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人员特征对分析性程序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陈丹萍 发表于:2012-03-18 09:05  点击:
【关健词】审计人员特征;分析性程序;会计报表错弊;审计人员职业判断
当审计人员用分析性程序来评估会计报表错弊风险时,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发挥重要作用。审计人员本身的特征(专业背景、职位、职称、年龄、性别和从事审计工作年限)对分析性程序评估会计报表错弊风险的有效性是否会有影响的问题值得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一、引言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分析性程序广泛用于财务报表舞弊风险评估。然而,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分析性程序的运用中有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这种程序的有效性(指分析性程序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形相一致)。当然,影响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因素较多,关于分析性程序的有效性及对其应用过程中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也较多[1-8]。然而,这些研究主要关心的是审计对象和审计机构本身,对于审计人员本身的特征,尤其是对于审计人员性格特征之外的其他特征因素关注不够。基于此,本研究的重点放在审计人员性格特征之外的其他特征对分析性程序有效性的影响上。具体来说,本文关注的审计人员特征包括其专业背景、职位、职称、年龄、性别和从事审计工作的年限。我们采用实验方法获取数据,以从事实际工作的审计人员作为被试,实验任务是用分析性程序来评估一个公司的会计报表舞弊风险。对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后我们发现:分析性程序是有效的;专业背景、职位、职称、从事审计工作年限对审计人员判断有效性有显著影响;年龄和性别对审计人员判断有效性无显著影响。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的判断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度的职业敏感以及明察秋毫的洞察力,就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同时,判断作为思维的一种方式和一门专有的技术,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在审计过程中,就是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及性格、习惯、心态、品质等因素都会带到审计判断中去,从而影响审计职业判断的结果[9-14]。
   分析性程序是一种审计方法,审计人员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或计算相关的比率来确定审计重点、获取审计证据。分析性程序主要探讨的是信息的合理性:当期的信息与前期的相似信息比较;当期的财务和经营信息与预测比较;本部门信息与其他部门的相似信息比较;财务信息与相应的非财务信息的比较;信息各元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比较;本机构信息与机构所在行业的类似信息比较。分析性审计程序的关键在于分析及比较,利用审计人员积累的经验及收集的合理标准,对照分析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和信息,从中发现异常的变动、不合常理的趋势或比率。因此,分析性程序是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合理运用职业判断的充分体现[15]。
   关于分析性程序有效性及其应用过程中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学界的研究发现,主体因素、任务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可能影响分析性程度的有效性[1-8]。例如,Knapp等人发现:第一,与高级审计人员相比,审计管理者使用分析性程序评估会计报表舞弊风险将更有效(当舞弊存在时,评估的舞弊风险较高;当舞弊不存在时,评估的风险较低);第二,在使用分析性程序评估会计报表舞弊风险时,明确的舞弊风险评估指南将改善审计人员的评估效果(当舞弊存在时,评估的舞弊风险较高;当舞弊不存在时,评估的风险较低[5]。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审计判断过程视为一个心理过程。分析性程序中,审计判断是审计人员通过辨别、比较对审计对象及相关内容所作的分析、评估、鉴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审计人员凭借自身知识和经验作出判断,这决定了审计判断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乃至性格、偏好和特定心态等个人因素都会被反映到审计判断中去。分析性程序中有高度的职业判断,其有效性也就是审计判断绩效,即审计判断结果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程度。这种判断绩效的因素如公式所示:
   分析性程序有效性=f(能力,知识,激励,环境)
   公式所示的因素中,能力和知识与审计人员专业背景、职位、职称和从事审计工作年限相关,而与性别和年龄关联不大。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陈述性知识和技能,另一种是程序性知识和技能。陈述性知识和技能是由人们所知道的事实组成,这些知识和技能一般可以用语言进行交流,它可以采取抽象和意象的形式;程序性知识和技能是指人们所知道的如何去作的技能,此类知识和技能很难用语言表达。审计判断也是如此,有经验的审计人员虽然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但却说不清审计判断是如何做出的。显然,程序性知识和技能知识是长期实践逐步积累形成的。
  
   三、研究设计
   (一)实验设计
   1.实验任务
   实验任务是用分析性程序来评估一个公司的会计报表舞弊风险,这个公司实际上已经发生过会计报表舞弊,并且在监管机构处罚之后对会计报表进行了调整。提供给被试的会计报表有两种,一是调整前的舞弊会计报表,二是调整后的无舞弊报表。被试本身不知道这两种控制,通过这个方法将实验案例控制成了两种类型。被试要做的工作是,用分析性程序评估会计报表舞弊风险,对会计报表舞弊风险按5级量度予以评估,1表示最不可能有舞弊,5表示最有可能有舞弊。
   2.实验情形
   由于本文要考察专业背景、职位、职称、年龄、性别和从事审计工作年限等审计人员的个人特征对分析性影响有效性的影响,而这些特征本身又要做进一步的区分,因此,我们设计的实验情形共有28种,如表1所示。
  
   3.被试
   被试是某省参加审计继续教育的审计人员,共58人,这些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都使用过分析性程序,并且,这次后续教育中也有分析性程序的内容,因此,被试能理解并应用分析性程序。
   4.实验步骤
   第一步,实验主持人给被试发放第一组实验说明材料。
   第二步,被试阅读实验材料,并作出选择。实验主持人可以回答被试的提问,以确保被试对实验材料的正确理解,但是,回答不能具有诱导性。
   第三步,被试交回已经填写完毕的第一组实验材料。
   第四步,发放第二组实验材料,重复上述第二步和第三步。
   (二)变量设计
   1.依存变量(Y)
   本文的目的是验证审计人员个人特征如何影响分析性程序在评估会计报表舞弊风险时的有效性,因此,依存变量是分析性程序在评估会计报表舞弊风险时的有效性。依存变量有两个指标:一是对舞弊报表存在舞弊可能性的判断,五级利科特量度;二是对无舞弊报表存在舞弊的可能性判断,也是五级利科特量度。这两个指标,从不同角度刻画了分析性程序在评估会计报表舞弊风险时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