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岛之恋》解读意识流电影的叙事技巧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廖宇蓉 发表于:2010-10-27 10:48  点击:
【关健词】意识流电影;《广岛之恋》;叙事框架;时空布局;内心独白;叙事
意识流电影是电影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注重探索人的精神领域,采用创新的叙事手法和技巧,具有强烈的文学风格和现代主义特征。由杜拉斯编剧、阿伦•雷乃导演的《广岛之恋》是意识流电影的一部典范之作。它打破了传统电影的叙事框架,采用了跳跃多变的时空布局,并通过内心

20世纪2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着急剧的变化,价值观与生活本身的多元化,使人们对传统观念与信仰发生动摇。一些作家面对社会、现代人的复杂性开始对传统的文学创作产生质疑,他们认为需要一种新颖的文学作品来深入人们的内在世界,反映他们复杂的精神状态和生存处境。受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法国哲学家伯格森和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等的理论影响,意识流小说派呼吁小说家打破传统的叙事模式,将关注的视角由外部世界转向意识领域,发掘人们心理上的重要瞬间。这个流派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整个西方文艺的发展,使意识流技巧从小说走向诗歌、戏剧和电影等领域。意识流电影就是受意识流小说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影片形式,它最初出现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这类电影注重探索人的精神领域,采用意识流叙事方式和大胆新颖的表现形式,具有强烈的文学风格和现代主义色彩。
  《广岛之恋》是由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编剧,阿伦•雷乃导演的一部影片。这部电影一经问世就引起了整个影坛的轰动,在当时被认为是世界影坛上的“一颗精神原子弹”,它完整地借鉴了意识流手法,解构了传统电影的叙事结构,开拓了现代电影的表现时空,被誉为西方电影从古典时期转为现代时期划时代的里程碑。为此,本文就这部影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意识流电影的叙事技巧,以期对意识流电影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打破传统的叙事框架
  从电影诞生以来,大多数影片都是以情节模式为基本叙事框架的。这种模式强调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关注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并着力于探讨情节是否丰富新颖、是否富于戏剧性等。这样的电影往往遵循着开始、发展、高潮、结局、尾声这样的一维线性结构。然而意识流编导则认为,这种创作规律和结构方式不能够反映真实的生活和电影的特质。电影应该通过创新的手法越过外在行为,将焦点聚集在人物杂乱无章、零散隐秘然而却最为真实的潜意识思维、感觉和印象上。因此,他们主张摈弃传统电影的叙事框架,淡化情节和外在特征。在《广岛之恋》中,雷乃将摄像机的镜头深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领域,使影片呈现的顺序不由情节的序列和因果关系所限制,而是由女主人公纷繁复杂的意识流为主导。影片一开始出现在镜头前的是一对相拥在一起的男女,不同肤色的身躯上布满了灰尘沙砾,又像是晶莹的汗珠。他们是谁?怎样认识的?影片对此没有任何铺垫叙述、也没有任何背景介绍。观众只是从他们后来的对话中得知“她”是从巴黎来广岛拍戏的女演员,“他”是位地道的日本工程师,这两位主要人物的姓名影片从始至终也没有提过,而其他人物包括“她”原来的德国情人连面貌都不清楚。除了身份的不确定以及外部特征的淡化,整部影片没有一个中心事件,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画面总是被女主人公各种各样的回忆、感触和思索打断。影片所呈现的外在现实似乎是男女主人公之间一段无始无终的异国恋情,然而这段现实总是被割裂,每个细节都不自觉地导向女主人公隐秘的内心世界,牵扯着她对战争和十四年前那段爱情悲剧的痛苦回忆。传统电影所采用的逻辑性叙事被非逻辑的心理意象所取代,无数“破碎的、无序的、立足于生命中的局部和片段”[1]拼贴在一起,汇聚成一股澎湃的意识流。这股意识流飘忽不定,稍纵即逝,这也使得影片主题显得暧昧晦涩,是战争还是爱情,是记忆还是遗忘?这些矛盾总是杂糅在一块,却深刻地表现了“内心的现实”,这种将人物精神过程搬上银幕的叙事技巧无疑增加了电影主题的深度和广度,将电影带入了另一个宽广的世界。
