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赵丹丹 发表于:2011-05-11 10:07  点击:
【关健词】高校教师;心理素质;原因;解决方法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不断深入,受教育者无论量与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高校教师的心理亦随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高校教师亦有年轻化的趋势,如何让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更加适应当前高校的教学环境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我们把我们的健康信托给医生,那么我们就要把我们子女的道德和心智信托给教育者,把子女的灵魂,同时也把我们祖国的未来信托给他们。因此,教师心理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而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普遍感到教学、科研任务重、心理压力大,如不能得到正确疏导,将不利于学生、教师的发展,直接的影响到教育事业发展的长远大计。
  一、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压力的诸多原因
  (一)高职院校数量的增加导致生源相对的下降。目前,高职院校的发展迎来了一个井喷时期。高职院校扩招形成的“普高热”还将持续,学校教育开放,民办高职院校办学门槛的降低,数量不断增加等,对现有学校产生强烈的冲击。学校数量的增加导致招生方面的压力的加大从而使得学校对教学和就业方面的要求更加提高。学校每年招生的一个重要口号就是就业率多少,而学生能否就业一方面在自己,另一方面就在教师的教导。
  (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与要求越来越高。现今社会90%以上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就导致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子女能在学校收到良好的教育,从而给教师更多更大的压力。
  (三)高校教师队伍的年轻化。由于高校数量的增加以及扩招导致学生的增加使得各高校教师队伍严重不足从而使得教师队伍年轻化。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来说,刚参加工作的压力,面对与自己年龄相差无几的学生不能摆正自己的心态,缺少教学经验不能很快适应教学岗位而给自己带来的压力。
  (四)高职院校的学生总体素质有所下降。高校扩招所带来的结果就是上大学的门槛大大降低,早已过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上大学已经不是那么困难,高中的升学率能达到95%以上。这就导致学生的总体素质下降,心里不成熟,服从意识淡薄。对教师来说学生难管,书难教,问题较多。
  二、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一)教师应具备身体健康,工作中柔性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是良好健康心理的基础。由于高校扩招,特别是高校学生在校数不断增大,教师的匮乏,导致教师教学任务重,再加科研任务,教师必须利用节假日、双休日进行加班加点来应对。而健康的身体是良好工作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工作中有良好的状态,抗压性更强。
  (二)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索质。从主观上说,教师要先有自信心,使自己在良好的心境下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发扬勇往直前的精神,用自己良好的表现去教育学生去引导学生,勇于面对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困难,正确对待各种各样竞争。
  (三)良好的性格特征。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具备良好的性格特征,就能保持积极热情、乐观稳定的情绪。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开朗豁达的良好性格和对己对人的宽容精神;要保持健康的心理,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四)高尚的人格特征。热爱和尊重学生,是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学生素质较差,更需要教师关心和爱护,更需要加强育人工作。要求教师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和爱心,去诱导和感召学生,做学生的好榜样。
  三、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方法
  (一)重视培训,增强自信心。教师心理压力有的来自于对未来的恐惧。他们担心因高校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变化而使自己下岗待业。因此,学校要能够创造条件组织教师接受继续教育,使教师形成“一专多能”,增强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职业能力,增强自信心,使他们教学水平跟得上时代发展。而教师自己更要加强自身的文化学习,多学多看多总结。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等等,总之一句话,利用一切手段提升自身的能力。
  (二)转变观念、提高适应能力。邓小平说过:“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目前,面对教育对象变化,教育环境改变,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再以旧观念面对现在的教学任务是不切实际的,要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够正确面对目前高校教育遇到的新问题。
  (三)加强心理科学理论学习,全面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心理问题部分来源于对学生出现新问题的不适应,不知道如何处理,也来源于教师对自己产生的心理问题不知如何正确处理。从而对学生放任自流,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教师应全面系统的学习先进的、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并运用到实践当中去。用科学理论来武装自己,使育人工作与教师的心态更符合心理发展规律,更能适应自己的心理变化。
  (四)共同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氛围。教师的心理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问题在教师身上的缩影。因此要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必须标本兼治。要从政策、管理等多方面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切实采取有成效的措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并把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放在首位。让教师后顾无忧可以全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去。
  高校是人才的摇篮,大学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基石,高校教师不是简简单单的在教书育人,更是在培养祖国的明天,所以只有教师的心理素质教育上去了,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的完成素质教育,才能让当地大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0.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素质教育学校纲要[M].北京:三联书店,2000.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