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秀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思路探析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于静 高明利 姜兆荣 发表于:2014-02-24 18:48  点击:
【关健词】脊柱炎,强直性;辨证论治;治疗思路;中医师;金明秀
【摘 要】 金明秀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独到,临床上其侧重分寒热之轻重,辨肾虚之有无。分别投以补肾祛寒,清热通络;补肾祛寒,通经活络;化痰祛瘀,通经活络;补肾清热,通经活络之法。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我国患病率约为0.26%[1]。AS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古人称为“龟背风”“竹节风”“骨痹”“肾痹”“大偻”等。在我国东北寒冷地区,AS患者甚多,其中青年未育未孕患者又居多半。金明秀教授为国家级名医,从医40载,在临床上治疗大偻患者甚众,每获奇效。将其治疗思路归纳如下。
  1 病因病机、临床表现
  金明秀教授认为,此病是由于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失于调养,肝肾精血亏虚,复感风寒湿热等外邪,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如《素问·痹论》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灵枢·百病始生》:“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素问·痹论》篇云:“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含于肾。”骨痹临床表现以腰背冷痛重着为主,亦可累及膝、踝、肩、胸锁、手等关节。如《素问·长刺节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
  2 治疗思路
  金明秀教授治疗AS不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总治疗原则。根据辨证结果,施以不同治法。
  2.1 肾虚湿热、风寒痹阻型 此类证型患者较多,患者表现为关节局部红肿疼痛,但周身怕冷,尤以腰部明显,舌质淡,苔薄白罩黄,脉浮紧或浮数。金明秀教授常施以补肾祛寒、清热通络之法。常用羌活15 g、独活15 g、蒲公英20 g、连翘20 g、补骨脂20 g、络石藤30 g、狗脊25 g、伸筋草15 g、黄柏15 g、山萸肉15 g、苍术15 g、萆薢20 g、细辛5 g、莪术15 g。
  金明秀教授针对患者寒热错杂的表现,治疗上施以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之法。寒热之药共投,既未乱了药性,也未减轻功效,患者服后均诉寒热二症皆减,笔者认真思考其理,即用温热药治疗寒证时,选用少量寒凉药于其中,则此药的寒性去,功用仍保留;用寒凉药治疗热证时,选用少量温热药于其中,则此药的热性去,即对某些药物但取其功用,不取其性味。
  2.2 肾虚督寒型 此证表现为腰骶疼痛,痛连项背,恶风畏寒,周身僵硬,晨起尤甚,得温痛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紧。金明秀教授治以补肾祛寒、通经活络之法。常用细辛5 g、淫羊藿15 g、海风藤20 g、防风15 g、地龙15 g、三棱15 g、莪术15 g、薏苡仁20 g、伸筋草20 g、土鳖虫15 g、肉桂15 g、骨碎补20 g、川芎15 g、续断20 g。金明秀教授认为,我国东北地区寒冷,患者先天不足,复因感受寒邪,不祛其寒难以通经络,故治疗以祛寒为第一要义,但祛寒不除湿,寒气去而湿气尤存,痹痛难消,故祛寒兼健脾除内湿、清外湿,则患者可安矣。
  2.3 痰瘀互结型 此证患者症见腰背疼痛反复发作日久,强直畸形,可伴四肢关节强直畸形;或有皮下结节;皮肤瘀斑,面色黯黧,眼睑浮肿,或胸闷痰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金明秀教授治以化痰祛瘀、通经活络之法。常用桃仁15 g、红花15 g、络石藤20 g、地龙20 g、蜈蚣3条、全蝎10 g、生甘草10 g、白芥子10 g、陈皮15 g、僵蚕15 g、薏苡仁15 g、半夏9 g、狗脊15 g、川芎15 g。金明秀教授说,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痹离不开瘀血顽痰,尤其病久之人,盖寒湿之邪即可由口鼻、皮毛而入,亦可直中入脾,寒湿伤脾,脾虚失于运化,痰浊内生;寒湿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生,顽痰瘀血互相博结,痹阻关节经络,则可见关节畸形、皮下结节等表现,故非血肉有形之搜风通络药不能祛邪,故搜风通络之品较多,且一定伍以生甘草以祛除其毒性,嘱患者一定久煎,一般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2.4 肾虚湿热型 此证患者表现为腰骶疼痛,痛连项背,关节红肿热痛,周身僵硬,晨起尤甚,得冷稍舒,或伴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或滑数。金明秀教授治以补肾清热、通经活络之法。常用黄柏15 g、金银花20 g、海风藤20 g、蒲公英20 g、知母10 g、桃仁15 g、红花15 g、牛膝20 g、萆薢20 g、白花蛇舌草20 g、土茯苓30 g、山萸肉20 g、狗脊20 g、苍术20 g、薏苡仁20 g。金明秀教授认为,湿热痹阻之肾痹看似轻,实则湿热尤为难除,概热易去,湿易独存,但湿气存则除之甚难,故一定湿热并祛方可。查湿气去否,验舌为第一要义,黄苔之厚薄,腻苔之消减,咽喉之颜色,均是判断病情进退之关键所在。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32岁,2012年2月15日初诊。以腰背疼痛反复发作3年,加重10 d为主诉来诊。患者于3年前劳累及受凉后出现腰背部疼痛,开始未重视,病情逐渐加重,晨起及夜间疼痛甚。于本院服中成药后好转(具体不详)。病情时好时坏。10 d前因受凉后腰背疼痛加重,活动明显受限,僵硬。为求中医药治疗来诊。症见腰背痛,晨起及夜间加重,痛处固定,晨僵,右膝关节痛,胸肋关节痛,胸闷,有白痰,乏力,病来无眼炎,无皮疹,无腹泻,纳可、睡眠可,二便正常。查体见舌质淡黯,苔薄白、有瘀斑,脉沉涩。专科检查见腰部向前、后、侧方向活动受限,双侧“4”字试验(+),实验室检查HLA-B27(+)。骶髂关节CT示骶髂关节炎(双侧Ⅱ级)。中医诊断为大偻(痰瘀互结)。西医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治宜化痰祛瘀、通经活络。药用桃仁15 g、红花15 g、络石藤20 g、地龙20 g、蜈蚣3条、生甘草10 g、白芥子10 g、陈皮15 g、僵蚕15 g、薏苡仁15 g、半夏9 g、狗脊15 g、川芎15 g、鸡血藤15 g、续断20 g。6剂,水煎服,每日2次。
  二诊:患者腰背痛减轻,近日因思虑过度夜眠差,舌质淡黯,苔薄白,脉沉涩。原方加夜交藤20 g、合欢20 g、赤芍15 g。10剂,水煎服,每日2次。
  三诊:腰部疼痛明显缓解,胸闷减轻,夜眠可,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上方去僵蚕、蜈蚣。15剂,水煎服,每日2次。患者服药后病情明显好转,要求停用汤药,随诊病情平稳。
  4 小 结
  金明秀教授治疗AS重点在辨证论治,侧重分寒热之轻重,辨肾虚之有无。金明秀教授强调,肾痹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待患者脊柱已强直方治疗,譬尤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为时晚矣,恐搜风通络亦难除之。且告知患者服中药贵在坚持,不能追求短期疗效,可与一些外治法相配合,如刃针、药浴及本院首创的“春·秋分风湿免疫贴”治疗,这样能相得宜彰,达到协同效果。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