  二、跳跃多变的时空布局
  法国哲学家伯格森十分强调非理性直觉的重要,他认为由过去、现在、将来一条直线式的钟表时间是机械刻板的,不断交错穿梭、颠倒渗透的心理时间才是真实与自然的。为此,他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这一概念对意识流大师在探索心灵活动的创作中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启示。在《广岛之恋》中,雷乃摈弃了传统的叙事结构,采用大量的“闪回”,画面频繁跳跃,往返于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彻底打破了传统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折射出意识的多元化与立体感。例如,影片中有一组镜头给人印象非常深刻:早晨的旅馆,女演员从阳台走向房间,日本工程师还在熟睡,他的一只手在梦中蠕动。此时,画面突然跳转,一位年轻人躺在地上,双手抽搐。这个“闪回”镜头迅疾,突如其来地打破了之前一段平缓的叙事节奏,凸显了女主人公试图去遗忘然而却根深蒂固缠绕在潜意识里的记忆。此外,在影片高潮部分,女主人公对日本男人讲述了一段纳韦尔往事。他们面对面坐在咖啡厅里,客观的物理时空都是有限的,然而雷乃运用了大胆高超的剪接手法,整个叙述中,“闪回”镜头出现了18次之多,它从咖啡厅不断切换到以下画面:落瓦河风景——落瓦河码头/德国情人慢慢死去——地窖/“她”用血迹斑斑的双手抓墙——父亲严肃的面孔——房间/“她”不停地喊叫——地窖/“她”啃着墙皮——……纳韦尔街上/“她”被民众剃掉了头发——家门口/“她”绝望地呼喊,母亲奔过来紧紧抱住了她……落瓦河码头/“她”的情人躺在地上,有人从塔楼朝他开了枪……落瓦河畔/黎明,她望着远方——骑车去巴黎。这些不断交错更迭的画面打破了客观时空的幽闭和局限,使心理时空得到自然的延绵,距离的拉伸也增加了观众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我们随着女主人公意识的流淌,在并置的空间和时光隧道里来回穿梭,在那些“像原子一样不停簇射”[2]的感觉和印象中去拼接一幅记忆的图画,去捕捉人物隐秘与变幻莫测的心灵地图。在这种意识活动之中,“钟表时间和物理空间的作用已降到了最低限度”[3]。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画面虽然破碎,混乱和无序,但它们呈现的却是人物原原本本的意识,反映的是内在的真实,而这也正是意识流电影力图去展现的本质。
   除了在剪辑上打破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种时空,雷乃还采用了音画对位的技巧,来突出现实与回忆的交融。如开场片段,这对异国恋人在床上拥抱,男主人公说:“你在广岛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而女主人公不断强调:“我都看见了,都看见了。”于是,原子弹投注后广岛的画面一幕幕出现:被灼伤的人们,医院里的病人,博物馆里的仿真模型。观众可以看到人们在痛苦地嘶喊,然而却什么也听不到,屏幕上传来的只有女主人公呓语般地叙述。除此之外,在女主人公对日本男人倾诉的那一段,观众可以几次看到女主人公失去爱人之后发疯的歇斯底里,画面是纳韦尔,然而声音却来自广岛,咖啡馆里一个女人平缓低沉的喃喃自语。毫无疑问,这种效果是震撼人心的,它让人感到一种迸薄而发却又被压抑的痛苦,试图去遗忘和摆脱的经历如影随形,人的心理时空根本无法受到限制。这种音画对位的效果在当时的电影界是别开生面的,它淡化了过去与现在的界限,通过心理时间将“记忆变为共时性的平行的存在” [4]。与此同时,这种意识与现实交叉的手法扩展了影像的表现力,使传统单一的时空得到了补充。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