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体育教学理论探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陈煦 发表于:2011-12-08 16:03  点击:
【关健词】当代 体育教学理论 理论成果
体育教学理论来源于体育教学实践,反过来又指导教学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本文通过对当代我国体育教学理论建设发展情况的探究发现,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政治历史原因,我国的体育教学理论建设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研究质量相对较差。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

前言
  我国体育教学理论研究起始于本世纪20年代,发展于50年代,于80年代有了很大的发展, 90年代正在构建独立的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成果的不断涌现,对我国体育教学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是综述了我国当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从而为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建国以后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教学理论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
  1.1全面学习苏联体育教学理论阶段
  建国后几年间,在批判并全盘否定“自然体育”与“国粹体育”的同时,全面引进了苏联的体育体制,这使得苏联的体育教学理论在我国全面推广。
  1.2独立探索和遭受挫折阶段
  1958年后,我国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方向从全面学习苏联理论逐渐转向我国体育教学实际,主张建立自己的体育理论体系。于1961年和1963年先后编写了体育学院本科和中等体育学校通用体育理论教材,体育教学理论是其中的主要部分。体育教学研究呈现出了可喜的局面。但在体系上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对体育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的界定仍然比较模糊。“文革”期间,体育理论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1.3重新探索阶段
  改革开放的方针为我国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机;与国外交流的增加,使人们接触到了更多的体育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开拓了眼界拓宽了思维。体育教学理论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1.4努力建构独立体系
  90年代,在以往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些学者开始探讨我国体育教学理论自身体系,有人将出现的各种观点归纳为体质教育、技术教育、竞技教育、培养能力教育、快乐体育、全面教育、终身体育。与此同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并对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辨研究,发展了体育教学过程理论,强调了体育教学的整体效益,重视教学评价理论的研究,强调过程性评价对学生获得体育成就的作用等。
  2. 当代中国体育教学理论的主要成果探析
  目前,中国的体育教学理论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及“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实质性的推进,这个发展和推进可以用一些标志性的成果来确认。
  2.1 健康周期理论
  “健康周期理论”把对身体的认识和身体健康的安危联系起来,从一个侧面阐述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该理论认为,人生由健康到不健康的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对身体的认识是由感性到理性的一个客观过程。
  2.2 体育学科特性理论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其特性,而以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体育学科的特性则更加明显。这些特点使体育课程管理、教学内容选编以及实施教学都呈现明显的特点和困难,例如:1)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性和平行关系;2)学科内容的庞杂和广泛;3)内容的多指向性(一项多能),内容之间的可替代性;4)体育教学效果的即时评价性等。
  2.3运动认知理论
  体育是人的认知能力的培养,人的认知分三大类——概念认知,感觉认知,身体运动认知。学过体育的人在身体反应、神经传递方面有突出的能力,反应快速、动作敏捷。
  2.4掌握运动技能的两类型理论
  运动项目因运动技能的掌握标准不同而存在性质的不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顺序和教学方法也出现不同。这其中规律的揭示对于体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和体育教法研究都至关重要。
  2.5体育教学中“即时评价”理论
  由于体育学习的效果主要表现在运动技能上,因此它的学习效果马上就可以显现出来,外人只要看到学习者的运动,就可知道学习者学会没有、学得快慢等,因此可以即时评价。因此体育学习有时激励人,有时也很“伤人”。
  2.6成功体育理论
  “成功体育”脱胎于“快乐体育”,但立意又高于它。其瞄准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注重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体验到成功和深层次的喜悦;但是成功体育决不否认失败,而是认为必要的挫折和失败更有利于学生深刻地感受成功。
  2.7 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方向与方法理论
  此理论针对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方向与方法问题指出:1)体育内容可分为“素材”和“教材”两个层面。2)体育教材化的工作可分为“大规模研究”(课程层面)和“小规模研究”(教学层面)。3)体育教材化的方向和方法有:动作教育化、游戏化、理性化、文化化、生活化、实用化、简化、变形化和运动处方化。
  2.8 国家对体育课程管理方式研究的理论
  国家对体育课程管理方式的理论研究一直以来是我国体育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近阶段这方面的研究表现出了更深更广的意味。1)体育课程管理的因素有:(1)政治方面的因素,(2)学科要求的因素,(3)选拔和社会公正的因素,(4)对不同文化的认同和兼容的因素,(5)课程实施可能性的因素,(6)教育民主性的因素。
  2.9 教材层次和排列理论
  我国体育教材排列的理论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在现实中,体育教材方面长期存在着“教材整体和总量上繁杂”和“具体教学中内容低级重复,少有进步”等问题。当前理论研究范围包括:1)教材的大小问题。2)体育教材排列中的不同的“循环周期”问题。3)大小循环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3 结论与建议
  在中国几代体育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的体育理论建设从多角度、多领域、深层次上创建与发展了体育理论,使得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得到了深入的探讨,从而促进了体育理论的多样性的完善,为构建先进的体育理论系统科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也引发了我们对未来中国体育教学理论的思考和展望。
  参考文献:
  [1]万德光编著.简明体育教学法[M].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1987年版
  [2]王伯英、曲宗湖著.体育教学论[M].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8年版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