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下的媒体传播与信息传播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王蕊 发表于:2013-07-19 13:36  点击:
【关健词】 移动互联网 新媒体 APP 手机应用
 摘要: “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就是对上面这句话最佳的诠释。本文将从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兴起的传播媒体的角度入手,分析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并通过剖析几款热门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方式来增进对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了解。

       一、 移动互联网将逐渐取代传统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最主要的载体
  随着移动终端的高速迭代与发展,诸如苹果、三星、联想等国内外移动终端厂商在2012年都推出了各自的旗舰级终端,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达到3.6亿,增速为80.0%,智能手机在这一年得到了进一步普及。特别是受到低端Android智能机的推动,智能手机保有量大幅增长,这意味着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数量取得了非常快的增长,智能手机已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载体。艾瑞预计,未来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的取代将进一步持续,但增速将逐渐趋缓,智能手机保有量在2016年将超过7亿。
  二、 移动互联网媒体传播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不论在硬件与软件上都已具备了发展的基础条件,相对的移动互联网信息也将会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在2013年必将成为媒体战争的新战场。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移动互联网作为新媒体的代表不仅仅“新”在技术方面,更是在形式上有着巨大的创新。
  新媒体较之于传统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融合性,而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性不仅体现在内容上,更能体现在渠道上。每一个智能手机用户通过他们的移动终端所接收到的消息不仅仅局限于SMS(Short Messaging Service)短信平台所推送的文字,更可以接收诸如MMS(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的图片、声音等类型的消息。可见,文字、图像、声音等等多媒体化将成为一种趋势,这种内容上的融合在移动互联网上体现尤为突出。从传播渠道来看,移动互联网既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实时查询互联网信息,更可以移动客户端产品——诸如微信一类的通讯产品来实现文字信息、语音信息、图片信息的传递,甚至实现实时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等功能。而通过移动互联网播放音频、视频更是被移动终端用户所广泛利用。
  WEB2.0、云计算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移动互联网的成熟的同时,更是将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环境与传播范围进行了进一步扩展。遥想传统媒体在进行媒体信息发布时大多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从信息的收集,再到整理、审核、排期等等,在传统媒体中进行信息的传播需要进过层层路径,才可以将信息发布到公众面前。而移动互联网则大大节省了信息发布的流程,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再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时发布信息到互联网上,不受时间限制,更能将信息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避免了传统媒体传播范围有限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的“交互式”信息渗入方式,相较传统的单向信息传播方式,内容更加容易被信息受众方所接收与吸收。传统的“点对面”信息传播,通常都是由信息发布者通过媒体将广泛的、不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散步到特定的媒介中,受众只能被动的接收信息,很难与信息发布者进行互动。移动互联网的“交互式”是点对点的信息传播,受众在接收到信息时可以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实现与信息发布者的互动,更可以对受众的地位得到相对的提升。
  三、 典型移动互联网产品分析
  移动应用客户端——APP,作为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移动终端二者相结合的产物,现今已经存在于每一个用户的手机中、平板电脑中。APP的应用场景与功能覆盖更是遍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款移动应用客户端,并简要分析他们作为媒体传播方面的价值。
  新浪微博
  之前已经提到了这款互联网产品,注册用户数已超过3亿,相比大家都是这3亿中的一份子故此不再做更多的产品功能介绍。在提到新浪微博的时候不能不提到twitter这款产品,新浪微博的成长要多多感谢这款鼻祖级产品的 引导。我们不能不承认新浪微博与twitter一样,都是以社会化媒体开始起步的,但新浪微博显然不想将自己局限在媒体领域,不论是个人相册、聊天功能,还是后来V5版本推出的内容定向发布以及对个人页面的加强,都是新浪微博决心向社交媒体过度的表现。而作为社会化媒体,新浪微博早起请来众多极具社会影响力的“大号”加入其中增加用户黏稠度与信息的可信度,以及后来,众多商业化团体在新浪微博中建站加“V”,更是对“微博营销”这个概念的进一步延伸。而与此同时,新浪微博的媒体化功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于“V”认证的规范化不够明确,直接导致了微博信息可靠性的降低,从而大大削弱了用户对于微博内容的信任。另一方面,用户行为缺乏强关系的时常关注,对于推送来的诸多内容并不能够有针对性的被用户所吸收。因此,就媒体性功能而言,微博并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载体。
  微信
  用户数已突破3亿。同样是3亿,在我看来微信的含金量要远远高于新浪微博。在这里我们不调侃微信是怎么撇开手机QQ逆流而上的,也不探讨与小米米聊对抗中如何胜出的。我们要看的是,这移动客户端的3亿用户是如何成就起来的。不否认微信的兴起依托于QQ的强大用户群,但后来微信产品功能迭代与产品方向的把握确实可以作为一个经典案例收集到移动互联网产品教科书中。在近几次产品迭代的新功能里,我们不难看出,微信对与商业化媒体的试水。微信开放了API接口供其他应用开发者调用,也就意味着微信将自家功能开放的同时,更是将其他类型产品积极引入到微信中来,为3亿用户提供能多更广放的内容。众多商家更是在微信中创建公众账号,实时向用户推送最新的商家信息与优惠消息,并能以“一对一”的方式实现与顾客的交流,更直接的了解用户需求。就这一点来看,微信要远远甩开新浪微博的用户体验,使媒体传播更具针对性,大大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
  啪啪
  商家不论是在微博上还是在微信上,都试图将最新的商家信息推给他的用户,用户只有关注了这个商家的微博,或者这个商家的微信账号才会有相应的信息推送过来。但是,当用户与商家账号互动时,仍然是一种被动接受的方式,而所谓的互动,更多的则体现在了用户维权的方面。用户在向商家主动“所要”其真正的用户需求的时候,收到的回复往往不能切中用户的需求。反观我微博上关注的大号和微信里的那些商家,貌似也已经很久没有去认真查看他们发来的消息了。
  那么,啪啪呢?啪啪做的只是个社区。在啪啪上做推广本身就对商家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洪荒,比如李开复。他们利用啪啪来宣传的东西多是话剧,商业会议,产品推广等等,再利用个人明星效应的同时,将自己的声音第一时间传达给他们的粉丝。这要比对面连着个机器人有人情味的多吧。回想前段时间的3B大战,雷军和周鸿祎微博大战,如果将战场移至啪啪,围观的人群会不会更多?所产生的商业效果会不会更好?啪啪所带来的商机值得我们期待。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