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缺失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南粤论文网转载 发表于:2011-06-22 15:47  点击:
【关健词】关键词:非语言交际能力;外语教学;缺失;对策
摘要: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在外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在教学中的缺失是由于非语言交际 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尤其是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长期被忽略的缘故,解决的对策是尽快制定 教学大纲、研究其教学手段和方法。

1     我国外语教学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能力缺失的现状

长久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都是采用传统的 教学模式,即在语言教学中把重点放在词汇、语 法、翻译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非 交际能力。尽管后来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兴起,传 统的教学法的地位受到动摇,外语教学的目标开 始转移到交际能力的培养上来,但在教学实践中, 注重语法、句法、翻译的传统模式仍未得到改变。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高校向英语专业学生开设 跨文化交际课程的不多,向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 这一课程的更少,非语言交际则更没有引起外语 教师及跨文化交际学者的普遍重视。此外,外语 教材中可能会涉及文化内容(包括一些非语言现 象),但多为泛泛而谈。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 致了学生交际能力的片面性,即:语言交际能力较 强,而非语言交际能力缺失。不仅如此,在英语教 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利用语言和文字来传 授教学内容,非语言行为传递信息的功能却被忽 视了。事实上,非语言交际对英语教学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合理运用非语 言交际手段,不但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 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能及时了解教学效果, 约束及控制课堂,有助于阐释部分教学内容,激发 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 率也会提高。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人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 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交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 运用和掌握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就显现出其必要性’ 与现实意义¨’21。
2004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 教学要求(试行)》对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 新的目标和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 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 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 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 交流的需要”。同时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 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 为主要内容”。2000竽英语专业指导委员会修订 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更是明确指 出: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 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 素质”。其教学原则要求“对学生打好扎实的语 言基本功,注重各项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突出语 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 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应该说,不论是大学英语教学还是英语专业教学 的教学大纲都已经提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特别是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跨文化部分的提及 是外语教学研究取得的一大进步。笔者认为,作 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成部分的非语言交际是外语
教学重要的一部分。
 
2  我国外语教学非语言交际能力缺失的原因

2.1   忽略了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 提及跨文化交际,人们往往只重视语言交际
行为的正确性、合适性和可接受性,却忽略非语言 交际行为和手段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其实,非 语言交际比语言交际行为所起到的交际作用更 大,在语言发生障碍时其替代、维持甚至挽救交际 的作用不可低估。非语言交际指的是在一定交际 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受者含有 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人为地生 成,也可由环境造就。Birdwhistell曾对同一文化 的人在对话中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作了一个量 的估计,认为语言交际最多只占整个交际行为中 的30%左右p-4]。Samovar认为,绝大多数研究 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
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 传递的”J。Mehrabian对人际传播中信息表达的 情况研究后,得出结论:人们交谈时,传递一项信 息的总效果=言语(7%)+声音(38%)+面部 表情(55%)№】。不论这些统计数字是否准确,但 至少可以看出非语言交际在交际中的地位。
2.2忽略了非语言交际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 非语言交际分为身势语、副语言和体距学等
3类【.卜8|。身势语又称体态语,最早是由Bird- whistili在他的专著《体语学导论》中提出的,它指 人们在实际中有意或无意使用的姿势和动作。身 势语包括手势语、姿势、触摸、服饰和体嗅。这也 正是外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身势语: 身势、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眼神、手势等。一般来 说,教师在走进课堂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进行非语 言交流。上课前,面对有些躁动的课堂,如果教师 身姿挺拔,精神饱满,面带微笑,步伐稳健大方,从 容地走到讲台,不用仓促开口,只是先静静地站在 那里,亲切地扫视一下全班学生,学生的目光就会 立刻集中在你的身上,3至5    s后,学生便能安静 下来。面部表情的丰富多彩有助于课堂气氛的活 跃,增强教师风趣幽默的风格,缓和尴尬紧张的气
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讲
课时,目光总是随时巡视着学生,与学生们保持着 视线接触,以便随时发现学生的思想情绪、心理变
化及听讲的兴趣,例如,有些学生眼神飘忽不定或
目光呆滞,这通常表示他们没有在认真听课或对 所学的知识不感兴趣;相反,学生则常常是双目有 神,眼睛里闪着的光芒。另外,想回答问题时学生 会露出一种期盼的眼神,希望老师能够叫他,而不 愿回答时则往往会逃避与老师眼神的交流。通过 这样的审视,教师可以随机应变,改进教学方法, 调整教学节奏,严谨、有序地组织教学活动。
副语言又称“类语言”或“辅助语言”,通常 被定义为有声而没有固定语义的语言,主要研究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特征,功能以及发挥作用的 规律。副语言的发声方式主要包括音质、音调、音 量、语速和鼻音等,俗话说:“打鼓听声,说话听 音”。人们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不仅会受到谈 话者言语表面意义的影响,而且还会因对方说话 的特殊方式而有不同的感受。教师的副语言行为 在外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调可以通 过微妙的预感传情达意,上扬的音调表示质问、迟 疑、惊异等,下降的音调则表明说话者的鉴定、自 信;音域指声音高与低之间的间隔,教师上课应抑 扬顿挫,合理利用音域;音量的高低体现了教师授 课内容的重要程度;教师授课的语速会影响其教 学效果,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讲授 不同的内容时教师应使用不同的语速;音质使听 话者可分辨出的说话人的音质特征,教师的这一 自然条件体现了教师的个性特征,对教学效果会 产生一定的影响。运用副语言时,把特定信息进 行强调,可以传递特定的信息一J。下面一个句子 中,强调的部位不同,意思也有很大差异:(责任编辑:南欧)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