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附属学院与中国独立学院对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作用比较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李燕霞 发表于:2011-11-02 10:34  点击:
【关健词】附属学院,独立学院,高等教育,大众化
英国在对印度实行殖民统治时期将伦敦大学的办学模式移植到印度,这种叫做附属学院制或纳附制的办学模式对印度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使得印度迅速成为高等教育大国。中国的独立学院是二十世纪末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兴产物,自其诞生以来对我国高等教育

中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国,虽然两国都认识到高等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不容乐观的基本国情决定两个国家不可能向高等教育事业投入充足的资金,而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高等教育发展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因此,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的重任不得不部分转移给社会或地方政府。印度的附属学院制为印度高等教育大众化节省了大量的办学资金,这有力地推动印度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生儿,是中国自高等教育扩招后高等教育体制上的一次创新。中国的独立学院和印度附属学院在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但两者在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有着许多优势和劣势,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比较。
  1.办学资金来源比较
  印度附属大学兼有公立和私立性质,但以私立为主。19世纪末,英国将伦敦大学的办学模式直接移植到印度的土地上,这种后来被叫做附属学院的新型高档教育机构从此在印度的大地上四处开花结果。由于印度只公立大学才有权颁发学位证书且数量很少,附属学院为使得所授课程学分能被认证,不得不依附于某所公立大学,因此,每所大学少则有几十所附属学院,多则有上百所附属学院。 约四分之三的附属学院是私立的。公立大学为其附属学院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期末考试和学位证书考试等,派督导对各个附属学院进行监督和管理,附属学院只能在指定行政区内设立,规模较小,只是充当某公立教学点,接受大学的外部考试与学位认定。
  由社会资本与国有高校联姻的独立学院是民办性质的高等教育机构。它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并不断扩大新的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形式,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一项创举,这一类型高等学校的举办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政府财政上的压力与公办高校扩招的任务。独立学院的迅猛发展,关键是其直面我国高等教育迅速扩张中的两大核心要素——质量与投入,因而有着强劲的生命力。但其资金来源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也决定了其资金来源的不稳定性,独立学院要想持续有效的高效发展,还需要政府对其进行一定的资金支持和辅助,拓宽更多的资金来源渠道。
  2.管理模式比较
  印度附属学院只能在行政区内划定,且遍布全国各地,学生实行走读制。虽然印度的附属学院以社会科学、人文专业为主,但一定程度上还是有利于个地方根据当地学生知识水平和经济状况等实施教育教学。同时,附属学院在当地的进驻也对拉动地方经济和推动社会文化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附属大学每年要为附属学院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为附属学院的师资队伍提供图书资料和学术研讨的机会,这些帮助无疑有意于附属学院的持续发展。附属学院犹如满天繁星遍布在印度大地之上,同时也为附属学院减少了宿舍建设费和后勤管理费,这就为更多的贫困家庭子女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印度附属学院在运行过程中外部管理影响大。一方面,与附属学院有关联的部分对附属学院直接或者间接管理。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对附属学院的管理主要体现在设定入门标准和批准程序上,这也是中央政府对附属学院实施管理的具体手段。另一方面,附属学院还是要受到附属大学的直接管理,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规划,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调节和对附属学院人才培养结果的检验,还有社会等对附属学院也有影响。这种多层次、多机构管理也使得附属学院缺少生气和活力,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积极发挥附属学院的主动性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教育,这也就要求附属大学在为附属学院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实行学位考核时应该制定多重标准。这样才能促进印度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有效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实现长期有效的持续发展。
  中国的独立学院在管理上遵循“六个独立”办学要求,即: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尽管母体大学对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学生学业成绩、学位授予标准是明确和具体的规定和要求,但是独立学院仍自主进行招生、教学和管理运行。政府对独立学院治理主要是为独立学院提供良好宽松的公共政策、法制和舆论环境,定期对独立学院进行年检和评估,对独立学院的招生资格和办学条件实行年审,担负对独立学院的办学行为和教育质量进行监督的职责,制定相关政策以引导和规范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独立学院的内部治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母体大学的治理,二是独立学院自身的治理。
  3.市场需求比较
  中国和印度同属于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近几年两个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一产业的人口不断呈现下降的趋势,因此需要对第一产业的人口进行转移。20世纪80年代印度第二产业的增长明显,80年代后增长缓慢,二印度第三产业的增长和第二产业的增长呈现相反的趋势,因此,在第二产业人才基本处于饱和状况,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需要更多的服务性人才,而印度附属型学院主要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可以为市场培养大量的服务性人才。而当代的中国和印度有着大致相同的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而中国的独立学院也是以培养文科和社会科学人才为主的高等教育机构。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市场对大量服务性人才的需求也激励着印度附属学院和中国独立学院的发展,而在政府无法解决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及时满足市场人才需求的情况下,印度的附属学院和中国的独立学院为两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分忧解难。
  印度的附属学院和中国的独立学院在管理模式,学校性质,办学目的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两者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上受到社会的质疑,但两个都是对高等教育体系的补充和新血液的注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出资办学的压力,及时输送社会需要的服务性人才,使高等教育才内涵式发展基本饱和的状况下,对高等教育外延式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也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有序的发展宏伟蓝图添砖加瓦。(四川大学2010级高等教育学硕士;四川;成都;610000)
  
  参考文献:
  [1] 周建安.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问题的灰色关联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27
  [2] 史朝.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探讨[ J] .高等教育研究,1999,( 11) .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