探讨也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大家各自朝着自己从现实中总结出的规律前进,创造出现在丰富多彩的城市空间。学校中的知识多是偏向概念,对于真正的实践项目缺乏有机的链接,高校中学生设计多是些概念性的方案,可行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思考较少;多数设计院中的方案由于创作时间短、设计费用低等原因,建筑设计趋向于模式化,注重简单实用,缺少必要的创新;现代建筑大师们则是引领时代潮流,提出更为适合当时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创作思潮,但往往集中在个例,由于地域、投资、甲方要求等方面,有的并不能完全的推广。这就迫切需要建筑师不但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还需要掌握相关专业的必要知识,并能够在各个方面、各个阶段找到权衡点,把建筑方案的形式创作当作一种社会责任去对待。
  2 建筑形式创作的培养前期——模仿效应与简单创作
  以我国高校中的概念设计为例,本科阶段培养中往往以常规的教育形式为主,注重与其他工科专业间的配合,建筑形式创作来源主要是同学们平时的自身积累和老师课间思路的引导。做设计时多集中在一些书刊、杂志或网络中找寻相关具体资料与信息,在自身有限的知识水平构架之下进行设计,绝大多数停留在模仿阶段,创新较少,思维创作主要表现在对已有建筑形式的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
  以2010年毕业设计——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改扩建项目为例(见图1),设计者虽然考虑到新建筑应该与校园原有的肌理、风格等协调,尝试着打破原有的风格去有所创新,但也留下了很多模仿的痕迹。建筑体量较好的结合了三角形基地的周边环境,强调体块之间的穿插与空间的过度,扩建部分与旧有的土建学院结合较好,采用过厅空间衔接起来[2]。虽然此设计对于本科期间的教学任务完成质量较好,但对于建筑形式创作的思考还是停留在“体块穿插”的表面,缺少深层次的含义。
  (资料来源:孙青峰绘制)
  研究生阶段的培养,由于对建筑基础知识和建筑历史文化的梳理与积累,建筑师对本专业已有的知识构架会有全新的认识,虽然在整个知识领域中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创作手法偶有杂乱,但已经开始了在原有知识水平下的简单创作,同时也加入了建筑技术层面的考虑,对建筑形式的创作会根据具体的方案考虑采取不同的建筑风格形式,不再是简单的模仿或是折中的采纳,材料、技术、地域文化等内容已是建筑形式创作中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如城市立体农场竞赛方案(见图2),建筑创作形式的重点是放在场所氛围的营造方面——场所精神的表达与传统生活方式的回归。为人们提供一个阳光充足、且适合植物生长的空间才是设计的主角,才是此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设计者从798商业街区中现有的工业厂房及构件中提取文化符号,巨大的Y字型的支撑柱是对局部构件的强化处理,以达到工业厂区记忆的传承,既有功能的意义又有符号学的象征。此时的模仿并不完全拘泥于工业构架的形式与做法,也是与现代建筑的功能特性的相统一。
  3 建筑形式创作的实践应用——社会效应与环境效应
  从基础培养到设计院的实践工作,建筑师的建筑方案形式的创造逐渐考虑到社会的需求与环境的影响,不在是原来的模仿与简单创作而是更偏向于形成适合自己的建筑形式与风格。一方面是因为设计院经过多年的经营形成一定的规模,需要发展自己适合的建筑类型去创造;另一方面是因为建筑师本身在实践的历练中对建筑形式创作与社会、环境的融合有了一定的把握。 建筑师在建筑形式的创作中更多的是在考虑项目自身特点的同时,给提供甲方更多的选择方式,如现代还是传统、中式或是西式。总之,都会尽力体现相关风格特色的主要特征,整体上给人以一种建筑形式与文化和社会环境融合的气息。
  如澳门大学横琴校区的规划方案设计。建筑师以岭南空间与文化符号为设计出发点,部分加入建筑设计师对基地的解读,整体趋于简洁,建筑造型中采用传统的剖屋顶形式,立面以简洁的水平与垂直线条为主,开放空间与单体建筑设计形式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空间氛围,继承传统的同时体现了理性的功能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现代建筑大师的致敬。
  4 建筑形式创作的思想升华——理性思维与创新效应
  对于建筑形式创造的思想升华以国内外大师作品中建筑方案的形式创作来分析。
  国内建筑大师一般都有丰富的建筑创作经验,对特定的建筑设计有较好的把握能力。究其造型方面的创造多是基于对当地文化和社会心理的解读,多是采用符号化的隐喻主义思想,有时也有对现代极简风格等的探索,以新技术和新材质作为创作的元素加以利用。如崔凯大师设计的德胜尚城更多的是出于对周边环境的解读,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建筑风格主要以现代简洁的梁柱为主,形式则从周边的现有建筑中提炼。
  国外现代主义大师在造型创造方面也是趋向于简约,完全遵从材料的力学性能,表达一种理性的思维。虽然他们所处的环境中充满着传统的西方古典美学,比例尺度方面多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大师设计中思考更多的是场所精神,而不是单纯形式的模仿和记忆的传承。传统的生活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是建筑方案设计形式中表达的主要内容。在功能、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改变的同时,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更多关注的是人的行为和人之间的交往。不论是髙技派的福斯特或是解构主义的扎哈,他们在赞扬现代科技进步的力量的,以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特色进行创造的同时,更多关注的也是人的行为方式和审美方式的改变,为人创造更加合适的空间,加强人居环境中的场所精神体验。
  5 结论
  建筑方案形式创作的培养前期、实践应用、思想升华三个阶段实为建筑形式创作来源的形成与提升过程,为建筑师自身发展与升华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时代中人们的审美方式。要创造符合21世纪的建筑发展形势,当代建筑师对建筑方案形式创造的脚步不应停留在前两个阶段,直接套用现成模式的建筑形式,而应在建筑形式的创造中应该仔细研究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从而创造符合该地景的建筑形式,这样才能丰富建筑形式文化,创造符合社会发展及我国特色的建筑文化。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