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淡化语法背景下的中职语文语法教学策略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赵晨霞 发表于:2012-12-01 00:25  点击:
【关健词】语法,语文,教学,中职,策略,下,淡化,背景,试论,
近年来,淡化汉语语法教学的观点颇为盛行,在淡化语法思想的冲击下,目前中职语文的语法教学在整个教学比重中微乎其微,呈现的实际状况是:语法知识内容过简,语法知识缺乏系统性和准确性,很多教师甚而走向避而不教语法的极端。淡化语法,不是不要语法,不讲语法,不学

 一、淡化语法教学并不等同于不重视语法教学,淡化不等同于淡出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系统的、日积月累的过程,语文知识虽然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但语文能力是需要语文知识来支撑的。语法知识是语文知识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把语法知识逐出语文课堂,将有损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如果语文教师不熟悉语法或不教语法而能把语文这门课教好是不可思议的,学生不学习语法想要学好语文,也无异于建造空中楼阁。语法教学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教学离不开语法教学做基础
  一篇好的文章,一些精彩的段落,教师的分析必然或多或少运用到有关的语法知识,否则分析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现代文阅读中,经常遇到长句,只有利用语法知识抓住句子的主干进行分析,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果没有必要的汉语语法知识的支撑,学生就不能很快理解宾语前置、状语后置、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文言文语法现象。一些经典的美文,修辞是学习的重点和亮点,而修辞教学离不开语法教学做基础,否则学生对修辞的理解是肤浅和片面的。
  (二)语法教学对于作文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中职学生作文的突出毛病是错别字连篇、词不达意、病句较多、常见的修辞不会使用,更谈不上什么文采。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对平时作文训练较少外,不会语法是主要原因之一。锤炼字句,首先是要用词规范,句式规范,然后才能做进一步的修饰,这就需要语法基础,语法作为语言的结构规则,必须要学习。学习规则后才不至于犯错误,才能增强语感,进而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避免对汉语语法的错误利用
  学生对汉语语法了解较少,就会利用学过的外语语法知识来分析汉语的句法结构,最后在头脑中形成错误的、不伦不类的汉语语法体系。
  (四)学习语法对于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建立语言规范有着积极的意义
  语法作为语言的要素之一,是语言规范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法教学承担着让青少年的语言更加规范化的重任。青少年喜欢标新立异,运用语言时比较随意,语法错误较多,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上不教给学生规范的语法知识,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词类辨析能力,懂得短语以及句子的结构,学生在走入社会以后,很多口头和书面上的语法失误很难发现并改正过来,他们的语言习惯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二、关于淡化语法教学条件下语法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重视语法教学前的教学研究和准备。中职语文教师要想讲好语法,首先自己应该对汉语语法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认真学习一些汉语语法著作。如:吕继平的《汉语语法基础》,胡裕树的《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吕叔湘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朱德熙的《汉语修辞讲话》等,都应该是语文教师手头必备的参考书。其次,中职语文教师自身应重视语法教学,而不是避重就轻,因为难讲就干脆不讲,还美其名曰“淡化语法教学”。淡化语法教学的策略是针对过去语文教师纠缠繁复的语法概念和忽视语言的实际运用而提出来的,考试中不再出现语法概念的辨析、静态的语法分析,但是语法的实际应用的考查贯穿始终,我们不是要抛弃语法教学,而是应改变语法教学的课堂面貌,重视语法教学的技巧和策略,教会学生“活学活用”,最终达到让学生规范地使用汉语的目的。
  (二)具体策略的实施,巧妙设计语法教学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明晰化、条理化。可以在一学期的教学计划中,精心安排语法教学的课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将语法教学模块化、系统化,可以以语法讲座、语法专题课的形式出现。在具体的语法教学的安排上,应做到将教学回归生活,回归具体篇目,直接引导学生的语言应用实践。
  2.教学语言的设计。语法是具有高度概括性、抽象性的知识,但是,我们同样可以采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把它讲授出来,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老舍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汉语的省略问题时是这样表述的:中学学习英语,主语、谓语、宾语都要具备的,而后来学习汉语语法,发现汉语可以没有主语、没有谓语、没有宾语,就像一只老虎没有耳朵、没有尾巴,怎么能跑得快呢?老舍先生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轻松地道出了汉语与英语在语法上的一点区别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职语文教师在讲授语法时,如果能像老舍先生那样借助比喻等修辞手法,就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帮助学生轻松地学习语法。也希望更多的语法学专家写出更多供语文教师参考的适用于教学的语法学专著,文字更浅显易懂,让语法学习更大众化,更易于普及和接受,而不是让老师和学生都望而生畏,看到的都是难以理解的术语。现今的一些语法著作常常是把一些浅显的理论变得深奥,使深奥的理论变得晦涩,语文教师尚难读懂,又怎么能传授给学生,更何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讲解剖析呢?语法教学应该被重视,并且提升到一个高度,但光靠语文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语法教学应该有更坚实、更实用、更生动的理论依据引导。
  3.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改变传统语法教学呆板生硬、脱离实际的面貌。首先,多运用生动有趣的案例来进行教学,现代汉语语法基本知识从内容上讲不外乎语素、词语、短语、句子、句群五个层级。如果单纯地讲理论,摆术语,必然枯燥无味,重要的是在讲每一层级的语法知识时,多让学生接触大量的例子,让学生举一反三,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消化,然后通过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对知识的掌握。学生在听懂和吃透之后再进行下一层级的学习,逐步在学生头脑中建构起现代汉语的语法体系。当然,学是为了更好的用,语法学习的效果可以放在所有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检验。同时,可以多穿插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热情。比如“咱们”和“我们”的区别就很有代表性,这两个词看似大同小异,但是在很多场合下,不可随便混用,否则就会闹笑话,当离开别人家告别的时候,必须说“我们走了”而不能用“咱们走了”。当我们要强调和对方同属于一个阵列、集合时,一般用“咱们”显得礼貌和亲近,如果用“我们”反而有将对方排除在外之嫌。究其原因,从语法角度上讲,是因为“咱们”只有包括式,没有排除式,而“我们”有包括式和排除式两种形式。此外,生活中,还常见这样的对话:甲说:“吓死我了。”乙反驳说:“那你没有死啊?”甲说:“我是比喻的说法。”甲的说法不正确,语法知识较欠缺,比喻的修辞也没有掌握。这里的“死”肯定不属于比喻,它只是一种情态补语,而不是结果补语。看来,学好语法不仅是应试的需要,更是让我们的语言表达更丰富、更合理、更规范的需要,语法是我们分析运用语言的工具,没有语法虽然我们可以照样流畅的说话,但永远不可能站在理性的层面上去审视语言现象,甚至对一些语言表达是对是错都没有一个方向进行判别。在语法课上,通过穿插类似的案例,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法学习的重视程度,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