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部评级对银行经济资本的影响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庞丹丽 发表于:2011-11-07 11:52  点击:
【关健词】内部评级 银行经济资本 风险管理
2011年6月9日,银监会下发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内部评级对银行经济资本的影响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介绍了我国实施银行内部评级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了内部评级对银行经济资本的影响,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加强经济资本管理提

一、前言
  2007年2月,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应于2010-2013年间采用内部评级法计算经济资本。2008 年,银监会再一次发布《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标志着我国实施新协议有了重大的突破。2011年6月9日,银监会下发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优化风险加权资产计算方法,扩大资本覆盖的风险范围。内部评级对银行经济资本及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再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话题。
  内部评级法是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也是最主要的银行制度改革。内部评级是指银行根据内部数据和标准,对债务人进行的信用评价。在信用风险资本要求计算中,银行可根据其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复杂程度等灵活选择。实施内部评级法不但可以直接降低资本要求,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并可以享受国际清算银行给予的资本优惠。同时,有助于银行自身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其风险控制能力,使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趋于一致,从而保证银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内部评级对银行经济资本的影响
  经济资本又称为风险资本,它是一种虚拟资本,在金额上等于资产的非预期损失。开展经济资本管理,可以量化内部每个业务单元和每个业务环节在获得经营收益过程中所承受的风险大小,可以实现对利润的风险调整和对客户的风险定价,进而使绩效评价和经营战略更为科学。内部评级法对不同风险特征、不同管理水平的银行的经济资本要求不同,对具有不同风险特征的产品及客户也规定了相应的资本标准,因此必将对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内部评级法有助于提高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水平。《新巴塞尔协议》通过资本减让的手段鼓励银行业建立更有效的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从而使用内部评级体系计量风险和分配资本。银行为了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实现节约资本、实现盈利最大化的目标,必将自觉采用投入内部评级法,促进自身经济资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采用内部评级法有助于促使银行业持有高质量的信贷资产。内部评级法以各银行内部历史数据为基础计算违约概率等风险要素,并进一步计算监管资本,因此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客户信誉高、风险管理手段运用较好的银行,信用风险的监管资本要求将会明显降低;相反,客户信誉较差,资产风险较大,信用风险的监管资本资本要求将会加重。从而促使银行业调整资产结构,持有高质量的风险资产,使整体信用风险水平降低。
  内部评级法可以促进实现银行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通过收益覆盖风险,有效提升风险定价能力。基于风险计量模型所输出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资本占用等关键风险指标,确定了贷款利率底线和贷款浮动区间的核心变量。根据客户等级和交易结构,可以进行贷款的合理定价,从而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议
  内部评级体系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如何从传统的信用评级向符合新协议要求的内部评价转换,如何提高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关系到我国银行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成败。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加强内部评级配套制度的研究与建设。商业银行应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组织协调相关的业务管理部门,研究制定内部评级在信贷政策、经济资本分配、绩效考核、资本充足率测算等方面应用与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与内部评级系统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体系,为实施内部评级法创造条件。
  (二)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夯实内部评级的数据储备。完整准确的数据是量化管理信贷风险、提高信贷管理运作效率的基础。我国商业银行的数据储备严重不足,且数据缺乏规范性、数据质量不高,严重制约了内部评级系统的应用。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加快数据整理与补录,同时建立一套完整、严格的数据标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建立科学实用的内部评级模型。目前,国外许多优秀的数学模型在全球银行业受到广泛认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如ALTMAN、KMV、穆迪RISKCAL以及标普MEU等。但我国不具备应用这些模型的条件,比如数据的缺失,因此我国银行在内部评级时,不但要借鉴国外模型的思想,又必须结合本国实际,要充分考虑诸如数据积累量不足、利率市场化进程不高、企业财务存在欺诈现象、道德风险偏高等国内特有现象,研究建立自己的模型框架和参数体系。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内部评级系统和方法属于各银行的商业机密,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培养、建立一支适用于风险分析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对于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确保内部评价体系高效运行的关键。因此,商业银行要对专业人员结构不断进行优化,对现有人员作定期培训,完善其知识结构,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增强对新协议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武剑.内部评级理论、方法与实务: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核心技术.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2]陈四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通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6.
  [3]丁剑.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研究.商业时代.2008.1.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