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几何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戴伟清 发表于:2013-06-26 21:21  点击:
【关健词】七年级几何教学 平面几何 逻辑推理能力
摘 要: 几何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七年级几何教学对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影响很大,如何让学生通俗、简单地理解几何说理过程,并且模仿例题进行书写,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苏科版七年级几何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几何概念的教学,强调几何规范语言的书写,深化推理论证的基本方法,注重解题思路的引导等方面的实践,对学生的几何逻辑推理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

      平面几何是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研究平面图形性质的一门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平面几何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学生学几何的关键,也是学生学几何的难点。虽然学生在小学里接触过一些几何图形,对于一些简单的如角度的计算、线段长度的计算等问题,能够通过摸索计算出正确的答案,但他们对于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是完全陌生的。尽管七年级上册还没有要求进行逻辑推理形式的书写,但是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如果学生在几何的初学阶段不打好基础,那么在以后做几何证明题时必然会出现书写不规范、逻辑性不严密、步骤跳跃等问题,对以后的几何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在七年级做好几何的推理论证的教学,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通过对七年级几何教学的摸索实践,我发现了一些提高学生学习几何兴趣、逻辑推理能力及规范学生书写的方法。
  一、创造几何学习环境,引领学生进入几何乐园
  几何教学是在七年级下学期开设的,七年级学生在经历了摸索的第一个学期之后,学习已经步入正轨,基本适应初中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对初中学习有了认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初始教学阶段,教师让学生感受到几何是一门非常古老而又有趣的学科,让学生对几何产生浓厚的兴趣,引领他们进入几何乐园。在教学中,利用书中的知识云图、导图等信息传达丰富的几何背景,如数学小故事、数学家的成长等。
  趣味题1:18世纪时,欧洲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城哥尼斯堡,那里有七座桥。如左图所示:河中的小岛A与河的左岸B、右岸C各有两座桥相连接,河中两支流间的陆地D与A、B、C各有一座桥相连接。当时哥尼斯堡的居民中流传着一道难题:
  一个人怎样才能一次走遍七座桥,每座桥只走过一次,最后回到出发点?大家都试图找出问题的答案,但是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七桥问题引起了著名数学家欧拉(1707—1783)的关注。他把具体七桥布局化归为右图所示的简单图形,于是,七桥问题就变成一个一笔画问题:怎样才能从A、B、C、D中的某一点出发,一笔画出这个简单图形(即笔不离开纸,而且a、b、c、d、e、f、g各条线只画一次不准重复),并且最后回到起点?欧拉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图2是不能一笔画出的图形。这就是说,七桥问题是无解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体会几何和数学充满无穷的乐趣,让他们对几何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抓好知识节点,重视概念和性质的教学
  在几何初始学习阶段,学生会接触到许多全新的几何概念,那么如何让学生快速地接受和消化这些知识节点,并且把节点相互连起来,形成一张无形的知识网络呢?这是教师应该思考的细节问题。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自己探索图形特征和关系,寻找特殊性,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再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陈述,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在学习了相关的几条概念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整理归类,并会进行比较,这样学生的知识节点就不会孤立,有助于学生对整个几何系统知识形成完整认识。
  案例1: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多边形的内角和知识点的教学。在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知识点后,学生通过添加多边形的对角线把多边形拆分成三角形,n边形从一条对角线出发可以连接(n-3)条对角线,分成(n-2)个三角形,那么这(n-2)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即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可以写成:(n-2)×180°。当n=3时,就是三角形,则内角和为(3-2)×180°=180°,通过这个特殊情况,让学生把三角形内角和与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有机结合起来,方便学生快速记忆。在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相应线段,在作图过程中掌握这三种线段的性质及它们的区别。
  通过对相似知识点的对比总结,学生可以比较清楚地区分不同的几何概念和几何性质,再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形成更加完整的认识。
  三、丰富学生的几何语言,加强符号语言运用的训练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几何通过一些符号和字母来表达,它们抽象、精确、简便,这是几何语言的优点和特点。要跨入几何的大门,首先就要过好“语言关”,为此,我安排了如下训练。
  1.要求学生理解和熟记几何常用语,教材开始就明确地给出一些常用语,如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A,直线AB经过点C,经过即通过。对这些语句进行“咬文嚼字”,可加强学生的理解。为了让学生熟记“几何常用语”,我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学说和朗读,旨在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给出基本语句,学生画出图形。如延长线段AB到点C,是BC=AB。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CA=AB。在线段AB上取一点C,过点C作CD垂直于AB。
  四、强化常规模块化证明过程,形成证明的层次性
  在几何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在证明过程中,分析证明过程是非常讲究逻辑性和严密性的。因此,我们要在讲解几何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方法。实践发现,通常可以把几何习题的讲解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从题目已知条件能够直接明了地看出的结论,从结论反推可以得到的结论我们称其为第三层次,而第二层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它是连接第一层和第三层的纽带。在证明过程中,通常可以把书写过程分为几个模块,通过逐个解决、层层深入的策略来解决几何问题。
  七年级学生在学习几何的过程中,思维模式的强化练习是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会犯思维过于跳跃、书写不规范的毛病,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反复观察图形,在图形中分析、标出角相等关系、平行线关系和垂直关系,在书写过程中体现思维的逻辑性。当然,几何书写过程的成型有一个过程,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而要多多鼓励帮助学生,消除学生对几何及数学老师的恐惧心理。

 

 

 

 

 

南粤论文中心为晋升职称的教师们,推荐期刊发表:<<黑龙江教育》《吉林教育》《辽宁教育》《广西教育》《黑河教育》《时代教育》《教育界》《黑河学刊》《成才之路》《中国校外教育》《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小学学校管理》《华夏教师》(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