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儿视角下同性恋电影的异性恋禁锢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张璐 发表于:2014-09-29 12:30  点击:
【关健词】酷儿电影;同性恋电影;异性恋机制
 摘 要:酷儿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以来,迅速成为学术热点话题,随之出现了酷儿电影这一概念,已经出现的同性恋电影也被归为酷儿电影的主要类别,但作为酷儿电影中的主类别,我们所熟悉的同性恋经典作品中却表现出了极强的“非酷儿性”,与酷儿理论一向主张的反对性别的两分结构相悖。

       中图分类号:J9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129-01
  “酷儿”是英文“queer”一词的音译,意为“异常的,古怪的”,最开始是作为贬损同性恋者的词汇使用,后来被酷儿们反讽式的拿来作为自身群体的指称。酷儿包含的人群不止是男女同性恋者,还包括了双性恋者,性转换者,易装者等群体,此外,认同并践行酷儿理论的异性恋者也被归为其中。简言之,“酷儿系指那些与常态文化立场相抵牾,在性、性别或性相方面无法归类或不想被归类的所有生命个体”。“酷儿”一词的产生,为性趋向和性行为被排斥于常态之外的,被边缘化的人找到了阵地,尤其是在由于艾滋病的蔓延,同性恋者遭到大规模舆论讨伐时期,酷儿理论的出现,成为他们争取自身权利的有力理论武器。之后,酷儿理论被应用于多种学科研究,作为一种性理论的酷儿理论,自然就被应用于与性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电影的解读之中,酷儿电影的概念最早在1992年提出,国内最早译介相关的电影文章大概是《世界电影》1998年的第三期,火村翻译的《西方Queer电影简介》一文。
  那怎样的电影可以被看作是一部酷儿电影呢?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几个认定原则:首先,非异性恋的人物形象(酷儿形象)在电影文本中出现,当然,这一形象在片中应是积极的,而不是作为戏谑的对象;其次,电影制作者的酷儿身份渗透进电影中,即电影的主创人员为酷儿;再次,从观众心理过程角度,由观众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影像解读出来,是影片的亚文本或隐秘文本(酷儿观众),符合以上其中之一的影片就被认为是酷儿电影,当然,界定酷儿电影的方法往往又是相互重叠并且彼此融合交织在一起的。之所以认为同性恋电影是酷儿电影的一个亚类型,主要就是因为我们认定同性恋电影的常识方法主要是因为同性恋的人物形象在电影文本中出现,并不包括其他常规常态意义下的“非正常性取向者”,如性转换者、易装者等。最早的酷儿电影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之时,在1895年,爱迪生的实验室中,就出现了一部两个男人跳舞的短片,短片由W·K·L·狄更森制作,虽然这一短片缺乏前后语境,但两个男人跳舞,而不是一男一女在跳舞的场景仍被认为是最早含有酷儿意味的电影。那同性恋电影和酷儿电影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很多人会在酷儿电影和同性恋电影之间划等号,其实两者应是包含关系,在前面解释“酷儿”含义时,我们就可以发现同性恋电影是酷儿电影中的一个主要类别,也就是说,酷儿电影是包含同性恋电影的。但作为酷儿电影最主要类型的同性恋电影,却大部分表现出了他的“非酷儿性”。
  首先,同性恋电影中的同性情侣之间仍然遵循异性恋机制,双方生理性别虽为同性,其社会性别却是异性状态,且一方处于从属或者依附地位。即男同电影中一方表现出女性特质,女同电影中一方表现出男性特质。电影中的表现方法又是多样化的:一种是赋予角色身份,强弱对比明显,将其中一方设置为警察、杀手等男性色彩浓烈的身份角色。如《东宫西宫》中的阿兰和小史,阿兰表现出了常态意义下的女性柔美气质,而且连名字都趋于女性化,小史更是被赋予警察这一充满男性色彩的角色身份,这种类型的还有《美少年之恋》中的sam和jet,一个是警察,一个是男妓;再如,关锦鹏执导的电影《蓝宇》中,陈悍东的强势和蓝宇的相对弱势,蓝宇对陈悍东表现出了一定的依附性;这样处理同性爱情的电影还有很多,如《美少年之恋》、《女魔头》、《莫里斯的情人》、《阿黛尔的生活》、《蓝色大门》《yes or no》,让同性之间所呈现出的异性恋的感情状态更加的明显。
  此外,还有一种常见的表现方式就是其中一方在外形和性格气质特征上趋向于异性,造型明显。如《阿黛尔的生活》中蓝发的艾玛和《蓝色大门》中拥有男孩性格的孟克柔。而酷儿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向异性恋和同性恋的两分结构挑战,向社会的”常态”挑战,常态主要指异性恋制度和异性恋霸权,也包括那种仅仅把婚内的性关系和以生殖为目的的性行为当作正常的、符合规范的性关系和性行为的观点。但作为酷儿电影重要类别的同性恋电影中的人物却表现出了极强的两性分界,而且常将酷儿理论所认为的正常性关系当作不正常的噱头来表现,这就完全与酷儿理论的某些观点相悖,这也让酷儿理论表现出了它的不彻底性。
  参考文献:
  [1]李二仕.酷儿理论与电影[J]. 当代电影, 2009 (6): 92-104.
  [2]李银河.酷儿理论面面观[J]. 国外社会科学, 2002 (2): 23-29.
  [3]杨洁.酷儿理论探析[J]. 河北学刊, 2007 (1): 251-254.
  [4]葛尔,罗宾, 李银河. 酷儿理论[J]. 2003.
  [5]蒋盼.禁忌的舞蹈——后现代语境下的华语同性恋电影[J]. 江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2006, 25(3): 70-74.
  作者简介:
  张 璐(1990-),山东日照人,现为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学2013级研究生

 

      广州南粤论文中心为晋升职称的朋友们,推荐期刊发表《北方音乐》《美术教育研究》《成长》《青春岁月》《音乐大观》《戏剧之家》《剑兰文学》《中国传媒科技》《新闻传播》《美术教育研究》《群文天地》《金田》《艺海》《大众文艺》《文艺生活》《科技传播》《西部广播电视》《艺术教育》《名作欣赏》《中国文艺家》《艺术时尚》《参花》《西江月》《歌海》《美与时代》核心期刊《大舞台》《舞蹈》《电影文学》《芒种》《短片小说》《兰台世界》《文艺评价》《艺术评价》《四川戏剧》《山花》同时也为评职称的出版各科独著或是挂名编辑书籍.上千种出版社可以供作者选.另外如果朋友们对写作有疑难我们也可以帮到你们提供写作服务。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