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观念探讨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虞华君 发表于:2011-05-30 12:19  点击:
【关健词】教学过程 手段 教学观念
文章首先就《公共危机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本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手段进行了探讨,从教材的使用、前沿知识的把握以及教学手段的更新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诠释,最后,结合心理学的知识对该课程教学观念提出了一些见解。

一、《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的教材更新速度滞后于理论的更新和实践的发展,很多教材的教学内容基本停留在自然危机的应急管理方面,现在除了自然危机还有很多其他的危机事件,如群体性危机事件、网络安全等等,均很少有所涉及,更不用说进行深入的剖析。因此,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很好满足教学需要。
  2.教学手段和方法单调,教学效果欠佳。目前,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基本还是传统的方式为主,以书本为主,照本宣科,而且备完一遍课后很少再去改变教学形式,一门课一本教材用几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很少会去主动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也不太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教学效果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此外,《公共危机管理》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非常复杂和务实,仅靠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也很难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3.理论教学和实践存在脱节情况。《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以外,还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很多危机出现的时候,只有知道如何自救,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如何去救助别人,才能去制订完善的预警、识别、管理和善后等机制。因而,目前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理论的内容偏多,偏感性,而实际需要的则是更具体、更现场的内容与知识。甚至很多高校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实践教学课时在总课时中所占比例很少,甚至干脆未设实践学时,同时,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的人力与财力的投入也相对不足。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手段的更新
  1.教材使用的创新。大部分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基本以教材为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尽量改变以往“一门课一本教材”的教材使用模式,调整为复合教材的模式,采用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主教材涵盖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体系和其主要的知识点,体系完整,内容精练,而辅助教材则注重以实践为导向,强调通过引入各类案例、各种实践形式等方式来进行必要的强化补充,切实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目前,可以使用的主教材中相对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危机管理》(薛澜 2003)、《公共危机管理导论》(肖鹏军 2006)和《公共危机管理通论》(胡税根 2009)。
  2.课程前沿内容的引进。对于《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而言,向学生传授相对较新的知识和理论是我们开展教学的主要目标。但在教材使用中,由于出一本教材往往耗费几年的时间,更新周期相对较长,但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相对较快,目前已出版使用的教材中,基本无法囊括本课程最前沿、最新的理论和方法。因此,任课教师在教授本课程中,需要积极、主动地引进本课程、本专业领域一些的前沿知识。当然,如果教师本人在这些领域的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也可以在讲授本课程的过程中,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接触和学习到本课程领域内的最新知识。采用这种方法,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及时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同时也能很好的弥补教材更新周期长的缺陷,及时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
  3.《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应积极探索,尽量改变目前单一的教学方法,避免纯粹的理论教学方法,应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争取最大可能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具体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运用案例教学与团队学习相结合。②运用课堂讲授和专题讲座相结合。
  三、教学观念的提升
  1.教学前:强化动机,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公共危机管理》的教学初始阶段,任课教师要根据课程知识点的情况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准备相关学习前的准备,同时,也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理解程度进行授课准备,并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不能一成不变的盲目教学。如开展火灾危机管理的过程中,课前可以先问学生是否害怕火灾,如果发生火灾我们该怎么办?如何自救、如何救人,以及事后该如何安抚?并且如何采用有效措施防止火灾的发生和提高火灾发生后的救护能力?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提前思考即将教授的知识点,让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真正主动、自动的探寻式学习。
  2.教学中:明确目标,把握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公共危机管理》的任课教师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一般人们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具体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使用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地的引导,更不能由任课老师自顾自说,无视学生的接受程度。第一,认知过程:课堂内培养意识。根据学生认知过程中从最初的“感知”到“经验”的形成特征,任课教师可以首先对课程进行理论上的学科定位,让学生在意识上明确课程的性质,然后推动学生开展课程知识的课堂教授,并结合经典案例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第二,情绪过程:课堂外增强体验。为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情绪,任课教师要研究学生的需求心理,了解他们需要什么、喜欢什么、熟悉什么,将他们的需要、爱好、熟知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最终,打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第三,意志过程:实战式教学。任课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实践教学单元,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进行脑力激荡,使学生养成自觉的、自发的危机管理意识和才能。
  
  参考文献:
  [1] 薛澜.危机管理[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赵风.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J].当代经 济,2010(2).
  [3] 胡税根.公共危机管理通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作者简介:
   虞华君(1977~ ),男,浙江绍兴人,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工作单位:中国计量学院。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