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的思考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王良熙 发表于:2012-03-23 21:49  点击:
【关健词】规范 中小学 公用经费管理
公用经费对于中小学意义重大,但经费管理中存在支出弹性过大,挤占挪用现象仍存等问题,可以从量化规范化公用经费支出,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强化公用经费监督,强化配套改善公用经费运行环境等方面进行规范。

 规范的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可以更为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金资源,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从实际来看,当前我国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经费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的基本情况
  中小学公用经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推动教育教学活动发生的开支,主要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师资培训,学生实验或者实习以及各种文体活动发生的开支。二是为支持教育教学而发生的后勤服务等开支,如水电,材料购置、教学器械、校舍等的维护等。当前,我国中小学数量众多,在校生人数也较为庞大,2010年,初中阶段和普通小学教育在校生人数分别达到5342、9940万人,而经过调整,目前中西部、东部地区小学均经费分别达到500、550元/年,初中分别达到700、750元/年,以此测算,公用经费的数额将相当庞大,因此,加强和改进公用经费管理尤其重要。
  对于中小学公用经费的管理,目前主要采取三种模式,一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即学校发生支出后,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将资金支付给收款人。按照规定,这一制度适应于已经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所在地的学校。二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这一模式下,学校的会计核算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而不再进行单独的核算,学校通过设立报账员或者会计人员来处理公用经费,按照规定,这种模式适用于当前执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地区。三是财政部门直接划拨,即财政部门按照预算将经费直接划拨给学校,学校在接受监督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核算与开支。这种模式适用于未实行集中支付和集中核算的地区。
   二、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用经费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异常重要,是其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但当前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中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1.各类经费支出弹性过大
  经费支出弹性过大是指公用经费内部各种支出之间没有形成量化的、相对固定的分配制度,从而导致各类经费开支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由于各地、各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国家相关制度没有对公用经费支出项目的比重进行量化控制,如《浙江省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仅对教师培训费进行了量化规定,其他则无具体的约束性指标,多采取定性描述的方式,这就使得本应该用来支持教育教学的经费可能被用于后勤服务如交通差旅、房屋维修等,从而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公用经费支持教学活动的效应。
  2.公用经费挤占挪用现象仍然存在
  公用经费挤占挪用是指公用经费没有按照国家的规定用于相关支出,而是被用作他途,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公用经费被学校挪用,即属于该校的经费被用于各种政策性开支如用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与住房公积金这“三险一金”开支,用于学校基本建设开支等,这种现象较为容易发生在负债或者资金紧张的学校。另一方面,公用经费被地方政府挤占挪用的现象也并不罕见,即地方财政的公用经费难以及时、足额的按照预算划拨,给经费管理带来了挑战。
  3.公用经费管理制度有待细化
  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制度有待细化是指由于形势的变化以及制度的深入实施,公用经费管理制度中出现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从资金配置来看,公用经费以中小学学生数额为基础来进行资金配置,这在部分地区适龄儿童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公用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大量的农村儿童转移到城镇上学,农村地区学校学生数量大量减少,部分边远学校甚至出现只有少数低龄班级,几十个学生的状况,按人数支付公用经费显然不利于这些学校的发展。其次,从资金的监督来看,在集中核算和集中支付背景下,学校难以全面掌握公用经费是否足额、及时到账,核算中心也难以实时的对经费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不利于经费的管理。
   三、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的对策建议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可以从进一步量化规范化公用经费支出,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强化公用经费监督,强化配套改善公用经费运行环境等方面着手。
  1.量化规范化公用经费支出
  首先,要科学的量化可能量化的公用经费支出项目,如对于招待费、差旅费、报刊订阅费等明确单次和总额支出上限,从而确保有限的经费能被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其次,要进一步规范公用经费支出项目,对于发生的公用经费,要严格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进行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各种不规范的会计处理行为。特别是在会计集中支付制度下,要防止帐实分离即经济活动与原始凭证不相一致等问题的发生,从而规范支出行为。
  2.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强化公用经费监督
  首先,要进一步健全中小学公用经费监督体系,在充分利用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等制度优势的基础上,可以探讨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的资金核算中心,以此来强化对公用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其次,要进一步引入各种监督力量,在强化公用经费公开制度的基础上,引入舆论监督、学生及家长监督乃至社会公众监督等监督力量,以此来构建立体化的监督体系。再次,要明确职责,强化责任追究,要以公用经费的使用为主体来分解中小学校长,财政、教育部门的职责,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3.强化配套优化公用经费管理环境
  首先,要加强重视确保预算资金落实到位,财政部门要建立一种公用经费分期拨付制度,并确保按时、足额的划拨,从而为公用经费管理提供基础。其次,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公用经费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手段来加强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的沟通,对经费的划拨、使用情况进行信息传递。再次,要加大投入,建立富于弹性的公用经费配置制度,要根据城市与农村中小学生源的基本特征,以保障学校正常运转为核心,提高经费划拨、使用的弹性。
  参考文献:
  [1]蒋有慧,程方生,范忠茂.关于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若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08;11:27-30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