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隐性课程论谈高职高专院校校园文化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邢宏伟 发表于:2011-09-05 09:39  点击:
【关健词】隐性课程;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本文从隐性课程理论出发,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存在的实际问题,探讨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校园文化在一所高校的地位和重要性以及如何科学有效的建设校园文化。

 近年来,当人们进一步提高了校园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以后,对校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更为深刻。校园文化从课程体系划分属于隐性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校园文化与隐性课程
  (一)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一词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论专家杰克逊(P.W.Jackson)在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life in classroom)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如果说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formal curriculum)或官方课程(office curriculum)的话,那么隐性课程则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我国出版的《教育大辞典》对其下的定义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
  杰克逊通过研究认为:隐性课程是每一位学生在学校内取得成功的关键,它根源于班级生活的结构特征,并明确指出,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一起,二者构成学校课程的整体。关于隐性课程,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中就有体现,如“孟母择邻”、“曾子杀猪”,等等。
  隐性课程的特点主要有:第一,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第二,隐性课程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第三,隐性课程的影响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统一;第四,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的辨证统一;第五,隐性课程是非预期性与可预期性的统一;第六,隐性课程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
  (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三)校园文化与隐性课程
  学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已成共识。它以“教育场”的方式,陶冶情操,规范行为,熏陶素养,激发认同感和使命感,以形成整个学校的凝聚力和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一个学校的精髓与灵魂。从课程分类角度,校园文化隶属于隐性课程,它具有隐性课程的特征。
  校园文化与隐性课程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从内容上看,校园文化包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人际交往等众多方面,这与隐性课程偏重于非学术性内容非常一致;其次,从影响方式来看,校园文化通常是通过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情境使置身于其中的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这与隐性课程所具有的对学习者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实施方式非常一致。
  所以,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中一种重要的隐性课程资源,这种资源可以通过科学的开发和设计成为隐性课程
  二、校园文化的地位和重要性
  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但是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一直在走片面强调人的职业性、忽视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弯路。过弱的文化熏陶、过窄的专业技术教育、过重的功利性培养,使得高职院校一度沦为职业训练场所,出现了知识、人格和文化的严重割裂。
  校园文化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
  (二)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院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如何建设校园文化
  (一)校园建设的原则
  校园文化既然隶属于隐性课程,其建设就要按照隐性课程的特点结合高职高专的特色来进行,遵循以下原则:
  结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特色原则。高职校园文化自然应该具有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共性,在其建设过程中必然要遵循高校校园文化的一般原则,要重视大学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应具有的文化品位、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这是高职校园文化应该具有的高等性。但是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必需具有职业性。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高职院校的定位是培养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要求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按照高职教育特点和规律,尽可能追求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交融、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相辅相成的职教文化,为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创设优良环境。
  整体规划设计原则。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从“亚文化”的角度,可以把校园文化分为“静态文化”和“动态文化”两个层面。物质环境等可以算是“静态文化”,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动态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所在,大致可以划为三类:
  1、智能型文化.主要指以增长知识、开发智力为目的课外文化,例如课外学术讲座、辩论赛、知识竞赛、办校刊等;
  2、观念型文化,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审美观念等: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