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信息失真原因与诚信建设的探讨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李曼波 发表于:2011-10-06 20:59  点击:
【关健词】 会计信息 ;失真 ;诚信建设
会计诚信的缺失,造成各项经济指标失真,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偏离,影响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失真的会计信息也使信息使用者不能及时了解、有效利用会计信息,甚至误入歧途,影响其合法权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对提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当前会计行业造假行为严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美国的能源业巨头安然公司把第四季度的定单做为当年收入,虚构2001年销售,虚增利润78亿美元,引起股价上涨,当它因经营不善宣布破产倒闭时,华尔街股指迅速下跌,股东来找会计公司算帐,最后元凶是会计造假;而在我国会计造假也是比比皆是,在2001年12月25日审计署公布16家上市报告,有14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长此下去,会计信息失真还会危害与国外经贸组织间的合作以及整个国家的发展。在国内,这几年会计信息失真的事情在琼民源、红光股份、郑百文,银广厦等企业(上市公司)时有发生。会计诚信的缺失,不但对所有者,而且对经营者都将是一各致命的伤害。尤其在证券市场上,会计一旦丧失诚信,则必然会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英国1720年的南海公司事件,美国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都是会计诚信原则沦丧引发严重社会经济后果的典型案例。类似行为,已经成为严重地制约与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宏观会计信息失真,会掩盖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隐患,使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正常运行环境受到破坏,影响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基层会计信息失真,使微观主体无法掌握实际情况,造成决策失误,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潜在的危机。同时,会计信息失真必然造成管理混乱,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滋生腐败,并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虚假的会计信息还会对投资者、债权人的预测和决策起着误导作用,使其利益受损,引起纠纷不断,影响社会稳定。前国务院总理朱榕基看到我国部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情况更是痛心疾首,在为国家会计学院题词时手书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帐”。会计信息失真已是会计界乃至整个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并引起了社会各界有志之士的极大关注。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1、利益驱动是“催化剂”
  会计造假之所以如此猖狂,其主要原因更是会计造假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动力。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银行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等经济利益。大股东在其利益与国家、其他小股东、债权人发生矛盾的情况下,会对管理者施加影响,粉饰财务报告。单位负责人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为个人及小集团的利益做假账,出假报表。在我国目前处于买方市场困境下的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以降低审计质量为代价,与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合作”,出具虚假报告,以实现“多赢”。企业负责人有可能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可能会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而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目前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为了占有一席之地,也迎合委托单位的要求,出具虚假会计报告,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动机。见利忘“义”是会计诚信缺失者的催化剂。
  2、会计信息失真成本低是直接原因
  在我国有这么一种现象: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如果有了业绩,也就是企业有了利润,就是好领导。于是就有人置国家、企业、职工利益于不顾,硬将亏损粉饰成利润,以取悦上级领导。为了名,许多利益自然接踵而来。私有企业主为了个人利益,硬将盈利编成亏损,以达到中饱私囊的目的……有着这些人会计信息不失真才叫怪事。现在这个环境就是“谁造假,谁得利”。大家都在造假,造假者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上市、贷款等有利可图的机会,而造假的收益远大于其成本,造假者们何乐而不为呢?然而我国对公司造假的处罚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减弱了法律规定上现有的一些治假法规,处罚规定也显得过宽。相对于因造假取得的巨额回报和政治收益而言,这种造假成本太过于低廉。而且,即使这么轻的经济处罚也往往是由造假机构来承担,极少影响到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利益,使得失信者难以受到应有的惩罚,即使受到惩罚,其所付出的代价远远小于其因失信而得到的利益。正是由于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才会使得失信从可能转化为现实,也极大地挫伤了诚信者遵循诚信原则的积极性,纷纷效仿,造成了会计诚信缺失的恶性循环,导致整个社会陷入信用危机。会计信息失真成本低是直接原因。
  3、会计制度的局限性、滞后性也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操作空间
  一是会计原则本身为会计造假提供了操作空间,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得来操纵利润;另外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像的空间。二是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会计造假提供了机会。另外会计道德规范还不够健全,宣传教育不够到位,法律制度不健全,导致会计造假者有空可钻。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使原有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已不能适应,而新的会计政策又不及时制定及颁布,在这个时段出现了合符规定的造假。
  4、监督体系不健全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外在原因
  目前,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企业自身的监督,外部监督是指财政、审计、银监、证监等部门的监督。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在许多方面与市场经济还不相适应。内部监督由于会计监督人员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往往流于形式。外部监督由于点多、面广、任务重、注册会计师制度又恢复不久,加之人员知识老化等问题,都与承担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不相适应,不能从外部监督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建立会计诚信的对策
  鉴于以上产生我国会计诚信危机的多种因素,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进行综合治理,共同营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氛围,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健康良性发展的轨道。 对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