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沈 莉 发表于:2010-02-20 10:22  点击:
【关健词】学语文;课堂教学;理性;思考
摘 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以及着力点 进行探讨。按照普遍联系的观点,从文本拓展、学科整合、课内外结合入手,对教学内 容的统整、重组作了阐述;从共性与个性关系的把握,介绍了对语文教学规律、法则及 独特语言现象的处理;从对立统一规律着眼,对探究与接受、表演与体验、训练与感悟 这三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对比、剖析与探讨。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它更新了教师的 教育观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课堂上焕发出生命的活 力⋯1-20但是,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一些教师对课程标准中教育理念认识的偏差或模糊开 始凸显,新理念的落实和传统教学出现了互不相容的状况,教师感到无所适从。比如,“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不是适合每堂课?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会不会丢失了语文本身的学 科特点?学生自主了,教师还要不要“教”?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我们以一种思辨的精神,从 语文学科中“跳”出来,从更高的层面来思考,而不是作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因此,从哲学角 度来讨论小学语文教学,将有利于认清其本质,从总体上把握语文教学规律,无论对提高课堂 教学的有效性还是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索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按照普遍联系的观点。统整、重组语文教学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投有孤立存在的事物和现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现象、过程彼此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个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 各个部分、要素、环节也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任何事物都是由各要素彼此联系组成的有机 整体【2】35’36。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审视小学语文课 程,课本的内容是滞后的,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因此。语文教学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其 教学内容必须是开放的,要拓展文本资源,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开展学科教 学整合研究,统整、重组教学内容,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提高 教学效率[引。
(一)基于文本,拓展资源
按照普遍联系的观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必须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因此,在各级各类的 公开课中,拓展、引进与文本相关的学习资源已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或者说是一种时尚。诚 然,广大语文教师的教材观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眼中的教学内容,应该包含其自身的知 识和情感,它自然要比教科书的内容丰满许多,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材”。教材不是学生唯 一的学习资源,仅凭一本书、一篇课文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已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 但是,在文本拓展、资源引进的过程中要着眼于教学目标。恰当地在课堂教学中拓展相关的课 程资源,引进与文本相关的信息,能为语言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起到积极的推
进作用。例如,第七册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①学完后,可分两个层面进行拓展阅读。
先让学生背诵第三册学过的古诗《赠汪伦》,引导学生对这两首诗作比较:同样是李白写的送别 诗,它们内容、表达及内在感情有何不同?让学生领悟诗的意蕴和情愫,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 然后,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去搜集有关送别的古诗。这样拓展,让语文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由 封闭走向开放,帮助学生形成知识链。但是,文本拓展、资源引进也要适度,不能过早地脱离课 文,过多、过滥地补充其他内容,以至偏离教学目标,更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特别要注意资源 的真实性、匹配性、典型性等。
(二)学科整合,横向联系 纵观学术发展过程,存在着两种趋势:一种是不断分化的专门化过程;一种是综合化、整体
化的过程。在当代,综合化、整体化过程占优势,呈现出各科之间相互渗透的新特点。小学语 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材中既有语文知识,又有历史、地理、品德、社会、自然以 及其他生活常识等。语文教学中既有语文能力的培养,又有思维能力的训练、情感的熏陶等。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科际联系是必然的,但又不能把语文课上成品德课、常识课等。因为 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语言形式,而不是文本所负载的内容。要正确处理 语文学习内容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不能让语文教学“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统 整、重组语文教学内容,就是要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从而提高语文教 学的整体效益。但加强学科问的整合,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依托课文内容, 凭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潜心领悟,寻找学科知识问的联系,深化认知结构。比如,像第六册
《太阳》这类常识性课文的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科学课中学到的知识来加深理解太阳的 特点,但这不是教学的重点,应把品味课文的精彩语言以及体会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来介 绍说明事物的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如果脱离了文本,只是追求形式上的整合,那 么,纵然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热热闹闹,但对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情感的熏陶 等也都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三)课内、外结合,开放互补 学生是在课内获得最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但课堂教学时间和阅读数量
毕竟有限。把语文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相结合,既能让学生了解、接受现代化的信息,又能为 学生自能读书,提高语文整体素养提供广阔的平台。所以,必须树立大阅读观、大写作观,把语 文综合性学习视作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途径,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 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初步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 课外阅读量作出明确规定,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小学阶段要背诵的诗 文不少于160篇(含课文)⋯卜9。要完成这个既定目标,仅仅靠课堂教学显然是难以完成的。(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