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的多维审视(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吴丽萍 发表于:2014-06-24 14:03  点击:
【关健词】维视角;中国道路;道路自信;中国梦
这条道路是一条改革开放之路。改革是中国的动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大刀阔斧地进行了这场伟大革命,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

  这条道路是一条改革开放之路。改革是中国的动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大刀阔斧地进行了这场伟大革命,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墨守成规到各方面的改革。中国共产党人果断抛弃了窒息经济发展活力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随着农村改革取得成功,改革从农村发展到城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领域的改革稳定推进。以兴办经济特区为重要窗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也逐步形成。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消除了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使中国获得了最大的发展空间,大胆吸收了人类社会的优秀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使中国享受到了改革开放这一最大红利。
  这条道路是一条快速发展之路。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连续30多年保持近10%的经济发展速度,从1978年到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人民币增长到47万亿人民币,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的奇迹。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超过西方七国中的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十几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1949年蒋介石离开大陆前说,我把四亿人口吃饭的包袱甩给了共产党。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也曾发出了“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认为中国将陷入粮食危机,对世界将产生重大危害。然而,“包袱”被解决了,“预言”也没有发生。2012年9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达席尔瓦指出,中国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脱贫工作取得巨大进展,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10年底的2688万,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超过70%的贡献。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小康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上升到2012年的2456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3.6元上升到2012年的7917元,这些鲜活的数字展示了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实践证明,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3](P476)
  这条道路是一条持续稳定之路。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中国共产党致力于转变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20世纪80年代初着手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先后建立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退休制度、有限任期制度、平稳有序的交接班制度、集体领导制度等政治制度,减少了权力过分集中带来的腐败。同时党和政府致力于建设法治国家,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发展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等。这些政策举措使中国几十年保持政治社会稳定,人心思稳,人心思定,没有出现大的局势动荡。2009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指出:“中国没有以民主改革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分裂局面,而是在一党执政体制内进行了调整。”[4](P44)他认为中国发展的是一种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纵向民主虽然有一定的框架,但是它的优点也是毋庸置疑的:不会因政治党派之间的争斗、政治作秀而浪费资源,而且符合中国人对于和谐稳定的追求。纵向民主模式不是急功近利的,不需要向特殊利益集团低头,也不需要担心选票、游说与幕后操作。”[4](P57)他还预测在未来几十年中,中国将以自身的模式挑战西方的民主政治。
  这条道路让中国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迈上了三个大台阶:即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这些发展是对质疑中国道路的最好回答,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确立道路自信的基本依据。
  三、世界维度看中国道路的优越性
  2004年5月,一位名叫乔舒亚·库珀·雷默的人写了一份“中国是否能够成为另一种典范”的研究报告,引发了一场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大讨论,讨论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在于她走了一条借鉴西方经验但不同于西方的独特道路;中国这条道路,不仅改变了中国,而且还在帮助和重塑着这个世界,给世界带来了希望。持“历史终结论”即“共产主义失败论”者——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也不得不主动修正自己的看法:“中国模式的有效性证明,西方自由民主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人类思想宝库需为中国留有一席之地。”[5]
  中国道路超越了前苏联社会主义的僵化模式。前苏联社会主义曾经建立起了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上高度集权、思想文化上高度统一的模式,该模式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曾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该模式越来越不适应苏联的国情,直至僵化、封闭到最终使苏联解体。正如前苏联学者布坚科认为的,“苏联建成的社会主义是斯大林式的,即国家行政、国家官僚、兵营式的社会主义,而不是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所预见的社会主义”。[6](P764)俄罗斯总统普京也说,“苏维埃政权没有使国家繁荣,社会昌盛,人民自由。用意识形态的方式搞经济,导致我国远远地落后于发达国家。无论承认这一点有多么痛苦,但是我们将近70年都在一条死胡同里发展,这条道路偏离了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7](P57)中国道路与此不同,在总结与借鉴本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既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积极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走科技创新之路,走改革开放之路,走科学发展之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使中国道路始终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中国道路避免了权贵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权贵资本主义如马克斯时代的菲律宾、苏哈托时代的印尼,权贵阶层靠权力获得利益和财富,侵吞国有资产,政治上搞近亲繁殖。中国道路坚持缩小贫富差距,走共同富裕之路,如何保证共同富裕的实现?其一,中国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其特色和优势在于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经济制度既保证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又使中国经济充满活力;其二,中国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此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使收入分配更加合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