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以境引情的策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罗彩萌 发表于:2012-08-03 13:29  点击:
【关健词】策略,情,境引,中,阅读教学,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美的情感是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陶冶的。在教学中应通过引读创设情景,使学生入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具体形象的实体有助于学生的认知。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应特别注意挖掘和捕捉美的实体,从而创设美的意境,

 一.生活启情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文章反映社会生活、展现人生世相。以文章为例,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引导学生了解文章所反映的生活,理解文章的思想立意,体悟其意境情感,领会其构思技巧,并使之受到真善美的渐染熏陶。中学生虽然社会生活阅历不丰富,对人生体验也不深刻,但他们正处在“花季”年龄,站在人生的“第二起跑线”上,对生活充满热望,所以要把教材中所反映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鲁迅的小说《社戏》是一篇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文章。它描绘了江南水乡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起伏的连山,朦胧的月色,含香的水气,令人自失的笛声,还有一大帮顽皮、无私、友好的农村儿童一起煮豆的经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然而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学生对小说中的生活环境和人物的感知认同程度也各不相同。有农村水乡生活经验的学生,觉得课文描述的就是自己的童年,而没有这种生活体验的学生,乌蓬船和豆子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为了让学生体味那豆香般的童年,在课堂上,可让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由自己的童年的趣事说起,接下来跟学生说起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和鲁迅童年生活的轶闻趣事。这样学生说得有劲,听得有味,阅读的兴趣油然而生,自觉把思维的触角伸向那迷人的水乡和亦真亦幻的月夜,和那些孩子一道去品味豆子的清香。
联系生活创设情境,使学生振动起飞向生活及历史广阔蓝天的翅膀,可使那些学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内容鲜活起来,唤起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学生对审美对象的认识与把握就更全面深刻了。
二.图画生情
作者通过语言文字状物、叙事、写人、绘景、表情达意时,总寓于自己的胸中之“境”,这“境”就是画,文与画是相通的。借助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在图画面前,学生能够较迅速、真切而又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到创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也能培养审美情感。
中学课文中的小说内容大都配有插图,它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可以“就地取材”,借助这些绘画,再现情境。学习《变色龙》一文时,可让学生认真看插图,仔细观察图上的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口头描述出来。描述后,学生脑中就有了一个较鲜明的“变色龙”形象:变色龙奥楚蔑洛夫是一个看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沙皇警犬。在不知道是谁的狗的时候,奥楚蔑洛夫说:“这多半是条疯狗。”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的时候,奥楚蔑洛夫说:“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当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厨师证实是将军哥哥的狗时,他又说:“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说:“弄死它算了。”巡警说说不定这就是将军家的狗时,他说:“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巡警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说:“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巡警又说说不定这就是将军家的狗时,他说:“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去的……狗是娇贵的动物”。
在引导学生再现情境时,还可以启发他们把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情节画下来,为课文再配插图,加深对人物内涵的深入理解。课文配的插图是主人公正在审案的情景,学生可以画一幅奥楚蔑洛夫审狗的漫画。借助绘画不仅可再现情境,还可借以显示作者的为文之法。
在学习《口技》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侧面描写的作用,我简笔勾画了一幅“绿叶扶花图”,并题以“绿叶扶得红花艳”,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刻地认识到这种平常手法的非常效果。借画为文,依文绘画,形象与抽象沟通互现,使学生生动深刻地理解并感悟到两种艺术的魅力。
三.音乐抒情
利用音乐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音乐与文学本就都属于文艺,其中自然有许多相通之处。音乐和文字都是通过一种媒介,唤起客体心中感受,调动过往的经验,重现某种场景或者是感情。两者互有长短,所以在我们的教学完全可以利用音乐长于文字的优势,让学生更好的去体会文章,同时也用另一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春》这一课,有各种教学方法。若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大胆引进音乐,则能取得出乎意料的好效果。可在学生了解课文结构后,给学生放瓦格而纳的《四季组曲》中的春部,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同时想象课文中的画面。学生通过瓦格而纳的音乐,仿佛置身于春天的原野之上。初二的《听潮》中涨潮一段,文字激越,可给学生放古筝曲《战台风》,在同样急昂的古筝曲中,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从中去体会、想象潮水的汹涌。在诗词的教学,更可以多加运用与之相对应的古典名曲来使学生沉醉于诗词的意境中。特别是中国的传统音乐本就与古典诗词密不可分,相互辉映。
初二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对于初二从未离家的孩子,要他们去体会分别的那中滋味,用语言来激发引导他们的感情进入诗中情境和意境,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这个时候,音乐就可以凭借其独特的感染力来使课堂充满那种离愁别绪。比如给学生放古曲《阳光三叠》,在凄凉婉转的音乐中,学生进入诗的意境,自然能体会诗句的妙处。
四.语言燃情
教师生动的语言表达也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潜在的,内蕴的,需要教师调动,需要教师激发。没有美感的、生涩的语言不会激起学生的情感,也不会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个语文教师,要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去征服学生,这就需要我们经常锤炼自己的语言不断地提升自己。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心理学的实验也表明,当学生看到或听到一个物体在起某种作用时,要他看出这个物体的其他作用就比较困难,因此,教学中的一些强调技巧,如语句的重复、停顿、加重或延缓,动作或表情的大幅度变化都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和思考,特别是语言,因为它是人与人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教师尤其要让这一工具锋利一些。(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