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个汉字看古代中国婚姻制度与习俗文化(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袁德栋 周飞 发表于:2012-02-13 17:49  点击:
【关健词】汉字;婚姻;习俗
《释亲》:女子谓昆弟之子为侄。《说文女部》:侄,女子谓兄弟之子也。段注:此从女者,谓乎侄姑之称也从至者,谓若适人而在于母亲情挚也。《颜氏家训风操》:侄虽名通男女,并是对姑之称。晋世以来,始呼叔侄,今

  《释亲》:“女子谓昆弟之子为侄。”《说文•女部》:“侄,女子谓兄弟之子也。”段注:“此从女者,谓乎侄姑之称也…从至者,谓若适人而在于母亲情挚也。”《颜氏家训•风操》:“侄虽名通男女,并是对姑之称。晋世以来,始呼叔侄,今呼为侄。”女方对“昆弟之子”有专称而男方无,实际上是与伴侣婚制时期的婚姻家庭形态有密切关系。伴侣婚制虽仍未摆脱群婚的实质,但这一时期已开始严格禁止族内通婚,本氏族的一组兄弟(或姐妹)只能与另一氏族的一组姐妹(或兄弟)结为夫妻,实行不同氏族间的姐妹同夫、兄弟同妇。这种婚姻家庭中的子女只能确认自己的母亲是谁,却不清楚自己的亲生父亲,而对父亲而言,他也无法也不必区分谁是自己的亲生子女,故而就不会有不同的亲疏称谓之分,只能用同一称谓来称呼自己的子女和兄弟的子女。但对于女子来说,其子女与其“昆弟之子”,分属于两个不同氏族,界限明显,亲疏有别,于是就有亲属称谓上的区别。
  三、婚、娶、嫁
  《说文解字》:“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从女从昏,昏亦声。”⑧“娶妇以昏时”表明了民间的婚俗,古时候认为黄昏时候是吉时,所以昏时娶妇成为一种风俗。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抢婚制。男子在黄昏时趁着天黑时间,去女子家抢夺新娘,“生米煮成熟饭”后,女子就成为了自己的妻子。《礼记》中也有这种抢婚制的记录:“婚礼不贺”、“嫁女之家三夜不熄烛,思相离也;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现在我国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保留了这种抢婚习俗,如瑶族。这也就是古时候抢婚制的遗留。《说文解字》:“娶,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我们不难看出,意思就是抢一个女人来做老婆。这跟“婚”字差不多。这也体现了当时女性的地位,女子已经开始处于从属的地位,一旦被抢就成为了父权制度的压迫者。古时候的“三从四德”可见一斑。
   《说文解字》对“嫁”的解释是:“嫁,女适人也,从女家。”⑨由此结合上文可以看出,结婚对于男子来说是“娶”,而对于女子来说却是“嫁”。李梵《汉字简史》:“‘嫁’得名于‘贾’、‘沽’,‘嫁’、‘贾’、‘沽’上古均‘见’母‘鱼’部。”⑩“贾”、“沽”都有买卖的意思,女子嫁人,其实就是卖给了夫家,由此可见古时候的买卖婚姻。买卖婚姻把女子看作是商品,男子娶亲纳妾,必须用钱财进行交易才能进行,而且如果自己不需要这个女子还可以把自己的妻妾转卖给别人。也就是说,买卖婚姻中,女性没有自己的人格与尊严,只不过是男人的私有财产而已。
  四、媒、妁
  《说文解字》:“媒,谋也,谋合二姓者也。”“妁,酌也,斟酌二姓也。B11这就是说,“媒”、“妁”都是谋和“二姓”的人,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媒人。这表明人类婚姻发展到文明时期的早期,婚姻还不是现在的所说的自由婚姻,而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前我们学过《诗经》中的《氓》,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匪我愆期,子无良媒。”B12它反映了没有媒妁之言,就不能嫁娶的婚姻风俗。中国古代一直强调/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