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博上海会展业与产业升级关系研究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朱雪雷 发表于:2012-03-15 09:06  点击:
【关健词】关系,研究,升级,产业,上海,会展业,世博,
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举世瞩目的盛会——第41届世界博览会,历时84天,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以及诸多中外企业踊跃参展,7308万参观者流连忘返,“精彩、成功、难忘”这六个字是全体参观者的感受,成为难忘的记忆。世博会的举办是会展业发展的一个时代证明,是上海发展

 一、 会展业和会展经济
  
   会展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内涵随着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及市场组织结构的不断创新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内外学者对会展业的概念尚未达成共识,笔者通过对国内主流教材和学者著作分析,在本文中采用了广义的会展业(MICE)定义,即会议业(Meeting/Conference)、展览业(Exhibition)、节事活动(Events)和奖励旅游(Incentive tour)。会展业具有广泛的外向经济效应,对城市经济和产业结构都具有一定的优化作用。从微观角度讲,会展为参展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产品、技术的机会,通过参展了解市场行情,挖掘潜在客户,巩固现有客户,传播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最终实现促进交易的目的。从中观角度讲,会展活动的发生过程,除涉及到与旅游业类似的食、住、行、游、购、娱外,还有物流、广告传媒、装饰建筑、安保消防、金融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会展还是对区域资源的整合,如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一方面是对长三角资源的吸收利用,同时也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从宏观角度讲,会展能够反映市场发展趋势、增加市场透明度、抵抗经济危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内外经贸合作、推动国家和世界的经济发展。
   世界会展业发源于欧洲,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都是世界顶级的会展强国,仅这四国举办的国际性展会就占据全球总数的一半以上。世界上最大的四个展览中心有三个坐落在德国,每年举办的国际性贸易展览约250个,其中50%左右为重要的国际性专业展览;汉诺威、法兰克福、慕尼黑等德国经济强市都以展览业作为支柱产业,并获得巨大的经济效应,汉诺威更是靠办会展致富——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博览会均在汉诺威举办。美国展览业则以反映国际最新科技及商品及电子化商品为特色,规模庞大,奥兰多、拉斯维加斯、芝加哥、纽约、旧金山的会展业均较为发达。亚洲城市国家新加坡是会展业的奇葩,每年去新加坡参加会议、展览和奖励旅游的人数比新加坡总人口还要多,被国际上多家媒体评为世界上最适合办会展的城市之一。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应借鉴上述国家和城市的会展业发展成功经验,以世博会为契机发展会展业,促经济交流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二、上海世博会对上海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从2002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大会表决上海申博成功至2010年5月正式举办,上海世博会筹备历经7年,世博场馆投资约180亿,运营投入106亿,而为配合世博会而投入的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城市基建达到3000亿,世博园区动迁成本约400亿。如此巨大的世博投资无疑会影响上海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因此下文通过实证分析和模型预测,考察上海世博会的筹备过程对上海市的产业结构影响。
   本文采用以1978年为基年、包括1978年到2002年的历史数据,剔除CPI等变动因素干扰(以1978年为基年的GDP及三大产业数据已在《上海统计年鉴2011》中经过科学调整,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以这些原始数据作为样本值,选取多种曲线模型对这三组数据分别进行曲线估计,然后选择拟合度最高的函数对未来几年的数值进行预测,并与实际值进行对比。本文采用SPSS(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统计软件进行模拟分析。
   (一)具体操作步骤:
   1. 获得以1978年为基年(100)、1978年-2010年上海市三大产业统计数据(如下表)。
