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在电视片结构中的运用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龚拓 发表于:2013-08-20 17:08  点击:
【关健词】修辞手法 电视片结构 设问结构法 排比结构法 对比结构法
 [摘要]在电视片创作过程中,全片的架构是整个电视片的骨架。电视片成功与否与电视片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存在莫大关系。不管创作者是否意识到电视片的结构安排,他都有意无意地在对电视片的结构进行创作。本文拟从电视片结构这一主题入手,总结提炼常用的结构方法,提出电视片的结构也可以借鉴和运用语言文学的修辞手法来创作。

        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的一种手段,即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方式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电视作品是由声音和画面组成的信息传播载体,电视镜头因为拍摄角度、景别以及现场不可控的因素,也具有局限性和视觉的迷惑性。因此,用电视镜头表达的东西不一定能够清晰地传达给观众一个很准确的概念,于是在电视解说词的运用中往往会用到一些修辞手法。好的修饰方法可给电视作品锦上添花。例如介绍一棵大树,有解说词或现场音就有“这棵树要三个人手拉手才能围起来”这样的描述语言。另外,“时间是食物的挚友,时间也是食物的死敌。”[1]这些都是修辞手法在电视解说词中运用。那么,在结构电视片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借用这些修辞手法呢?个人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设问结构法
  在新闻评论中,用设问的方式结构作品全篇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设问可以层层推进,条理清晰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新闻事件,并深入新闻事件的内核,达到抽丝剥茧、呈现事实的目的。
  例如2007~2008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作品、电视新闻评论《黄金水道为何中梗阻?》一片,为了揭开长江中梗阻的真实状况、原因,寻求治理的对策,就以这样的层层设问来推动全篇结构。设问一:长江的脖子被谁卡住?黄金水道为何中梗阻?设问二:长江中梗阻到底有多严重?它又是怎样发生的呢?设问三:搁浅事故为何如此频繁地发生呢?……最后通过对设问内容的分析,得出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整治长江航道资金投入不足、航道管理滞后等是长江中梗阻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治理长江河道不仅是发展长江航运、振兴流域经济的前提,也是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需要。
  这些设问运用在片中,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成就了全片的骨架,对设问的回答成为全片的血肉。通过这样的方式结构全篇,不仅很好地陈述了原因,也提出了解决办法,给人警示,更充满理性的思辨。
  排比结构法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基础”。(普多金夫)随着电影电视理论的发展,蒙太奇表现出了很多形式,平行蒙太奇就是其中一种。所谓平行蒙太奇,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情节线索的并列表现,分头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中。平行蒙太奇是对镜头组接的一种方式,这种组合方式类似于一篇文章中的排比句,几个排比句构成一段,再构成一篇文章。那么,放大到全篇来看,这种排比句的方式是否可以用来作用于全片,成为全片的构成方式呢?
  其实,很多电视作品中都运用到排比法作为全片的结构,特别突出的是一些地方宣传片、公司宣传片、形象片等。这些片基本上有一个比较固定的模式,分几个版块来反映整个地方或公司的发展情况、项目展示,条理清晰,结构单一,易于受众接受。
  由于所要表述的对象比较多,场景比较复杂,事件与事件之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对于一个片来说,处理起来就比较棘手。怎么统一呢?我认为主线一根,分述几点,像冰糖葫芦一样的构成方法是非常可行的,这也就是排比的方法。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是运用这种结构方法把松茸、藕、笋、诺邓火腿这些食材以及关于这些食材的家庭故事串起来综合到一个片中,秀色可餐又“吃”得到味道。
  对比结构法
  在新闻实践中,处处可见对比的手法运用到电视作品当中。
  大与小。大与小的运用,是电视节目创作中常用的手法。在节目策划创作的过程中,往往结合大与小的辩证关系。大,就是要有大局观,契合新闻大背景,表现大主题,换句话说,就是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小,就是新闻事实中最小的细节,最能切入报道主题的小事件。在采写新闻时,站得高,看得远,突出大主题;而在具体的实践中要坚持通过小事件、小切口、小细节来反映大主题。“对一个在基层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新闻从业人员来说,要在实践中取得成绩,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善于辩证地处理大与小的关系,坚持做到从大处着想,从小处入手。”[2]
  我们基层新闻工作者往往能在农村获得一些最鲜活的一手材料。在国家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广东省大力推行文化强省战略的大背景下,我们把眼光放在农村、农民,农业上,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亮点或不足之处做文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短消息《鹤山农民成为新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以一个鹤山农民自筹自建农家书屋这个小事件来切入,以点带面地反映了鹤山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如火如荼。又如新闻评论《文化下乡,路在何方?》从相关部门送书下乡却并不受农民群众欢迎这个平常的小现象说起,述评结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如今文化下乡存在的一些弊端。这个片在播出后引起相关部门和专家深深的思考。以上两件作品先后荣获广东新闻奖二等奖。
  “大与小是一对矛盾,是个对立统一的关系。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大与小又是相辅相成的。这个道理对于新闻采写工作来说十分重要。”[3]
  新与旧。新闻强调一个“新”字。在创新的年代,新闻宣传更应如此。但是,在新闻宣传中,新,并不意味着摒弃旧的东西。“人文精神作为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向来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从人文角度出发,新闻传媒的关怀对象显然应该是人的价值、尊严和理解。”[4]比如爱国主义精神、助人为乐精神、优秀的传统文化、爱情、亲情等等那些弘扬主旋律的东西,这些都是我们常说的永恒的主题,这些不新,都是老题材,但是这些都是我们新闻实践中必须要宣传的。题材很老,但是宣传可以创新,正所谓老题材出新意。
  另外,在电视新闻宣传中,对比法的运用还有“深与浅”(例如新闻宣传要主题深刻,浅近表达)、“柔与刚”(刚性主题,柔性表达)、“抽象与具象”等等,这些例子不胜枚举。
  拟人结构法
  解说词最终要转化为新闻传播中的播音语言,它就要求尽量口语化,通俗易懂。如果一篇解说词能合理运用文学手法弥补新闻语言的不足,以软补硬,那么新闻作品会更加生动有趣。但是,在电视作品创作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难题,比如,介绍蚂蚁的生活、动物的群体活动等。往往这些作为科技宣传类的作品想通过平常的电视创作手法是难以实现的,即使作品中掺入了许多文学修辞手法,于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在电视作品结构中大有可为了。最突出的例子是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东非平原上,一群强盗正四处打家劫舍,领头的狒狒叫鲍勃。这些灵长类动物已经完全适应了平原生活,家族分为一些小的帮派,每个帮派的成员各自分为三六九等。为了保证获得足够的蛋白质,狒狒甚至会大开杀戮。”[5]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