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质疏松的分类
1.1原发性骨质疏松见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
1.2继发性骨质疏松见于甲亢性骨质疏松、糖尿病骨质疏松。
1.3原因不明特发性骨质疏松见于遗传性骨质疏松。
2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
2.1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主要的主诉,以腰背痛为主,占疼痛患者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视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亦表现为全身骨骼疼痛或髋、膝、腕关节疼痛。
2.2身长缩短、驼背是骨质疏松的重要特征,多在疼痛之后出现,是脊椎椎体发生慢性积累性变形和压缩骨折的结果。
2.3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许多患者前期疼痛症状不明显,而以非暴力性骨折为第一表现来就诊。
2.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柱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2.5其他表现如毛发脆而无华、折断脱落,牙体松脆脱落等。
3骨质疏松的危害
3.1死亡率高骨质疏松导致的死亡大多是由骨质疏松引起的髋部骨折引起。髋部骨折1年内因并发症而导致的死亡率约为15%~25%,占各种疾病死亡率的第12位[2]。
3.2生活质量下降髋部骨折后,约1/3的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专门护理治疗,约半数患者未能恢复独立行走能力,70%的患者不能恢复独立移动,87%未能恢复自行爬楼梯[3]。此外,骨折引起的疼痛、生活障碍、伤残、情绪低落、社交受限等也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
4骨质疏松的健康指导
4.1饮食指导
4.1.1应摄入足够的钙一般每日应不少于850 mg;若已发生了骨质疏松,则应每日不少于1 000~2 000 mg。食物中的钙磷比例要高于2∶1,才有利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4.1.2膳食要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高蛋白膳食可明显增加钙的吸收,膳食中若缺乏蛋白质,骨有机质生成不良;若缺乏维生素C则影响骨基质的形成。每日应供给优质蛋白60~70 g,维生素C 300 g以上,这些成分主要从鱼、虾、奶、黄豆制品及蔬菜、水果中获取。
4.2运动指导肌力与关节功能相互影响,肌力与肌肉数量、质量有关,肌力与骨量也有联系,增加肌力可防止跌倒。运动后随意肌的收缩和身体自身重量对骨骼的刺激直接促进成骨细胞的活动,有利于延缓或限制骨质疏松的发展。可采取步行、气功、太极拳、舞剑等方式,早晚各1次,30~40 min/次。
4.3日常生活行为指导增加日照和户外活动,居室朝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禁烟戒酒,不喝咖啡和浓茶,碳酸饮料可影响钙与维生素D的摄取,抑制维生素D的活化,故不宜饮用。
参考文献:
[1]陈阳生,胡剑青,马述仕,等.骨质疏松与补钙[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1,7(2):188-190.
[2]薛延.骨质疏松症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
[3]Bonar SK,Tinetti ME,Speechley M,et al.Factors associatedwith short-versus long-term skilled nursing facility placementamong community-living hip fracture patients[J].J Am Ger-riatr Soc,1990,38(10):1139-1144.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