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自助机制研究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岳欣 发表于:2012-11-29 10:23  点击:
【关健词】心理自助机制 大学生 形成模式
文章提出根据心理自助应有理论与方法,构建积极向上的心理自助机制与模式,可望拓宽大学生分析现实问题的思路、增强应对问题的心理素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和谐校园和社会,这是现代大学生管理的重要途径。  

 [作者简介]岳欣(1978- ),女,河南信阳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广西 桂林 541001)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081-02
  为了更广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营造和谐校园和社会,构建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心理自助机制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途径。有研究表明,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能深刻地影响和改善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模式,进而影响个人的健康状况,健康状况的改善又通过反馈作用进一步强化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由此形成良性的作用循环,从根本上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心理自助的理论渊源及应用价值
  心理自助是指个体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把自身作为发展对象,通过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来维护心理健康、完善心理机制、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心理发展的活动。
  对于存在非先天性心理问题的人而言,心理自助往往是一种根本性的治疗方式。心理问题一般是由于个体与环境不协调和不相容造成的,集中表现为心理冲突、自我否定、自我压抑、难以自控、焦虑、抑郁等。完整的心理疾病治疗过程可解析为:心理疾病症状→心理治疗方法(包括心理疏导、药物介入等)→个人心理中介作用→心理治疗方法起作用→心理康复。这表明心理疾病治疗要经由个人心理中介作用才能达到心理康复的目的。
  研究表明,运用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更能体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尤其是在对大学生的自我肯定等积极心理品质方面有显著的改善,而这种改善在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运用过程中是难以发现到的。因此,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充分了解心理自助,并根据大学生特点灵活运用,会对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现实中各方教育主体对心理自助问题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
  二、当代大学生的精神、行为特征
  1.网络应用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但注意力容易发散。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知识搭建了便捷的平台,也为他们抒发情感、表达意见、缓解精神压力提供了场所,因此网络成为大学生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接受信息时代给予的便利后,他们显得更加成熟甚至早熟,能够及时、真实地了解很多社会现象,获取丰富的资讯,解决日常的问题。但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发散,难以形成特定的兴趣点,对功课、学业不是特别重视,时间一长,他们的学业就受到影响,学习没方向,成绩不理想,在学校、家庭得不到重视或尊重,个人也感到有挫折感,自我评价发生困难,信心锐减,但也因此更加讨厌学习生活,甚至希望退学。
  2.有富于弹性的包容度,但价值判断不够。当代大学生接受着国内外各种思想的熏陶,但自身又缺乏甄别、分辨能力,往往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观念一并吸纳,因此不管社会上出现好坏现象,他们都能够接受,因而在价值判断、行为模式上出现混乱。在为人处事上,当代大学生的是非判断意识也比较模糊,他们更多的是把个人利益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因此容易造成人际关系比较紧张,难以为别人接纳。
  3.自我意识突出,但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足。这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幼就备受宠爱和呵护,因此他们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个体意识萌发较早,喜欢以个人为中心来考虑发展问题,但同时他们的集体意识、社会意识比较薄弱,相对缺乏社会责任感,心性偏于麻木冷漠,主要表现在对很多事都觉得“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上。
  4.有很多梦想,但做事主动性欠缺,自控力不足。对于新一代大学生来说,主动开拓、大胆拼搏的精神已比他们父辈弱了很多,他们大多只愿意做些家人、师友已经替他们安排好的事情,推一步走一步,关注短期结果和眼前利益。社会上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使得他们在对未来抱以期待的同时,却不愿通过勤奋努力来实现它,更难以为之牺牲其他方面的利益或自己的休息娱乐。长此下去,梦想变成空想,沮丧感、绝望感笼罩心头。
  5.惯于虚拟交往,但是人际现实交往能力欠佳。人际关系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社会环境,然而近年来,人们普遍采用网络聊天或手机短信进行交流,一些性格孤僻的大学生除了上课经常足不出户。这就使他们的交往能力不能得到全面发展,不喜欢与人现实沟通,一旦面对真正的人际交往、协作,就不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和老师、其他同学也难以交心甚至共处。
  三、心理自助能力的形成模式
  心理自助能力包括自我认识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实现能力,延伸开来还有情绪感知和管理能力、爱的能力、社交能力、环境适应和改善能力、挫折承受能力等。心理自助能力是人在社会活动中,通过学习模仿、情感体验、心灵感悟、内心反思、自我暗示、强化训练等自我心理教育方式培养和获得的。
  根据笔者经验,采用课上、课外多种方法构建心理自助的形成模式,是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心理自助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基本思路(如图所示):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作为引导,进而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和其他组织,并联系学生的家庭、班级和宿舍,发挥亲友影响的作用,由互动互助推动个体自助,辅以自助式心理行为训练,帮助他们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增强心理自助的信念,掌握有关技巧。同时,推动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借助网络技术及心理书刊巩固强化,使心理自助成为自觉、自发的常态。
  这种模式的特征在于多管齐下,互相支持,由外到内帮助他们形成心理自助的能力和习惯,重心放在学生自助心理机制的生成上,关键是要实现他们的“自我造血”功能。在此过程中,外部各方所做工作是三位一体的:学校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外在条件,如知识和技能、温暖和动能;家庭则需要与学校密切配合,解开子女的心结,让他们感受到融融的爱意和坚强的支撑;大学生所在的班级和宿舍则需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更宽松的环境,消除各方面的紧张对立关系。在此生态环境下,自助主体才能坚强、乐观、积极,心灵自助功能得以激活,成为一个在精神上真正站立起来的大写的人。  四、心理自助形成的具体路径
  1.系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普及相关知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在预防,而预防的重要途径是把心理卫生知识教给广大学生,因此现今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该课程是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认识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和应对各种心理问题的技能为目标。大学生在这种课程的指引下,既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又能提高自我适应、自我管理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心理素质,实现全面发展。(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