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茨威格女性小说结构的“起合”艺术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丁露 发表于:2011-06-02 10:11  点击:
【关健词】茨威格;女性小说;起;合
茨威格以牵引结构拉开小说的序幕,又以照应开头的时空转换结束全文,形成了首尾照应的链条式嵌套结构。“起”以现实中某个熟悉的场景或事物为契机,从普通的视角切入中心故事,自然穿越了时空,起到了牵引作用。“合”具有双重结尾,第一个结尾是主题故事的结局,第二个

茨威格的女性小说在心理领域独树一帜,其深厚隐微的情感特品拨动了许多读者的心弦。笔者在研读茨威格女性小说时发现,撇开小说的内容,故事开头和结尾的结构也别有洞天。“茨威格小说在叙事结构上虽然也使用的是框架结构的形式,但它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框架结构。”[1]传统的框架结构虽规整稳固但缺少变换,茨威格在传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以牵引结构拉开小说的序幕,又以照应开头的时空转换结束全文,形成了首尾照应的链条式嵌套结构,为文学画廊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文章的开头犹如音乐的过门,是后续的基调。茨威格女性小说的开篇结构如同引领主流的第一朵浪花,汹涌澎湃的壮观紧接着逶迤而来。文章的结尾好比豹尾,集力量于斯,发人深省,就像海滩上留下的贝壳,无言的美丽见证曾经的惊涛拍岸,引人遐想。勃兰兑斯曾说:“作家追求代表自己倾向的典型性的勇气,常常就是使他的作品产生美的关键。”[2]茨威格不仅注重小说内容的独特性,于谋篇布局方面更见匠心,文章开头的“起”和结尾的“合”是茨氏风格的典型代表,具有深刻的美感力量。茨威格没有急于展开故事,而是优雅地坐定,由眼前的特定介质挖掘出某段缱绻哀婉的情感体验。缠绵悱恻的正剧结束之后,也不是嘎然收场,而是回到现实再现开头的场景,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启人心智。
  茨威格女性小说的“起”以现实中某个熟悉的场景或事物为契机,从普通的视角切入中心故事,自然穿越了时空,起到了牵引作用。茨威格“是一位深谙时间与空间之神奇关系的小说家。”第一类开头是以信件引出传颂不息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作家R收到一封信,“你,和我素昧平生的你!”奇怪的称谓引起了作家R的注意,他好奇地往下读,信中的剖白解开了作家R的疑惑,一个深爱着他的陌生女人在信中大放异彩。《偿还旧债》也是以信件的形式展开故事,与上一篇的不同之处在于,本文直接以“DearoldEllen”开篇,与好朋友的交流中回忆了跨时久远的情感遭遇。第二类开头是以相似故事引出埋藏心底的情愫。《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年迈的C太太在旅行中碰到一件关于激情的奇遇,年轻的亨利哀太太抛夫弃女跟刚认识不到一天的法国青年私奔,这件事情引发的热烈讨论也触发了C太太的回忆,她在淡黄的光影里追忆了自己当年相似的激情经历。第三类开头以聊天的形式探幽。《马来狂人》时空的转换频繁,以报纸新闻链接上自己亲身经历的奇闻,接着回忆了在闷热的夜晚遇见新闻事件的知情者,在聊天中他向“我”吐露了一切。《夏日小故事》虽不似上篇繁复但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在度假胜地遇见一位老先生,他向“我”交待故地重游是因为曾经的怦然心动,画面接着就切换到了去年的此地。第四类开头是以建筑物的卓尔不群引起关注,然后在古老的神话国度舒展曼妙的传说。《一对酷似而迥异的孪生姐妹》是一个显例。最后一类开头是在梦般的意境中幻化成像,《夜色朦胧》以此为蓝本,暮色四合的书房中,作者在如梦如幻的状态下开始讲述那个表兄妹之间美丽动人的故事。茨威格的小说温婉细腻,开头就是这种优雅风格的反映,不是开门见山也不是直抒胸臆,而是来来回回,颇具“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韵味。
  茨威格女性小说的“合”具有双重结尾,第一个结尾是主题故事的结局,第二个结尾跳出故事回到现实,梳理中心故事,理智地照应开头,余音袅袅。《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偿还旧债》中的故事结束之后突出了主人公的感受,沉浸于故事之中。《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的C太太讲完短短二十四小时迷上赌徒的荒唐完成二次释放之后,站起身与聆听者履行告别仪式,这是茨威格布置的第二个结尾。《马来狂人》以现实中两则揣测性的报道间接指涉“我”与马来狂人的谈话内容。《夏日小故事》中的老先生怀着追悔的心情回忆偷偷给姑娘写情书造成的伤害后,获得“虚伪的,虚假的,不可能的”洗礼后,方才平静地离去。《一对酷似而迥异的孪生姐妹》最后不忘回到现实践行二次结尾。“这就是那个老实憨厚的市民在午夜的月光中向我讲述的传说……也许葡萄酒已经使他有点微醉了罢。”
  茨威格曾明确地声明:“如果说,我的书有时被人誉为节奏紧凑,那么这一特点绝非出自天生的性急或者内心的激昂,而仅仅由于采用了那种把所有多余的休止符和杂音一概去除的条理化方法。”笔者以为,茨威格女性小说的“起合”结构相当别致,既独立于封闭性的情节之外,又自成体统,首尾合龙,贯穿前后。仿佛传统的糖果包装,将两端拧紧了,中间的糖果就能安然地存在,类似外包装的“起合”结构产生了稳固而强大的力量。开头似有若无的现实引入带给读者强烈的悬念感,激发了解真相的欲望。悬念解答后的结尾留下了心灵的撼动,舒缓的退场寄予了茨威格的人道主义同情和理想主义关怀,提问现实的姿态使小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总之,这种独特的“起合”结构成为他的一个标签,成就了茨威格,也是传统美与现代美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杨荣.茨威格小说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3:357.
  [2]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德国浪漫主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9.
  [3]曹文轩.小说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143.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