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T演变到ICT的角度探讨“C”在课程整合中的价值(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吴俊杰 张新明 发表于:2011-12-14 17:41  点击:
【关健词】课程,整合,中,价值,C,探讨,演变,ICT,角度,IT,
因此,笔者提出利用ICT中的C设计课程整合的新形式,满足课程整合的目标需求。具体体现为利用C让教学活动成为一种双边、多面的学习形式。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但并不让学生察觉到信息技术的存在,让学

  因此,笔者提出利用ICT中的“C”设计课程整合的新形式,满足课程整合的目标需求。具体体现为利用“C”让教学活动成为一种双边、多面的学习形式。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但并不让学生察觉到信息技术的存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信息技术,又学到了本课程的内容。此日寸“c”就是交互的角色了,在与多媒体计算机和教师的交互中自然而然地去学习,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只要是在学习,那么信息技术就伴随在其左右。这样的整合是一种与学生的学习行为的整合,能够让学生在与教师、学生的交流中,在与计算机交互的过程中既达到了学习目标,自身的信息技能也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其他学科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样学习了信息技术,不知不觉中使得自身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得到了提高。而不是让这种提高只发生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在其他学科课堂上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也就是其他课程给信息技术课程所带来的帮助。所以,整合变成一个双边的活动,既要将技术融入到其他学科中去,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先进技术所带来的成果,也需要其他学科课程的支持,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例如:现在很多高等院校都有数字图书馆,学生要使用数据库查找资料,就需要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搜索引擎的相关知识,等到学生学会查找资料了,想搜索得更快更简单,那么就要去学相关搜索的技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查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又能在查找过程中学会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同时提高了信息素养。这时信息技术在服务于其他课程的过程中也就服务了信息技术本身了。我们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要建立这样的新观念。
  3.由“C”出发加强课堂教学中的交流互动
  在学习中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教师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是交流,学生回答问题是交流,问老师问题是交流,和同学之间就某个话题进行讨论是交流,而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时强调交流,这种交流不管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还是学生和计算机之间都存在。整合是为了更好的学习,不管是信息技术课本身的整合还是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进行的整合都是为了使学习更好地发生,所以,整合的过程需要重视交流的作用,不管是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还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都同样重要。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交互的设计,要使交流能够很容易的发生,无论是学生与多媒体计算机之间的交互还是与教师之间的交互都需要经过精心地设计。“C”在教学中若能很好的体现,充分地发挥与学生互动的作用,就很容易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同学习汉字一般,把基本字学会后,以后就不再单独去学习汉字,在学习语文、数学、政治、历史等学科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也一定学会了其中新的汉字,因为要读懂课文就必需要认识文中的汉字。这就和要查询资料就必需先懂得如何进行文献检索一样。不管是读课文还是在计算机上进行检索其实都是一种交互,前者是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后者是人机之间的交互。让学生更快地读完课文或是尽快检索到所需资料,就必需重视交互的设计。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中,学生交互的顺利,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交互的顺利与否就意味着学习效率的高低。
  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就要实现教育信息化,ICT为实现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契机,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达到优化教的效果和提高学的效率,就需要首先理解课程整合的本质,注重ICT中“C”所代表的交流的作用,因而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与教学资源、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能够进行顺利的交互。因为学习行为的积极变化最终是要在学生身上发生的,也只有在学生身上真正发生这种积极变化时,才能够说整合是有效的。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