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关于高师院校培养国际化专业化双语教师的思考

来源:nylw.net 作者:吕云峰 刘春明 发表于:2012-11-27 22:11  点击:
【关健词】高师院校 双语教师
双语教学和国际学校的发展催生了对双语教师的需求。同时,双语教学和国际学校的教学在英语水平与能力、学科专业知识与素养以及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个性化、特殊化的要求。高师院校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培养国际化、专业化双语教师,以应对并满足这

 [作者简介]吕云峰(1977- ),男,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学院双语教育研究院院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双语教育;刘春明(1964- ),女,吉林通化人,长春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与双语教育。(吉林 长春 13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大学—中小学伙伴协作的双语师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B219)和2011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双语师资培养实验研究”(项目编号:ZZ11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076-02
  由于双语教学和国际学校的特殊性,它对教师的英语水平与能力、学科专业知识与素养以及国际教育理念与意识都提出了很高的个性化、特殊化要求。然而,我国现行单一制学科师范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教师很难胜任这一特殊要求。在此背景下,适时寻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教师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显得至关重要。
  一、明确目标定位
  高师院校双语师资培养应“立足国内、走向国际”,“立足教师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开展国际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培养既精通英语,又深谙专业,还了解国际教育,具备国际意识的国际化、专业化双语教师,为基础教育双语中小学和国际学校提供优秀的双语师资,进一步促进我国双语教育事业和国际学校的深入发展,从而为培养汉外兼通、中西文化兼容,且具有世界眼光和中国灵魂的国际化、复合型、专业型人才服务,与国际接轨,提高国际竞争力,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二、创新培养模式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广泛调研以及访谈等方法与途径了解到双语中小学和国际学校的具体用人需求和规格,主要表现为从知识视角、国际化视角和教师教育视角对双语教师进行选择和考核。
  1.知识视角:“英语+专业+实践”三维立体的知识架构。由于双语中小学和国际学校的教学对教师在英语、学科专业和实践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它们的用人需求和规格都对教师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双语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基于这样的特殊用人需求和规格,高师院校双语师资培养应从英语、学科专业和双语教育教学实践三方面设置相应课程,奠定学生的三维立体式知识基础。
  2.国际化视角:理解、尊重、多元的国际意识。双语中小学和国际学校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国际视野,了解国际教育,理解英语所代表的文化、观念与思维方式,形成理解、尊重和多元的国际意识,加强国际理解。高师院校双语师资培养可以通过与国外大学、国际教育组织、专业团体等开展合作培养项目,利用国外教育资源和市场,培养这样的双语教师。
  3.教师教育视角: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共同体的一员。现代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现代的组织是学习型组织,现代的人是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共同体的一员。高师院校在双语师资培养过程中,应积极构建大学之间、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伙伴合作关系,建立“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挖掘中小学的教师教育功能,重视理论的同时关注实践,实现大学—中小学、理论—实践、生产(大学培养教师)—消费(中小学使用教师)的有机良性互动,形成学生合作(collaboration)、交流(communication)、对话(dialogue)、反思(reflective)、互动(interaction)、建构(construction)的意识与品质。
  三、调整课程设置
  1.英语课程设置上,遵循交际导向。双语师资培养过程中,英语课程设置至关重要的原则就是“交际交流”原则,以此为导向,通过交流、交际、使用等活动与实践,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与水平。
  2.教法和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上,遵循国际导向。国际化、专业化双语教师的培养需要在课程设置上突破中国课程和教材“一枝独秀”的局面,进而引进国外课程与教材,开展国际化教育。比如,可以引进A-level,IB,AP等国际课程体系。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国际教育教学理念,形成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
  3.实践课程设置上,遵循实践取向。在双语师资培养中,充分利用校内校外教育资源,通过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英语配音等活动与实践,确立实践取向的人才培养观念,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制订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提高学生的双语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四、改革教学模式
  针对双语中小学和国际学校之于教师的特殊要求,高师院校在双语师资培养过程中要改变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注重以学生、活动、经验为中心的实用主义和体验式教学模式,尤其是在语言的教学和学习中更应如此。通过经验、体验、活动、生活、社会、自然、模仿、观察、互动等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和学习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双语教学实践能力。
  五、建设教师队伍
  专业化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对双语师资培养质量高低与成败与否至关重要。首先,建设一支由“英语教师+学科专业教师+教法教师”组成的专职教师队伍;其次,建设一支由“语言外教+专业外教(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计算机等)”组成的专职外籍教师队伍;第三,构建起一支由中小学和国际学校优秀双语教师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最后,建立起教师专业发展激励和保障机制,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
  六、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1.发展性教学评价。评价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亦可为教育教学改革和调整提供反馈信息,具有导向功能。为保证双语师资培养质量,应积极构建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教师和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由预期评价,到过程评价,再到结果评价的动态评价过程,以保证质量,促进教学、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2.教师资格认证。实施双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有利于把住双语教师队伍的入口关和提高双语教师准入标准,有利于提高双语教师的整体素质、社会地位,以及高质量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因此,在双语师资培养过程中,应从职业道德、英语水平、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对双语学生进行资格认证和考核,吸引优秀双语人才,建设专业化、高质量双语教师队伍。(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