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亚洲腹地的“大篷车课堂”(3)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李希光 发表于:2012-12-15 21:49  点击:
【关健词】大篷车课堂,腹地,亚洲,苦行,
我的祖先是东北人,远离西域。让一个东北人对西域的人文历史地理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与兴趣,并能迸发出写作灵感,需要有人在旁指点。从西安到喀什,从阿什哈巴德、撒马尔罕、布哈拉到碎叶城,丹尼教授运用他广博的中

  我的祖先是东北人,远离西域。让一个东北人对西域的人文历史地理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与兴趣,并能迸发出写作灵感,需要有人在旁指点。从西安到喀什,从阿什哈巴德、撒马尔罕、布哈拉到碎叶城,丹尼教授运用他广博的中亚历史知识,沿途一路讲解。这是学习新闻采访写作最有效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法。多年后,我在清华大学开设的《新闻采访写作》和《走在路上的叙事艺术》都是以丹尼教授为榜样,带着学生走丝绸之路,西出阳关去罗布泊、楼兰、居延海,北走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和唐努乌梁海。带着学生,边走路,边读书,边采访观察记录,边教学生写故事的技巧和理论。记得有位美国历史学家与我一同在新疆考察时说:“新疆好啊,随便在路边捡一块石头都比美国的历史长。”当然,这里所说的石头不是自然地理意义上的石头,而是有人文历史故事内涵的石雕、碑文、寺庙和古城池遗存的废墟。
  2000年,我带领学生穿越罗布泊,到楼兰采访。到楼兰要乘坐沙漠车,租车费、汽油费和驾驶员费用都很高。老家有个老朋友帮我出了这笔钱,租了两辆沙漠车。但楼兰不是有钱有车就能够进去的,楼兰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任何人要进去都必须获得国家文物局或者新疆文物局的批准。我带着学生去楼兰是采访,很难获得国家文物部门的批准。我策划了一个文物部门无法阻挠的理由:去楼兰捡垃圾。我在阅读新疆史料时发现,西方探险家打着考古的旗号,更多的是盗窃中国的文物。一百多年里,来自英国、瑞典、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等国的“考古学家”,在挖掘盗宝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生活垃圾。我设计了一个题目“清华大学师生到楼兰捡垃圾”。我们开两辆沙漠车,一辆车带着我和七个学生以及生活用品。还有一辆车是空车,从楼兰往外运垃圾。从楼兰出来时,果真拉了一整车的垃圾回去,很多都是一百年前的垃圾,瓶瓶罐罐的。
  当然, 我带学生去罗布泊的目的不仅仅是捡垃圾,而是要教学生用人文历史的眼光观察西域。每年有很多游客和记者来新疆旅游,但是转了一圈,什么也没发现,只是满足了视觉的好奇心。我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方法是:先读一定数量的关于新疆的书籍,对新疆的昨天和今天有了基本的了解,然后再去新疆观察。到了新疆,我带着学生边走边讲,边读边写。回到北京后,我和学生们合写了一本书《跟我去楼兰》。
  西域采访是一个让人激动的社会大课堂,是新闻教育的巨型实验室。“大篷车课堂”不是在温暖的教室里上课,而是在雪山上、游牧人的毡房里、佛塔下、戈壁滩上、胡杨林里、古城废墟上、塔里木河边、熙熙攘攘的巴扎里、博物馆的木乃伊旁上课。
  那么,我在中亚带着学生上课,或者自己采访,走了许多地方,这对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们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在新闻学课堂上,要激发同学们对万物的好奇心,要随时记录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那些有画面感的、能留下记忆的有意义的人或物。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很容易的,学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1.路上师傅要不断点拨和提示;2.出发前要研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和书籍。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交网络媒体时代,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甚至教师,更多的是在用大拇指拨弄手机键盘,用傻瓜相机随时拍照。他们越来越少地去翻阅厚重的人文历史地理书籍。为了恢复古老的人文写作, 我在亚洲腹地这片广阔的原野里,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大篷车课堂”。带着学生在中亚或中国周边地区采访上课,师傅带徒弟式地手把手教学。这些学生在采访、观察、记录、摄影、提问时,我在旁边看着他们,随时作出示范,教学生正确的方法。如果我听学生发出不合适的提问,我会当场纠正。我不仅白天领着学生们翻山越岭去采访,晚上回到营地,还要跟学生们一起研讨,听学生们报告白天采访到的有意思的人或物。讨论结束前,我给每位同学确定选题或第二天需要深入采访或者补充采访的人物。
