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所+以)+动”“可以”“以……为”用法研究(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孙建伟 发表于:2012-03-26 11:15  点击:
【关健词】《中庸》以用法
(1)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这就是天为天的原因。 (2)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这就是文王为文的原因。 (3)此天之所以为大也。 在古代汉语中,之所以本来是所以前加了一个用于主谓之间的之,因此,之所以与所

  (1)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这就是天为天的原因。
  (2)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这就是文王为文的原因。
  (3)此天之所以为大也。
  在古代汉语中,“之所以”本来是“所以”前加了一个用于主谓之间的“之”,因此,“之所以”与“所以”的用法基本是一致的。“之所以”在现代汉语中不能在后句,只保留了“之所以”在因果倒装句前一句的用法,而“所以”的用法则被别的表达方式所代替,“所以”虚化成了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五)“所……以”
  《中庸》中还有“所……以”这种结构,但这种结构与前面说的“所以”结构是不同的,这里的“所……以”结构中的“所”字不是指代上文说的人或事而是形成“所+动词性结构+以”。如:
  (1)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
  (2)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
  (3)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
  二、可以
  “可以”属助动词性结构,“以”本为介词,当它与“可”结合后,有的仍保留其介词的作用,有的则失去了其介词的作用,所以“可以”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可以据此分为两种。
  (一)“可以”的“以”仍保留其表示凭借的作用,但通常不带宾语。这种“可以”相当于“可以用来”“足以用来”等意义,《中庸》有此用法5例。
  (1)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之
  (2)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可以之
  (3)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可以之
  (4)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以与知
  (5)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以能行
  例(1)~(3)中,“可以”的“以”的宾语都是前面小句所说的情况。可以理解为“以尽物之性赞天地之化育,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矣”。
  (二)“可以”的“以”已经虚化,失去介词的作用。这种“可以”等于是一个助动词,与现代汉语中的“可以”“能够”相当。《中庸》中出现的10个用例均属此类。
  (1)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能够
  (2)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能够
  (3)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
  (4)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
  (5)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6)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7)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8)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上面所列的8条里的“可以”都已经虚化,只表示“能够”。现代汉语中的“可以”,为助动词。
  (三)两者兼具的用例
  上面列举的例子中,例(1)、(7)、(8)中的“可以”有两种解释法:①“可以”是可以之省略宾语;②“可以”就是虚化了的助动词。
  三、以为
  “以为”是个表示意谓、处置等意义的格式,有时候“以为”分裂成“以……为”式,一般用作句子的谓语。根据“以”字的词性和其主要的用法分为以下四类。
  (一)“以”表示“以为”意义的动词,与“为”字配合,组成兼语式的意动句,表示对人或事物的看法和判断。相当于“认为……是……”“把……当……”。《中庸》中有2例。
  (1)以王季为父。——把王季当父亲。
  (2)以武王为子。——把武王当儿子。
  (3)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认为规则远。
  上面3例中,前2例“以为”是“把……当作……”,后一例“以为”是“认为……怎么样”的意思。
  (二)“以”是“使令”“任用”等意义的动词,与“为”搭配,组成兼语式的使动结构,表示让某人去做某事或承担某种职务,相当于“任用……为……”。
  《中庸》中无此用法。
  (1)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战国策·齐策四》)——任用故相为上将军。
  (2)颖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任用夫为中郎将。
  (三)“以为”合在一起表示“认为”义。《中庸》无此用例。古代汉语中此类用法比较少见。
  (四)“以”带宾语,表示原因。《中庸》有1例。
  (1)其斯以为舜乎!——因为上面的事实(原因),才是舜。
  “斯以为舜乎”就是以斯才为舜,以为这些原因才称作舜的。
  (五)“以”是表示目的的连词,与“为”连用,表示“为”这个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以”可译为“来”,而“为”的译法比较灵活。《中庸》也无此用例。
  (1)其徒数十人,皆衣褐,织席以为食。(《孟子·滕文公上》)
  (2)齐人归郓,阳光、阳虎居之以为政。(《左转·定公七年》)
  连词“以”由介词“以”发展而来,所以这种“以为”的“以”仍带有“凭借”义。
  总之,只有仔细考察《中庸》里面的语法用例,准确理解其用法,才能很好地理解《中庸》的思想内涵。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