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群理论的高校专业设置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徐秀萍 发表于:2010-02-22 09:39  点击:
【关健词】集群理论;高校专业设置;专业群
摘要:基于集群理论探讨高校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专业集 群式设置有利于正确处理专业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促进专业协调发展;有利于专 业资源融通共享,促进专业和谐发展;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专业创 新发展。实现专业集群式设置,要在高校专业发展规划中确定战略重点,在高校组织 结构中构建有利于专业集群化发展的平台,在高校环境氛围中孕育竞争与协作的文

白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跨越式大发展的时期。一方面,办学规模 迅速扩大,在校生人数激增,专业或专业方向数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专 业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组织形式,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科学有序地 进行规划与设置,这是新形势下摆在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本文借鉴 经济学领域的集群理论,探讨专业集群式设置,以此为专业创新发展提供一点思路。
一、集群理论及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实践 集群理论的研究起源于19世纪末,是集中针对产业集群或企业集群而进行的。产业集群
研究表明,性质近似、互为依存的经济个体合聚一地,能在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带来集聚、共 生、协同以及衍生效应,获得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推动整个集群健康有序和谐地发展。 产业集群对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应对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显得重要。产业集群之所以有如此强劲 的优势,在全球备受瞩目,这与集群本身的结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一)集群的基本特征   一般而言,集群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集中特性。集群是同一类型或具有同一特质事物的集合体。从空间角度看,集群具
有地理位置上的相近性,从产品角度看,产品领域相对集中。集群的集中特性有利于产生规模 集聚效应。

收稿日期:2008一i0—06
作者简介:徐秀萍(1975一),女.浙江衢州人.浙江教育学院办公室助理研究员.公共管理硕士。二是专业特性。产业集群内单个企业的生产与服务一般集中于有限的产品,整个集群的 生产与服务也具有趋同性,围绕着某~专业化的生产过程,形成专业化的特性。集群的专业特 性使得集群内个体之间融通共生,有利于形成品牌优势。
三是网络特性。集群是一个利益共同体,集群内有各种各样的机构,包括企业、金融机构、
行业协会、培训机构、政府部门、服务组织等等,通过生产联系形成紧密的关系网络。网络中的 各主体之间频繁进行交流互动,学习合作,协同共进。集群的网络特性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 共享创造了条件。
四是创新特性。集群容易形成“相互了解与信任”的竞争与合作氛围,这种氛围有力地推 进了集群的创新,并能促进这种“创新”在相互之间的模仿、消化与扩散,产生衍生效应。集群 创新特性为保证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二)集群理论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集群理论不仅在经济领域中受到青睐,在高等教育管理中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并已有实践。
比如,在20世纪末高等教育大发展进程中,全国各地纷纷涌现出了“大学城”“高教园区”,“大 学城”的规划设置、发展模式充分体现了集群理论的思想与原理。此外,近些年来,在高校的学 科、课程建设中也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集群理论。如,被誉为我国高校学科发展最具有突破意 义的“学科群”建设,就充分运用了集群理论的思想。“学科群是为适应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及 经济发展的需要,由若干相关学科围绕某一共同领域(重大教学项目、重大科研项目等)以一定 形式结合而成的学科群体。”⋯其框架~般由带头学科一支撑学科一相关学科递进构成。在高 校进行学科群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科间的相互交叉、融合与渗透,有利于营造适宜新兴学科和 边缘学科衍生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增强开展学科前沿研究和科技创新的能力,有利于实现学科 资源的配置优化、发挥资源使用的最大效率。学科群建设已成为高校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再 如,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中的“集群模块式”课程模式【2  J,也很好地运用了集群理论的原理。 该课程模式将工作性质相通的职业集合为一个职业群,并着眼于整个职业生涯对人才培养的 需求,把课程分成既有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职业基础模块”“职业技术模块”“岗位专门技术模 块”等三个阶段,真正做到“宽基础、活模块”,培养适应岗位群要求的一专多能的应用性人才。 鉴于此,笔者认为,专业与学科、课程一脉相承,集群理论对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体系的构建 无疑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把集群理论引入高校专业设置,培育建设专业群,走专业集群化的 发展道路。不失为高校专业建设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创新高校专业设置,走集群化发展之路 (一)有利于正确处理专业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促进专业协调发展 高校专业是一个实体组织,在“专业”背后通常有三大类实体存在,即由同一专业学生所组
成的班集体,教师组织(与专业同名的教研室),与教师组织相连的经费、教室、实验室、仪器设 备、图书资料以及实习场所等口J。开设一个新专业或者原有专业的合并、调整,都牵涉到专业 背后各方实体利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之事。这就要求专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 也是保持专业的历史传承、合理配置和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所要求的。也正因为如此,专业一 经设置,高校一般不会轻易地调整或者停办。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 下,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只有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进而获得可持续发展。这在客观上要求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使高 校能够及时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作出反应,调整人才培养规格,提高人才培养质 量。由此可见,高校专业设置既要保持稳定性又要不失灵活性,但这在实践操作中是一个两难 选择,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才能促进专业协调有序地发展。(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