   2. 用SPSS软件拟合最优的模型方程式:分别输入1978-2002年的三大产业产值,共25个样本值。以各年度的产值为因变量Y,设年份为代表时间的自变量T。分别选择“曲线估计(Curve Estimation)”中的“线性(Linear)、立方(Cubic)、指数分布(Exponential)、幂(Power)”四种模型进行估计,将预测范围中的观测值设置为34个(1978-2002年样本值25个,2003-2010年的预测值8个)。
   3. 根据SPSS输出,选取最优拟合模型:对于三组因变量,三次曲线的拟合优度都分别是最高的(一、二、三产业的R2值分别为0.998、0.833、0.997、0.998)。故选择三次函数最优拟合三个因变量在各年的变化趋势。建立模型如下:
  Y1=87.277+8.766T-0.662T2+0.018T3;
  Y2=95.451+7.374T-0.366T2+0.050T3;
  Y3=61.058+30.187T-2.731T2+0.156T3。
  其中,Yi分别表示上海的第i产业产值,T表示年份。
   4.根据已确定的三次函数模型,得到以1978年为基年、以1978-2002年为样本数据的2003年-2010年的上海市三大产业基准预测值(上海市于2002年10月取得世博会举办权,故选择从2003年起进行预测),并作出趋势图,如图1所示:图中黑色圆点曲线由上至下依次为上海市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实际值,灰色三角曲线为根据最优拟合模型预测的三大产业基准预测值。
   (二) 模型结论分析
   从图1中三组数据的实际值与基准预测值走势对比可以看出,2003年-2010年上海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实际总量高于基准预测值,第一产业的实际总量则低于基准预测值。上海世博会对上海产业升级的影响十分明显。
   第一产业的产品直接取于自然界,包括农林牧渔业等部门在合理范围缩小。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第一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例趋于减少;根据表中的历年统计数据,1978-2002年上海第一产业的产值稳中有升,且在基准预测中,2010年的第一产业值将会达到316.5;但实际数据显示,2009年的第一产业产值为146,仅为基准预测值的一半左右,甚至低于2002年的产值173.9。可以认为,受到世博会的筹备和举办的影响,上海的第一产业产能在合理范围内缩小,并加速向周边县市转移,而更多的土地资金和劳动地转向第二、第三产业。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产业在2006-2010年虽然走势波折但保持稳健增长,与基准预测值走势大致相似。第二产业在我国的统计中还包括了建筑业。2006年-2008年作为世博启动阶段,上海市大的产业布局已为世博举办、甚至为后世博阶段到来进行产业调整与新生长点规划,如创意产业、会展旅游、咨询、广告等(在这部分,第三产业作为第二产业必须的下游产业,承担着转承二产、开发三产的重要城市经济发展使命);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为第二产业中的新兴制造业、科技工业、生态环保建筑业的发展准备了广阔的下游市场。所以,上海市第二产业GDP呈现了“先高后低”趋势:2006年-2008年间的快速增长,可以认为是由于世博会的筹备时期,大量的投资用于基建、交通、拆迁、市容改造等(世博会园区内的基础设施、永久场馆建设总投资约为180亿元,而轨道交通的建设投资接近3000亿),因而第二产业经历了短期的蓬勃发展;在2010年,第二产业增速加快,通过解读上海市统计局于2011年3月发布的《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以看出这部分的增长主要是基于高技术产业和重点发展行业的快速增长,其产值增幅分别高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0.6个和3.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企业效益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56.7%。  第三产业是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产业,虽然总量增长较快,但受到后世博低效应的影响。现在需要更多关注生产性服务部门,还需要关注与一、二、三产业传导、联系紧密的服务部门,包括大量的无形贸易、虚拟平台。与第二产业不同的是,上海市第三产业呈现了“先低后高再低”趋势:在2006年前上海第三产业的实际GDP值低于基准预测值,在2007年后快速上涨,与基准预测曲线呈现较大幅度的偏离。可见,由于世博会的商机,吸引了大量的客流和商机,包括金融、通讯、商业服务、餐饮住宿、交通旅游在内的传统和新兴服务业都获得了巨大的推动。不容乐观的是,从2010年的实际值与预测值几乎重合的状态来看(另根据《上海市统计年鉴2010》,上海市2010年的服务业比去年仅增长了5个百分点,远低于GDP9.9%的增长速度),可见第三产业受后世博低谷效应影响较大。2010年的第三产业增长主要来源于低附加值的传统服务业,如旅游业在2010年的旅客发送总量比上年增长20.6%,旅游收入增长31.8%;而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业贡献较小,如金融业的产值增加值仅比上年增长了4.9%(可以考虑到,由于全球经济低迷持续,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上海金融业产出在国际大背景下受到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