  老话说,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在报纸时代,人们说,“报纸白纸黑字都报道了,还会有假吗?”到了电视时代,人们说,“电视都播出画面了,我在CCTV和CNN都看到了,难道还是假的吗?”到了今天的社交网络媒体时代,人们说,“微博里都传播开来了,难道还是假的?”在今天这样一个媒介化的世界里,媒体刊播出来,并不等于就是真的。也许,真的东西,经过媒体的过滤和编辑,反而变成假的了。我们今天是媒介化时代。什么是媒介化?本来这个人是真的,但是经过媒体处理,这个人就变成假的了。我曾问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新闻秘书:“你每天跟媒体打交道,说句实话,你究竟相信媒体报道的百分之多少?”“99%的媒体报道我都信”,他说。我又问:“为什么还有1%的新闻报道你不信?”他回答道:“因为这1%我知道真相,所以我不信。”22年前,我第一次来到塔里木,我去过千佛洞,那里有泪泉。丹尼教授站在泪泉边,流下了一把泪,他悲观地说,“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沟通受到了现代媒体的阻碍。” 

  中亚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东西方文化交流既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在精神层面,塔克拉玛干南北两线的贸易大道承载着多样化的文化,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萨满教;有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我是新闻采写教授,但是,我利用西域的“大篷车课堂”,给学生在世界文明史的大背景下,讲新闻传播史。在讲报纸的诞生时,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附近的塔拉斯在唐代发生的一场中国军队与阿拉伯军队的战争讲起,接下来讲塔拉斯被俘的中国战俘被押解到中亚历史名城撒马尔罕,帮助阿拉伯人造纸,阿拉伯人把纸张卖给欧洲人。后来欧洲人从撒马尔罕那里偷学了造纸技术,几百年后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在讲古代的记者时,我从敦煌壁画里的唐玄奘画像讲起,他是第一个带着记者的眼光走向世界的僧人。我沿着玄奘的足迹走进了塔克拉玛干腹地的尼雅佛教古城,我带着学生去巴基斯坦北部的犍陀罗佛教古城遗址上课,那都是唐僧西天取经经过或去过的地方。
  “大篷车课堂”不局限于100多年前德国探险家划定的丝绸之路,而是扩大到了更广的疆域:沙漠路线、草原路线、佛教路线、阿尔泰游牧路线、成吉思汗西征路线……所谓沙漠路线,就是从洛阳出发一直往西,到今天的喀什。这条路线到了吐鲁番后分成了两道,一路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线,一路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线。南线出阳关,进罗布泊,到楼兰;或者出民丰往尼雅方向走。北线是往库尔勒、库车、阿克苏方向走,到喀什,再翻越喀喇昆仑山,进入古印度或者今天的巴基斯坦、阿富汗。阿尔泰游牧路线是今天的新疆、蒙古、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交界的大片土地,阿尔泰山山脉横贯其中。人类学家相信,突厥人、蒙古人、朝鲜人、日本人发源于此。这条道路可以从蒙古西部的科布多,经乌里雅苏台、翻越杭爱山,沿着额尔浑河,到哈拉和林,最后到乌兰巴托。沿途,学生可以看到上个世纪明清时期中国古城废墟、藏传佛教寺庙遗址,并看到北洋政府军队的将士捍卫国土为国捐躯的战场。也可以带着学生,从西伯利亚启程,从北往南采访,翻越萨彦岭,进入比五个台湾的面积还要大的唐努乌梁海大草原,采访那些身着清末服装、留着长辫的游牧人,听他们用真正男人的豪迈嗓音演唱的呼麦。这条路线是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交流的路线,沿途学生可以采访到古丁零人、匈奴人、回纥人、契丹人的后裔和文化遗存。(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