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融入高等学校教育浅析(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杜健勋 发表于:2012-04-23 09:18  点击:
【关健词】环境教育 融入 高等学校教育
一是在公共选修课程,甚至是必修课程中开设环境教育类课程。条件成熟的学校,甚至可以将环境与资源教育类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要求学生至少选修一定学分的环境教育类课程,在高校中普及环境教育。就公共必修课而言,

  一是在公共选修课程,甚至是必修课程中开设环境教育类课程。条件成熟的学校,甚至可以将环境与资源教育类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要求学生至少选修一定学分的环境教育类课程,在高校中普及环境教育。就公共必修课而言,在这些课程中,环境素养好的老师应当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向学生灌输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保护观念,如:在法律基础课程中讲授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知识;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用新的环境道德观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创设与环境资源有关的两难选择问题情景,增加学生的环境资源意识;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就具有时效性的国际与国内的环境状况或环境事件作出解释,指出潜在的危害及与我们生活的关联。将环境保护意识逐步渗入到学生学习过程中,是提高大学生环境素养的有效途径。另外可根据学校具体条件,开设环境与资源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程,例如《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生态伦理》等诸如此类的选修课程,让学生就学习环境类的课程作出选择。最好能够开设跟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课程,贴近生活,提高学生选修学习的兴趣。
 二是组织环境与资源教育相关的讲座,针对当前的环境与资源热点,开展专题讲座。专题讲座的内容相对更具专业性与前沿性,开展专题讲座可包括:环境保护基本知识、废物资源化、生态(碳)足迹、环境污染与健康、城市规划与大气环境等,围绕经济、环境管理以及社会科学等方面对环境资源进行阐述,适合于文科、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自由选择,灵活性较大,授课内容切合实际。通过报告者深入浅出的专业讲解,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讲座尽可能的贴近生活,普及生活中的环境知识,提高面临环境与资源问题时解决的能力。
  三是提高高等学校教师的环境素养,重视环境渗透功能,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本身是多学科相互渗透与交叉的综合性教育,因此,在工程技术、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管理科学等学科领域的教学中均可融入环境教育。教师应当提高自身在环境教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深入研究所讲授课程的内容的过程中,挖掘出有关环境教育方面的内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及时的进行环境渗透教育。通过学科渗透,既可以使学生在学到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学到相关环境知识,又可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基本的环境道德观念。因此,提高高校教师整体的环境保护素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环境教育融入高等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方面。
  四是在社团活动引入环境教育,在社团活动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通过社团活动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社团活动能让学生作为环境教育的主体,让学生亲自参与环境教育中。所以,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环境保护活动,组织环境保护相关的社团,在活动中普及环境教育,学习相关环境知识,相互交流分享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例如:对于废电池的处理,可以通过社团组织,组织志愿者定期回收与集中处理。提供闲置物品以物换物交流平台,避免二次浪费,只有学生亲自参与其中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因此,应该多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环境教育相关的活动,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从思想上、情感上贴近环境、尊重环境、热爱环境和关心环境,进而形成对待环境的正确态度,实现大学教育的全面与人性化。
  
  参考文献:
  [1]朱义年,李湘萍.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与提高[J].高教论坛,2005(5):42-45
  [2]徐蕾,颜柄乾.美国高校环境伦理教育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5(12):44-47
  [3]孙志东.对高等学校环境教育的探讨[J].前沿,2008(4):29-31
  [4]王定功,路日亮.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探析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1(1):72-75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