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现代定位的诠释与关键问题分析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高飞 冷静 傅超美 章 发表于:2014-09-23 14:12  点击:
【关健词】中药注射剂;中医药理论;现代定位
[摘要]根据中药注射剂的现状和发展,该文从“理论”、“制剂”和“临床”3个方面揭示中药注射剂的科学内涵,指出中药注射剂是中药传统剂型的创新与突破,是传统理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是具有中医药特性的现代剂型,符合去杂存精的中药制剂要求,满足中医药速效救急的临床需要,并已成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方向之一。同时,该文还对关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现代临床应用、特殊的给药途径、成分与组分的多样性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

    自20世纪30年代至今,中药注射剂已经走过了近80个春秋。在几代中医药人的共同努力下,中药注射剂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心血管系统、肿瘤等领域的危急重症疾病方面已成为临床应用的首选剂型[1],其中以心脑血管疾病最为常用,2008—2010年数据显示,该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占有率超过50%[2],其次是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其销售额占整个市场中药注射剂销售额的24.17%[3]。如今,中药注射剂已发展成为了医药行业的一个支柱产业,其市场规模达到300亿元左右,超过了胶囊剂、片剂等常见剂型[2]。据中信证券的跟踪数据,2009年国内样本医院采购最大的10个品牌药中,血栓通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3个中药注射剂入围;另据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统计表明,2010年,3个品种的销售额均超15亿元。然而,近年来出现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事件,使得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引起了业内外广泛讨论和争议。据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涉及的品种和发生频率明显低于西药注射剂,数据显示70%以上的不良反应是由西药引起,且从数量及严重性看,前10位都是已经临床应用几十年的抗菌药品种[4]
  中药注射剂作为现代剂型,其现代特色与传统中药属性的相关性,特殊的给药途径与传统给药途径的矛盾、成分与组分的多样性以及临床定位等关键性问题都亟待深入探索和研究。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以中药注射剂的价值和发展方向为核心,立足于“一切服务于疗效,一切服务于病人”的基本思想,从“理论”、“制剂”和“临床”3个方面揭示中药注射剂的现代定位;同时对中药注射剂现代定位的几个关键点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中药注射剂的发展提供思路,保障中药注射剂安全、有效、可控的持续发展。
  1 中药注射剂的现代定位
  1.1 理论依据:具有中药特性的现代剂型 在中医药治疗理论指导下所用的药物都可纳入中药的范畴。中药的发展史,是不断吸取新事物的过程,自秦汉之际即有乳香、没药等外来品,而后各种泊来药材也逐渐为中药所用[5]。由此,中药具有成分和组方的多样性特色,不仅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多种药物类型,也包括成分较为单一的药物和化学合成的药物,如艾片、芒硝、硫磺等是成分比较单一的中药,轻粉、铅丹、冰片等来自于化学合成;不仅有多味药的大复方,例如张仲景方薯蓣丸,也有只有1味药的小复方,例如独参汤。因此,不能仅根据其由纷杂众多的成分类型变成了可量化的组分或成分,就裁定中药注射剂属于化学药物。除此之外,中药的发展从不拘泥于形式,自古便有汤、膏、丹、丸、散等多种剂型,也存在口服、涂、喷、敷、洗、灸、熏等多种给药形式,因此不能因为将形态各异的饮片变成了无菌安瓿中的液体,就断定中药注射剂不属于中药。
  中药注射剂主要来源于中药饮片,其处方亦是根据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特点,按照君臣佐使关系进行配伍,具有与传统中药相同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升降沉浮等基本属性。我国研发的第一个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处方来源于柴胡1味中药,制成口服液能解表退热,用于外感发热,症见身热面赤、头痛身楚、口干而渴;制成注射剂后清热解表,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疟疾等的发热,症见身热面赤、头痛、周身酸楚、口干而渴[6]。柴胡口服液和柴胡注射液均主要应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诸症,不同之处在于,柴胡注射液效果更好,作用更迅速,曾作为快速消炎、抗感染的药品在我军野战中发挥重大作用。除了单味中药的注射液品种之外,还有来源于中药复方提取物或从多味中药中提取组成的复方制剂,例如生脉注射液与原方生脉饮及其糖浆剂、胶囊剂等相比,均可益气养阴,复脉固脱。然而,由于生脉注射液作用强劲、迅速,更适合于治疗气阴两亏,元气欲脱的心悸、气短、四肢厥冷、汗出、脉欲绝及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见上述证候者的危急重症[6]
  1.2 制剂依据:契合去杂存精的制剂要求 中药的复杂性是中药发展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去杂存精是现代中药制剂过程的核心思想,在原有膏丹丸散的基础上改剂成片剂、胶囊剂等剂型都是围绕该思想开展的。中药注射剂亦不例外,根据其法典定义,即饮片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7],可知中药注射剂需提取与纯化,去杂存精是中药注射剂制剂的关键。例如安宫牛黄大蜜丸,单粒重3 g,体积较大,难以服用;通过提取纯化制成安宫牛黄胶囊后,服用量减为每次2粒,服用量少,服用方便;在原方的基础上,进行药味精简和剂型改造,制成的清开灵注射液,不仅秉承了原方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的功效,相对于清开灵口服液、泡腾片等普通剂型,更是常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急性肝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脑血栓形成、脑血栓等危急重症,是临床常备的一线药物[7-8]。中药注射剂为了保证安全性和可控性,尽可能的保留“精而有效”的物质组成,一方面剔除方药中无效的成分和可能引发不良反应的鞣质等过敏物质,另一方面对有效成分进行富集,中药注射剂的制剂过程绝对不等同于单纯的成分分离,而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注重药物与药物的配伍,组分与组分之间的比例,力争在提取、纯化的过程中保存中药原方所具有的中医药功能与主治的特色。“去杂存精”的研究工作是长期而艰难的,是中药制剂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现阶段的除杂工艺中,“杂”中尚有可用的成分,“杂”的拮抗也可能是有利因素,因此需要不断验证和揣摩,加强基础研究力度,在满足制剂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找到最有效、最合理、最便捷的“去杂存精”方法。

     1.3 临床依据:符合经血起效的传统认识和速效救急的临床需求 在“一切服务于疗效,一切服务于病人”的基本思想指导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药注射剂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壮大。其发展离不开2个方面的临床依据:一方面,中医药除传统口服给药途径外,遵循辨证论治之理,自古便存在涂、喷、敷、洗、灸、熏等外用之法,而不论口服还是外用,大多均是药物成分最终进入血液而发挥疗效,与注射剂的起效方式殊途同归;另一方面,中药膏丹丸散等传统剂型以及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现代剂型均为口服剂型,常常需要服用一定时间以后才能起到治疗的作用,在急重症治疗方面缓不济急,然而,大多数中药注射剂是经过现代制剂工艺提取出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直接通过人体的循环系统进入组织和器官,到达病变部位从而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因此中药注射剂作用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短时间之内可抵达靶部位(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