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野中的汉语教学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黄华伟 发表于:2010-02-22 10:54  点击:
【关健词】全球化;汉语教学;新课程
摘要:在全球化视野中考察,汉语教学要强化母语教学意识,在众多学科教学 中突出汉语特性;人本思想还有待进一步确立;要转变汉语教师角色,从领导者、执行 者、监督者、教书匠转向引导者、创建者、组织者和教学专家;还要革新汉语教学行为。 做好了解与生成,注重倾听与讨论,更新评价与激励机制。

汉语教学在全球化(globalization)浪潮中面临深刻革新的考验。 一方面,汉语作为一门课程独立开设已有百余年历史,具有相当明显的民族特性和相对稳
定的学科特征,但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视野中重新审视,其教学理论却还不能说很完善,一些教 学理念、语言理论、文化观念等还有待与世界进一步接轨。汉语教学如何学习、借鉴全球母语 教学的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加以相应革新,是当前汉语教学发展的重要问题。另一方 面,汉语教学面对英语教学的强烈冲击,也只有自我革新才能增强活力继续发展。英语以强势 文化语言的姿态进入中国后,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交流使人们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有关部 门在升学、就业、晋升、选拔等方面对英语的重视使得“厚英语薄汉语”现象更趋严重,对汉语教 学的不够重视和功利化,导致国人汉语学习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2008年高考作文“一个 错别字扣1分”的举措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教育行政部门对汉语学习现状的焦虑。汉语教 学既然无法回避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那么就必须以现代的、开放的、全球的眼光和胸怀,取 人之长自我革新,要像世界各国一样使汉语教学成为自己民族文化传承和创造的最重要途径; 同时汉语教学又必须独立于英语、日语、法语等教学,从而保证中华民族文化之根不被抽空,并 且能焕发出时代的光辉,体现出汉语独特的魅力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试着在全球化视野中考察汉语教学的母语意识、人本思想、教师定位和教学行为。 一、强化母语意识 李海林教授在《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评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中的几种倾向》⋯中批判了
语文教学一段时间内的“”:泛语文、反文本、无中心拓展、无效讨论、教师不作为、去知识
化、多媒体化。他的考察较集中地反映出汉语教学在认识上还有模糊的地方,也显现出汉语教2学状态的纷乱。其原因可能在于:在全球化的背景中模糊了汉语与外国语教学的界限,在学科 教学中没能找准汉语的教学特性。
反观国外母语教学,他们基本上都强调通过母语去亲近并融人母文化、强化其“根意识”, 比如《法国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法语是“打开通向法语文化和欧洲文化的道路”, 学生借此可以“构建一种历史的视角,明确自己所处的文化空间”【2    J。“我是某某(民族名)人” 思想意识一般都是他们母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汉语教学中“我是中国人”的思想还有待进一 步加强,学生对汉语的认同度和热爱度也值得深切关注。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文教学理论界开始对“语文”提出了一些令人耳目~新的见解,比
如王尚文先生的“语感”论、李维鼎先生的“言意论”、李海林先生的“言语教学论”,其中以王尚 文先生的见解较引人注目:“语文课程为了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读写听说活动 必须指向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主要不是它们的内容⋯⋯简言之,在读写听 说活动中,语文聚焦于‘怎么说’,而其他课程则是‘说什么’。因此语文课即使学的是哲学论 文,也不会上成哲学课,《看云识天气》不会上成气象课,《田忌赛马》不会上成数学课。仅仅关 注课文‘说什么’,不是语文课;即使着眼于‘怎么说’,却旨在把握‘说什么’,也不是及格的语文 课⋯⋯自觉而明确地指向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语文课。”旧J‘ 他还认为汉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语感能力为核心,整体优化其人文素养”。语感就是对言语 对象的一种整体、直觉的同化能力,并进一步指出语感的首要对象是言语形式而不是言语内 容。李维鼎的“言意论”认定“语文课’?就是“言语课”,并揭示了“言意互转”是语文课的基本性 质,指明了展开言意互转过程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在众多学科教学中突出 汉语特性,才能把汉语教学同政治历史地理甚至数学等教学区分开来,把汉语教学的力量集中 到汉语本身。
高中语文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 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 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4Jl汉语学科到底有什么样的特性,现在也许还是没能得 出让大家确信无疑的答案,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汉语教学应该关注“言语”,应该指向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对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二、确立人本思想 (一)人本思想的历史性缺位
《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一书的序言对语文教学缺乏人本思想曾有过精到的概括: “⋯⋯从古到今语文教学史其实就是演绎了这样一种过程,即从封建时代的‘训诲一驯化型’模 式到现代‘传授一训练型’模式,其价值取向则从‘义理中心’转为‘知识中心’。由语文教育理 论而观照,两者共同之缺陷在于忽视了‘人’、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存在与发展。换言之,语文 课程或者成为义理的载体,或者成为语修逻文等知识的载体,而教师异化为课程计划的消极执 行者,学生则异化为课程内容的被动接受者。”【5】(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