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如何做到“标本兼治”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高福成 发表于:2010-10-22 10:51  点击:
【关健词】高等教育 大学生素质 “标本兼治”
通过对比当前中外大学生的现实表现,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指出我国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突出强调大学教育之本是“培养人”,对我国大学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及大学生提出建议,以“标本兼治”的方式提高高等教育的育人质量。

高等教育事关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既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又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国当前大学生的素质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我们认为,提高大学生素质要做到“标本兼治”。 “标本兼治”原是一个中医名词,“标”是指表面的病征,“本”是指引发病症的源头。其意思是指不但要消除表面的病症,而且要根除引发疾病的原因。本文将此词引申到大学教育中, “标”是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是指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较低的原因。 “标本兼治”在本文的意思就是既要关注大学生外在的行为表现,又要寻找导致大学生素质低的原因,从高等教育内部寻找问题,对症下药,将其彻底根除。
  
  一、“标”:我国大学生的现实表现
  
  在论及我国大学生的现实表现之前,先看看国外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做对比。且不说欧美国家的大学生素质如何,就我国周边的日韩两国大学生的现实表现来看,也有很多让我国大学生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日本学生动手能力强,能吃苦,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很值得中国学生学习;韩国学生学术态度端正,做事严谨,独立性较强,同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而说到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现实表现,就不得不令人担忧。在文化素质上,不少大学生外语好,数理化好,经济头脑好,但对祖国的地理、历史、文化却不甚了解;在道德生活价值观上,部分大学生个人主义严重,对事业缺少献身精神和集体奉献精神,人生价值尺度渐渐向功利化偏移;在择业上,一些大学生眼高手低、不切实际,自我定位及自我能力的评价不够确切,好高骛远;在专业素质上,部分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在自我学习、科学研究、实践创新上能力不足;在心理素质上,一些大学生为人处世能力差、吃苦耐劳精神匮乏,常常是一遇到问题、困难就逃避或是抵赖。
  英国《金融时报》特约撰稿人王之缈在《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大学?》一文中说, “如今的中国大学生经常被社会批评为眼高手低、缺少真才实学、难以适应社会需要,这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危机紧密相连:许多高校教育一方面脱离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又缺少基本规范。”可谓一语道破了当前中国大学教育问题存在的根源。
  
  二、“本”:大学生素质低的原因
  
  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无疑与当前的大学教育有关。宏观上看,从1998年大学扩招以来,大学教育的功能就开始发生转变。南京邮电大学教授闵春发就指出,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功能急剧扩展,不再“以人为本”,而更注重教育的工具性、技能性;学生的价值观也因此而发生变化,不再追求终极价值,变得更功利、更务实。
  中观上看,我国大学教育质量日益下降,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在我国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之际,民众和教育工作者针对当前高等教育状况提出了许多问题或建议,其中关于当前大学教育呼声最高的集中在大学教育质量方面。一些大学的学科布局不科学,专业设置与现实不符,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满足学生和市场的需求。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高等教育不仅要扩大办学规模,更要提高教育质量,要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多培养拔尖人才、一流人才、创新人才。
  当前部分大学为了利益,盲目跟风扩建,只关注学校的发展规模,忽视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仅导致校园内大片土地闲置,学生心理安全感缺乏,而且使学校教学经费紧张,教学设施残缺不全,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如此,大学培养出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并出现一些令人昨舌的问题。京华时报报道了北京一名研究生毕业结婚后不赡养辛苦供自己上学的母亲的案例。这件事的发生也许有不为人知的原因,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大学教育的欠缺。有网友建言,大学应实行“严进严出”管理模式,以提高当前大学生的质量。最近还有报道说,北京一些高校打算向社会招聘大学生人生导师。可见,当前大学教育质量问题着实令人担忧。
  微观上看,这些年我国大学教育的功利性较为强盛,一些大学的学术风气一片狼藉,频频爆出教师论文剽窃事件,其不但损害了这些学校的名誉,也突显了当前大学教育的弊端,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及作风,让他们对学习或做学问抱有侥幸心理,误导了大学生的学术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很难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
  面对大学教育中出现的层层问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为此,我们有必要追根溯源,重要大学教育之根本。
  
  三、大学教育之本
     说到理论,大家都同意“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句话,也知道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但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又有几人或几所学校向这个方向努力呢?当今社会,一些教育工作者往往被社会的浮华功名所蒙蔽,往往以为毕业的大学生找到好工作就是其教育所得的成就,却忘记了大学教育之根本也是“培养人”。北京市教科院院长时龙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反映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既要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和教育的基本理念,还应考虑全民的教育需求。对此,笔者的理解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意志就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培养“自由人”,而全民的教育需求就是能够接受合适、公平且优质的教育,以达到符合自身的全面发展。
  只有真正地理解了教育目的,才能把握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也才能保证教育目的的顺利实现。当前我国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弄清楚“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这两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而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和回答,只有在历史的视角下才会更贴切,更适合现实需要。纵观我国大学教育的发展,要想培养高素质、一流的大学人才,当前大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四、“治”:提高大学教育水平之策
  
  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现实表现及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温家宝总理指出,要引导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学术发展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2009年12月21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澳门出席“2009两岸四地大学校长高峰会”时也指出,要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性转变,更加重视保证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有效机制,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提出,大学教育要树立真正的”以人为本”理念,要办开放和“保守”的教育,要注重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等。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