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割麦女》——语域分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张艳 发表于:2011-11-08 14:08  点击:
【关健词】分析,域,语,孤独的割麦女,
 用语域理论来分析诗歌有助于对诗歌的深层理解和鉴赏。文章试图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来分析William Wordsworth的诗歌——(孤独的割麦女),从而探讨语域理论在文学分析中的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以及用语域理论指导诗歌分析是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的。

 一、引言
  如华兹华斯所说,诗是诗人内心感情的自发流露。所以诗歌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着人类丰富、美好、深刻的思想感情一种形式。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认为,诗歌是文学的精华,是最精练的语言艺术。诗歌的这种特性自然就导致诗歌分析和鉴赏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二十世纪30 年代“新批评”派(New Criticism)以来的许多文学理论以“文本”为中心,认为文学批评是一个“完全自足的原理”,不依靠任何外文学语言和历史手段,只需要切近文学篇章本身观察和研究,这种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本身即要纳入篇章语言的研究范围之中。二十世纪中叶,国内外学者开始用语言学来分析文学作品。秦秀白曾指出文学文体学是“一种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上的文学批评,是运用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文学文体的途径”。由于没有确切的理论作指导,分析过程中难免带有主观性、随想性。本文试图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来分析William Wordsworth的一首诗歌,以此探讨用语域理论分析文学作品的可行性。
  二、Halliday的语域理论
  Halliday 的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理论之一。他在《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1985:XV)一书中明确指出,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建构一个可用于语篇分析的语法框架。这种分析方法既没有语言学家研究文体学通常只注重描述语言现象之片面,也没有文学研究者通常忽视对语言形式作细致分析之不足。
  Halliday 把决定语言特征的情景因素归纳为三种:语场(field)、语旨(tenor)、语式(mode)。语场指实际发生的事情,或者指语言发生的环境,包含主题、讲话者及其他参与者所参加的整个活动。语场决定交际的性质,构成话语的主要范围,并影响词汇和话语结构的选择和使用;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参与者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角色关系,它的不同会形成在正式程度、礼貌程度等方面不同的语域,如正式和非正式、礼貌和熟稔语体之分;语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比方说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是即兴的还是有准备的,而且包括修辞方式。语篇体裁是通过语言来体现的,语言体现语篇体裁的过程是通过语域的体现来协调的。语域有反映文化的功能和预测语篇的功能,还可以根据语篇来预测可能产生语篇的语境,国内很多学者已经探讨了语域理论在语言教学、语篇分析、文体学、翻译等领域中的用途。本文仅仅是用语域理论来分析英文诗歌的一种尝试。
  三、语域理论与诗歌分析
  用语言学对诗歌进行分析主要是运用语言学理论和方式来分析诗歌的语用特征,以便进一步深入领会诗歌的内涵和意义,发现诗歌的美。威廉.华兹华斯描写了一位在农田独自劳动的爱尔兰少女形象:年轻的姑娘边收割边唱凄凉的歌。下面我们分别从语场(field)、语旨(tenor)、语式(mode)三方面来进行分析这首诗。
  (一)语场(Field)
  诗中苏格兰高原田野收割的场景是语场:晴朗碧蓝的天空,空旷的苏格兰高原峡谷,一望无际的田野,微风拂动着金黄的麦浪,一位年轻的姑娘边劳动边歌唱。语域理论指出语场决定词汇、语法和语音,因此词汇的选择必然为表现主题提供有力的手段。在用词方面,该诗第一诗节连续使用solitary和其他三个其同义词和同义短语,更进一步的突出了割麦女的孤独,同时重复sing的同源词来强化割麦女的音乐形象。恰到好处地描述了一个孤独的苏格兰少女边割麦边唱歌的情景。诗中语言简单,易懂,清新自然,意境优美,这样的语言,这样的词汇,从多角度、多侧面表现了一幅清新凄美的劳动画面,也表现了一个孤独的割麦女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语旨(Tenor)
  诗的语旨关系特别简单:“我”和割麦女。诗的第三节描写了割麦女歌唱的内容和主题,由于割麦女用的是苏格兰高地方言,作者作为一个外乡人,自然听不懂歌曲的具体内容,于是诗人对歌曲的内容进行了猜测。第5行到第7行,通过人们现时的痛苦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同情和体恤劳动人民的心情。
  诗中简单的语旨关系同样也是为诗歌的主题服务的:在引导读者在歌声中,想象中去体会劳动者的内心世界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乡村,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以及对劳动的赞美。
  (三)语式(Mode)
  诗中语言大多是比较正式的,但这种规则化的语言特征不是偶然的,就内容而言,该诗主要是对孤独的苏格兰少女割麦时口中所吟唱的歌的描写为主。而这种歌谣的形式是苏格兰传统民谣体的变体,每四节八行诗中至少有六行压韵,节奏感强,具有非常浓厚的音乐性,适于吟唱。华兹华斯独具匠心,用这种音乐式的语言来描写歌声,使得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结合,在读这首诗时,眼前不仅会出现一幅色彩鲜明,意境优美的图画,耳边同也会响起婉转动人,悠扬悦耳的歌声,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歌。这样能更好地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对自然的向往,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再一次从语言形式上实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结语
  通过对这首诗进行语场(Field)、语旨(Tenor)、语式(Mode)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语域理论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语言的表面形式和结构,而且能更进一步理解诗人隐藏在这些语言特征背后的创作意图,进而更好的鉴赏诗歌的美学价值。诗是语言的极致,其特殊性不仅表现在音韵、节奏等“外在可感的形式系统”,也存在于其意境、情志等“内在理念的非形式系统”。因此,对诗歌表达形式的分析自然不能是枯燥的,片面的。同时还要兼顾它的语言形式,内涵本质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语域理论让我们更全面、更客观对诗歌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黄国文.功能语篇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 (12 ).
  [2]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
  [3]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
  [4]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
  [5]肖新英.《疲惫的布鲁斯》一诗的语域分析[J].作家杂志,2009.
  [6]张德禄.功能文体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7]朱光潜.无言之美[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