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3)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沈 莉 发表于:2010-02-20 10:22  点击:
【关健词】学语文;课堂教学;理性;思考
三、按照对立统一规律.探求语文教学新模式 一切事物都有矛盾。在复杂的矛盾体系中,各种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发展总是 不平衡的,它们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相同的。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各有特 点【2J

三、按照对立统一规律.探求语文教学新模式 一切事物都有矛盾。在复杂的矛盾体系中,各种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发展总是
不平衡的,它们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相同的。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各有特 点【2J37-40。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要从学生的 角度来设计教学,大胆引入“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模 式,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在学习、借鉴这些教学模式、教 学经验时,切忌照抄照搬,要善于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探索适合自身的新方法、新模 式。特别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探究式”和“接受式”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l】2。于是,有许多教师片面地把“探究式”和
“接受式”这两种学习方式对立起来,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其实,学习方式本身并没有 优劣之分,关键在于选择。“接受式”主要由教师讲解、讲授知识要点,它最大的优势在于能让 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以书本为载体的知识。但它信息交流方式比较单一,学生接受知 识的方式比较被动,不利于能力的形成。“探究式”比较重视展开学习过程,不把结论、答案直 接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发展能力。因此,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探究 式”教学的。比如,古诗文中字义的理解、文言虚词的作用等,采用“讲授”法比“探究式”更有 利。由于古文年代久远,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让学生自行探究文言字、词的意思,就很难正确 领会,还会出现歧义,浪费课堂教学时间。但对诗句意境的体验,光靠“讲授”是不行的,它需要 学生的领悟与“探究”。因此,只有将各种学习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适合学生和教材实际 的学习方式才是有效的。事实上,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有其针对性和有效 性。也有其局限性。简单的模仿、重复训练、机械的记忆并非“接受式”学习的本质特征,探究式 学习也并非都是有意义的学习。
(二)“表演(活动)式”与“体验式”。
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1】2,因此,分组讨论、表演、四人小组活动等教
学方式充斥课堂。现在的公开课,离开了活动,离开了多媒体课件,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味的
课。在热热闹闹的活动、表演以及精致的多媒体课件背后,被忽视的恰恰是学生的体验。当 然,将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本无可厚非,关 键是要看课堂教学的实效,不能为了追求形式而忽视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情感体验是建立在
对语言文字深层理解的基础上的,脱离了语言背景的单纯的活动、表演并不能促进学生的感 悟。语文教师关注的应当是学生的语言积累,强调的应当是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不是活动的形 式。例如,第八册《桂林山水》中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可分五步进行:(1)读句子,说说漓江水的 特点(静、清、绿);(2)理解句子意思,认识句子表达方法、特色(排比、比喻);(3)体会句子的感 情色彩,有感情地朗读;(4)用自己认可的方式来抒发对漓江水的赞美之情;(5)迁移训练,写一 组排比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来体验漓江水的美,把握语言的特点,既营造了生动活泼 的课堂氛围,又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化吸收有了外化表达的机会。因此,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和品 味语言紧密结合的,“体验式”绝不是简单的“表演式”“活动式”。
(三)“训练式”与“感悟式”。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熏 陶⋯2。因此,有些语文教师对语言文字训练有所忽视,谈及“训练”似乎就有“落伍”之嫌。其 实,训练与感悟只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并无先进、落后之分。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和语 言学习的实践性势必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从这一角度看,训练是语文课堂教 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之一。但 是,语文学科又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单靠 训练是无法实现的。即使就语言学习本身而言。也还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即语 感。而语感的培养单靠理性分析、训练是无法达到的,需要引导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自觉或不 自觉地获得【6】。所以,感悟成为引导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坚持训 练与感悟相结合,特别是要加强朗读训练,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做到出于口、人 于耳、了然于心,使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熟练化、自动化,最终产生顿悟,提高语文水平。例如,第 十册《草原》一课,教学时首先应突出词句,抓住“清鲜、明朗、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词语和“那 么⋯⋯那么⋯⋯”“既⋯⋯又⋯⋯既⋯⋯又⋯⋯”等旬式进行训练。同时,加强感情朗读,让学 生在读中感悟草原景色之美,体验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思想感情,领悟“有序观察,抓住特点,写 景抒情”的写作特点。(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