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域下的中美小学教育对比分析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孙刚成 田玉慧 发表于:2014-10-15 12:04  点击:
【关健词】小学教育 文化视角 教育价值观 中美
摘要: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对教育有着深远影响。在权力距离、个人本位与国家本位、竞争与分享、求变与求稳等文化维度下,中美两国的教育存在巨大差异。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环节,其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不同的文化维度,对分别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典型代表的中美小学教育课程设 置、教学方式、学生负担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既可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目的,又可以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只有高质量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沉着、冷静地接受各方面的挑战而不被淘汰。因此,中国自20世纪以来对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大,尤其对基础教育改革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并不断向前迈进。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尤其是和发达国家进行教育比较更可以促进我国教育变革。因此,从文化的角度选取小学教育这一教育的基础环节对中美两国教育展开深入细致的对比,更有利于取长补短,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高质量基础教育思想。
  一、权力距离高低差异下的教育分野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荷兰心理学家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通过对美国IBM公司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员工的相关调查研究,提出了文化价值的四个层次维度,即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Collectivisism versus individualism)、不确定性规避 (uncertainty avoidance)、权利距离(power distance)、阳刚气质与阴柔气质(feminity versus masculinity)。这一理论对跨文化研究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和作用,而权力距离更是成为跨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Hofstede将权力距离定义为“组织中的个体对权力的不平等分配的接受程度”。Ⅲ霍夫斯泰德用权力指数(PDI)来衡量国家或地区的权力距离。而在其研究结果中,中国的权力距离指数是80,美国是40。因此,中国与美国相比属于高权力距离,美国则是低权力距离。在小学教育领域,权力距离的影响不可忽视:
  1.师生地位
      在高权力距离的中国,教师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小学阶段,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学生必须尊敬老师,对老师的话达到“言听计从”的地步,甚至超过家长的地位。中国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安排,老师说什么都是对的,学生要照做。在美国,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他们有自己的主张和思想,不需要机械地听从教师的要求,也可以就自己有疑问或认为教师讲的不对的地发表看法或与教师辩论。
  2.创造性发展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进步的源泉与动力,而青少年期的创新、批判精神则是整个国家进步的最关键的一个时期。中国的儿童从小在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下,往往忽视或压抑了自己的个性和爱好,成为具有统一思想和行为的“人”。更重要的是,在高权力距离维度下的教师的绝对地位也直接导致他们“反叛”意识和精神的削弱甚至丧失。中国传统文化看重“师道尊严”,在这种文化氛围里,“学生的批判性、个性和独特性荡然无存,他们变得卑微、盲从、胆怯,缺乏冒险开拓和独创的意识与能力”。低权力距离的美国给了儿童较多的自由空间,“不崇尚师承关系,不鼓励盲目服从。鼓励青胜于蓝,容忍学生‘造反’,推翻老师学说。强调动手动脑,反对死抠理论,鼓励社会实践。讲究因材施教,欢迎学生提问。容忍各种体制,提倡因地制宜的特 色化。”
  二、国家本位与个人本位价值取向分野与教育差异中美两国文化价值体系中都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上,但对人的理解却是截然不同的:“美国文化强调人作为有理智、尊严和自由意志的独立个体地位,要求人对自己的命运负责;而中国文化则主要把人理解为类的存在物,重视人的社会价值,仅把人看作群体的一分子,他的价值因群体而存在并借此体现。”这两种不同角度的人论在中美两国形成了各自的价值取向:国家本位与个人本位。中国儒家文化是一种以家族为本位的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国家本位,个人利益则处于压抑的地位。而美国则与中国形成鲜明的对比:美国是以个人主义为本的国家,个人主义可以说是美国文化的核心,强调意愿的合理性,注重个性解放、个性人格的培养,反对权威、国家、社会等外在因素对个人发展的干涉和阻挠。在这种价值取向分野下,中美两国的教育也表  现出很大的差别。
  1.教育方式与课程设置的差异
  在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上,中国教育偏向统一,而美国教育则注重多样与差异。中国的传统文化主张“天人合一”,提倡谦虚谨慎。因此,中国人不习惯脱离群体,并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与大众保持一致。在中国西部小学阶段,教师把统一的学习内容用同样的教学进度教给不同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儿童;学校和教师按照统一标准提出奋斗目标并用单一的评价体制对有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进行评价和测试;以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为主。在课程设置上,普遍以语文、数学、英语为重点,音乐、美术等科目虽然有安排,但重视度很低,且缺乏专业教师;有关科学、社会、自然等方面的课程更是少之又少,并且多是在理论上的教学。在美国,小学课程极富弹性,既没有界限明确的学科,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课时。且开设的课程繁多,选修课更是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让学生选择的自由度极大,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2.道德教育的差异
  中国的道德教育是立足于集体本位文化的,从小学阶段开始就教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美国的道德教育立足于个人主义的文化基础之上,“把道德的问题归属于个人自身的行为,这不仅仅保证了道德的地盘,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而且保证了道德不介入那些不适合介入的领域。道德教育没有成为政治教育的殖民地。”所以,“美国道德教育强调的是个人的权利与义务;中国重视的是规矩,个人如何努力去遵守奉行。” 毫无疑问,个人本位与国家本位这两个方向,无论是哪一个的过分强调都不利于儿童的正常发 展和社会的进步。美国的个人主义虽然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独立、自由成长,但对国家、集体的稳定发展造成了威胁。托克维尔(Toccqueville)在其名著《美国的民主》中,曾经警告说,美国性格中的有些方面——他称之为个人主义,而不是传统的自我主义egoism)—有可能最终将美国人彼此间隔绝开来,成为破坏自由的条件用。中国的国家本位在维护集体利益时同样对个体的个性产生压抑、窒息,缺乏创造性和多样性。因此,在个人与集体的选择、侧重上,我们不能简单地对美国教育给予赞扬或贬斥,而是要在以集体为中心的现实社会里,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个性自由发展的需要和权利,掌握好适度问题和教育方式。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