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实质\影响及其启示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支育辉 发表于:2011-05-23 11:08  点击:
【关健词】金融危机;虚拟资本;现实启示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其实质是生产过剩危机和货币信用危机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虚拟资本严重脱离实体经济造成的。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使这次经济危机传递更为强烈,影响面更大,影响程度更深。认真反思总结国际金融危机发生根由及其影响,对推进我国经济社会

对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国内外经济学界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讨论,并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一些解释。笔者认为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可以从深层次上分析和解释此次金融危机的实质及其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实质上是生产过剩危机与货币信用危机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危机往往是与整个经济的危机相伴而生的,因此,在许多情况下,马克思对货币危机的研究是与对经济危机的研究联系在一起的。从《资本论》相关论述可以看到,货币危机往往是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先导和表现;而作为危机先兆的货币危机,并不是危机的原因,相反,它是生产过剩的结果和危机的表现形式。马克思说:“在货币市场上作为危机表现出来的,实际上不过是表现生产过程和再生产过程本身的失常。”[1] “在再生产过程的全部联系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中,只要信用突然停止,只有现金支付才有效,危机显然就会发生,所以乍看起来,好像整个危机只表现为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1]由此可见,研究金融危机,不能只局限于从金融现象本身来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必须深入到再生产过程中探本溯源。目前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成因的解释,大多还停留在现象层面上,如超前消费、房地产泡沫、金融衍生产品泛滥、金融创新过度、金融监管不严、货币政策失误、投资者低估风险等等。笔者认为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是在生产相对过剩的基础上,是货币发行机制的超量发行和货币交易系统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相互作用引起的。在货币流通过程中,存量货币与增量货币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存量货币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存储、借贷、汇兑等)沉淀在固定资产的投资或者游离于商品交易之外,这就要求必须保证以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为补偿,增量货币是为了解决实体经济中流通性不足,而客观上却不可避免地发生超量发行的问题。
  但是,货币发行的目的是为了商品(与劳务)的交换,商品交换客观上存在价格扭曲的情况,而投资则客观上存在过度集中于某个产业领域的问题,这就造成货币与实体经济关系的不对称性。当这种不对称性达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金融危机。 因此,金融危机只是货币与实体经济衔接过程的周期性表现,而不是根源于金融监管的问题。金融监管的不同方法、力度强弱和金融机构的透明性,都不会从根本上避免经济规律中的金融危机的发生。金融危机的不可避免性特点,要求人类社会重新认识货币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由于美元货币在不动产投资的多量,当相当比例的货币沉淀到某个不动产领域后,就会推动不动产价格的飞涨,而当该种不动产基本满足消费需求或者超过市场需求后,立即造成不动产流通量和再投资的迅速减少,其结果便是实体资产价格的急剧下跌,直接导致货币紧缩。货币紧缩的程度取决于货币退出商品市场的数量。也就是说,货币紧缩程度与货币投资不动产的数量成正比,货币投入到不能够交换的不动产领域的数量越多,货币紧缩的程度就越大,而同时,金融危机的程度也就越深重。
  二、国际金融危机充分体现了虚拟资本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的破坏力
  发达国家的“双过剩”表现为以金融产品过剩为主,物质产品过剩为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早已从实体经济为主转入到虚拟经济为主的特殊阶段了。例如在美国,作为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经下降到不足13%,金融产品则成为代表性的主要产出,从而确立了金融业作为美国主导性支柱产业的地位。没有这个因素,当下危机就不会发生。
  这场危机肇始于美国的次贷发放。美国政府为了走出2000-2001年股市泡沫破裂后的衰退困境,用低利率政策吹起了新的房产泡沫,迅速上扬的房价使得次级房贷拥有了比优质房贷更高的收益率。经过房贷机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把房贷收益流反复组合、倒手、拔高的“金融创新”,次级贷变成累进衍生、指数级放大的次级债。再经保险公司为次级债投机交易保驾护航,又创新出诸如信用违约掉期等金融衍生品,当所有这些金融产品都卖给各国金融机构和公众之后,也就形成了一个蕴含巨大经济风险和道德风险的全球债务链条。而当利率终于走高、房价走低,房产泡沫难以为继之时,这些天文数字的金融产品就再也卖不出去,就是说,严重过剩了。因此,这场危机才被叫做国际金融危机。按照马克思的提示,次级债及其衍生品其实都是收入资本化的产物,即虚拟资本。所以,这些金融产品过剩的危机亦即虚拟资本过剩的危机。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金融化的趋势不断增强,金融脱离实体经济而虚拟化运行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
  1.虚拟资本规模进一步膨胀。据国际清算银行估计,2007年底美国境内的股票、债券、外汇、大宗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值达500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当年GDP的30倍。全球外汇市场日均成交量32000亿美元,接近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日均交易量的80倍;金融衍生产品日均交易额高达82000亿美元,相当于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日均交易量的290倍。
  2.虚拟资本的构成及其信用链条关系越来越复杂。以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通过多重打包和证券化技术,形成了一个信用扩张和虚拟资本膨胀的链条:居民从房贷机构获得贷款,房贷机构又将贷款包装成住宅抵押贷款债券、抵押担保债券、担保债务凭证等衍生产品,卖给全球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则向个人投资者兜售。这个链条,比马克思所描述的信用交错关系更为复杂,也就更加容易引发经济机体的过敏现象。
  3.虚拟资本利用高杠杆从事金融投机活动的风险更加突出。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为了创造业绩和赢得巨额利润,都采取高杠杆的金融资本运营方式,用尽可能少的自有资本去支配尽可能多的社会资本,将投资更多的集中在高风险产品上。一旦金融基础产品的信用关系出现清偿问题,在此基础上构筑起来的倒金字塔式的整个金融产品市场就会轰然坍塌。“危机一旦爆发,问题就只是支付手段。但是因为这种支付手段的收进,对每个人来说,都要依赖于另一个人,谁也不知道另一个人能不能如期付款,所以将会发生对市场上现有的支付手段即银行券的全面追逐。”[1]以美国为源头的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恶化,完全证实了马克思的这段论述。这说明,马克思阐述的虚拟资本理论,对揭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仍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