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的评价研究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陈明丰 发表于:2014-10-13 16:52  点击:
【关健词】学术性普通高中 课程评价 运用 意义
 [摘 要] 本文是江苏省教育规划立项课题《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的校本研究》第八子课题《课程资源建设的评价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笔者认为首先要弄清楚课程评价的要素,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研究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中的评价。为此,笔者以文献法为主要途径,结合校本实际,确定了课程评价的要素、课程评价在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中的具体运用及其意义,以期下一步研究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中的评价问题。  [摘 要] 本文是江苏省教育规划立项课题《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的校本研究》第八子课题《课程资源

      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都在创建各种模式的特色学校,并做了一些开发高中课程资源的探索。并且,一些走在改革前沿的学校,还建成了一定规模的新课程资源库。因为,任何一种模式的学校建设,课程资源都是基础,它是建设的基石。没有课程资源,任何一种模式的学校建设,都只是一种空想。所以,我校从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入手,去探索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研究中,同样遇到的是评价问题。
  一、课程评价的定义及其理论依据
  (一)课程评价的基本定义
  1、课程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价值判断要求在事实描述的基础上,体现评价者的价值观念和主观愿望。不同的评价主体因其自身的需要和观念的不同对同一事物或活动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2、课程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它既可以是定量的方法也可以是定性的方法,教育测试或测量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并不代表课程评价的全部。
  3、课程评价的对象包括“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诸种课程要素。也就是说,课程评价对象的范围很广,它既包括课程计划本身,也包括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学生、学校,还包括课程活动的结果,即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二)课程资源评价的意义与价值
  1、实践价值
  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彭刚研究员在2010年提出,普通高中可划分为四类:一是学术性高中;二是一般高中;三是特色高中;四是综合高中。这种将现有高中重新划分的构想,丰富了普通高中的分类标准,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促进了学生的“差异”发展。学术性高中不仅需要有优秀的教学质量,还需要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而对学术性普通高中资源库建设进行合理评价,可以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对于探索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
  2、理论价值
  由于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刚刚进入学术探索阶段,所以整个课题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炼的理性思考,将推动学术性普通高中的建设。而对于整个课程资源建设的评价,更是需要研究我校已经建好的课程资源进行理论评价,这是本课题的理论价值。
  3、校本价值
  我校的总课题将课程资源建设与学术性高中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使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具有更为切实有效的目标。而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评价,不仅可以促进我校的课程资源建设,还可以引领学生和教师走进新课程,走进学术性高中建设,完成学校的转型。所以本课题又有着很好的校本价值。
  (三)课程评价模式的基本类型
  1、目标评价模式
  目标(objective)评价模式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评价原理”可概括为七个步骤: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根据行为和内容来解说每一个目标;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确定评定时使用的计分单位;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泰勒的评价原理是以目标位中心来展开的,主要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这一模式既便于操作又容易见效,所以很长时间在课程领域占有主导地位。但由于它只关注预期的目标,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因而导致了不少人的批评。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目的游离(goal-free)评价是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而提出来的。斯克里文主张采用目的游离评价的方式,即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评价者不应受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影响。尽管这些目标在编制课程时可能是有用的,但不适合作为评价的准则。因为评价者要收集有关课程计划实际结果的各种信息,不管这些结果是预期的还是非预期的,也不管这些结果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只有这样,才能对课程计划作出准确的判断。
  然而,目的游离评价也遭致了不少人的批评。主要的问题是,如果在评价中把目标搁在一边去寻找各种实际效果,结果很可能会顾此失彼,背离评价的主要目的。此外,目的完全“游离”的评价是不存在的,因为评价者总是会有一定的评价准备,游离了课程编制者的目的,评价者很可能会用自己的目的来取而代之。严格地说,目的游离评价不是一个完善的模式,因为它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程序,所以有人把它当做一种评价的原则。
  3、CIPP评价模式
  CIPP是由背景评估(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成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这四种评价名称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略缩词。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不应局限在评定目标达到的程度上,而应该是为课程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因而他强调,重要的是为课程决策提供评价材料。CIPP模式包括收集材料的四个步骤。
  背景评价,即要确定课程计划实施机构的背景,了解评价对象及其需要,明确满足需要的机会,诊断需要的基本问题,判断目标是否已反映了这些需要。
  输入评价,主要是为了帮助决策者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手段,而对各种可供选择的课程计划进行评价。
  过程评价,主要是通过描述实际过程来确定或预测课程计划本身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对计划实施情况不断加以检查。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