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WWW.NYLW.NET) 作者:尤洪平 发表于:2011-02-20 09:58  点击:
【关健词】存在,误区,学习,合作,课程,下,新,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也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与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与智慧火花的进发,达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目的。但随着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推广,当前的合作学习也出现了种种问题。
  
  一、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中一般是分组学习,因此一提起合作学习,老师们就会想到把学生“分小组”。由于小组人数适中,成员参与机会多,合作与竞争并存,同时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所以在很多公开课上都能看到小组合作学习。
  分组的目的是为了合作,但在一般的课堂上,从表面上看学生被分成一个个小组,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选择小组,各个小组也热热闹闹,都能根据自己的才能来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小组之间的任务并没有紧密的联系,小组合作学习大多数时候都流于形式,所以学生之间的合作往往是有名无实。
  产生这种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机械地理解了合作的真实含义,对合作缺乏真实有效的认识与把握。合作强调的应是学生的整体协作,共同完成教师所设制的教学任务,很显然,合作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能否真正认识、理解合作学习的真实含义。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小组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在课卷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多选择一些合作的形式,或师生对话,或同桌小议,或选友讨论,或班级交流,或诚邀班外人士“加盟”,不必拘泥丁学生分组,让学生真正参与合作,真正进行交流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多种形式并存,学生也会兴致盎然。
  可以这样说,合作的核心是共同协作,这对合作的日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又要让学生在合作中有明确的目的。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应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也唯有如此,才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二、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够
  
  合作学习强调全员参与,强调对每一个学生的培养,但现实却是,学生基础有高低,理解能力也有不同,在讨论时,组员你一句我一句,却没有人负责记录讨论的内容和结果,教师指定某组代表展示时总是某几名同学同答,有些同学从不回答或展示,少数学生甚至趁机说与讨论内容无关的话,影响课堂的纪律。参与不等工就有收获,全体参与不等于合作。因此合作学习往往走向两种极端,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中有了更大的收获,而缺乏自主学习态度的学生学习效果比传统教学更差。
  因此,教师在分组的时候,首先要注意均衡分组,就是要按照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均衡分组,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参与的乐趣,这样竞争力才强,才能激发各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要加强课堂管理,对违纪学生及时教育,同时要明确学生合作学习的任务。进行有效的分工,使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避免“搭车”现象的产生。在合作讨论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任务。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有方向。明确了小组的任务后,合作学习小组应当根据具体任务进行适当分工,让每个小组成员有明确的个人任务,他们在合作学习时才会有集体责任感,有合作意识,才会积极地互动、互助,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各成员的全面参与。
  再次,合作学习虽然强调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但绝不排斥教师的有效参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正是合作学习应追求的目标与境界。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既要保证分组的相对稳定,又要适时进行调整,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竞争的作用。保证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学有所获。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过分追求结论
  
  合作学习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培养与提高,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往往追求合作的结果,追求合作最后得出的结论,而忽略了合作过程。
  在很多公开课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当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在讲台前抓紧时间看教案或思考着下一环节该做些什么?有的教师在准备着下一环节需要的教具;也有的教师干脆在讲台上悠哉悠哉……等到时间差不多了,再要求学生按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当学生说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与自己预案结果相一致时,教师就万事大吉,匆匆收场;而当学生说出异端结果时,教师就采取回避的方法,掐断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有的教师在评价合作学习时,也只重视哪些小组得到正确结果,忽视对学生在合作方法等合作过程的评价。
  造成如此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过多地将合作学习落实在对某一问题的答案层面上,过多地将合作学习拘泥于课堂教学,过多地将合作理解为对困难问题的讨论上,也正因为如此,过于形式化机械化地理解合作,让学生的合作形成了一种讨论答疑的固定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重在其合作过程。教师要在小组探究过程中,多深入组中指导,指导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讨论。“倾听”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是合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技巧。“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这时,教师应该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参与”,成为学生学习的亲密伙伴,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攻克难点而互动交融;并在“平等参与”中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为学生提供“到位”而不“越位”的帮助:对“讨论”中偏离主题的要及时给予“纠偏”,讨论受阻的要及时给予点拨,讨论中出现问题的要及时给予引导等。
  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重视合作过程才能实现,所以说合作学习不能只重视结论,过程更应被关注。同时,在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关注学生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合作过程的评价,使其发挥更大的创造潜能和合作积极性,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