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三题(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WWW.NYLW.NET) 作者:郑晓光 发表于:2010-12-02 10:56  点击:
【关健词】生命教育;生命困顿;生命意义;生死问题
所以,无论是对学生还是老师,现代的教育系统都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那就是:有生活的教育、有生存的教育,而生命教育则缺位,这已经抑制了现代人之生死品质的提升,并导致了严重的生命困顿问题。所以,有必要在中

  所以,无论是对学生还是老师,现代的教育系统都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那就是:有生活的教育、有生存的教育,而生命教育则缺位,这已经抑制了现代人之生死品质的提升,并导致了严重的“生命困顿”问题。所以,有必要在中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开展有关生命的教育。
  
  二、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
  
  一般而言,人们往往会在生命遭受重大损失和威胁时,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才会特别地凸显出来。所以,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导致八万多人员的死亡和失踪之后,人们在悲痛之余,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举国一致的关注。
  余秋雨先生在央视文化访谈栏目中说:“不管是中国还是世界,都经历过漫长的所谓‘铁血英雄’时期,很多文化,一直在津津乐道几个古代强权好汉的成败谋略,赞叹一次次毫无正义可言的占领和烧掠,完全不在乎因此而生灵涂炭、民众死伤。直到现代,‘生命第一’的意识还是不强,例如我们在读小学和中学的时候老是在被灌输一种思想,如果学校附近的仓库起火,仓库里有不少棉花包,孩子们都应该跳进火场去抢救棉花包,因为那是‘国家财产’。直到前些年才明确,最珍贵的‘国家财产’是孩子们的生命,而不是棉花包”。余教授又深刻地分析道:“这次,是中国人对于‘生命第一’原则的大普及、大响应、大感动。天下万事万物,第一珍贵的是人的生命。请看汶川废墟下的人,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是处于生命的起点还是终点,只要还有一丝呼吸,救援人员就会花费几小时、十几小时,挖,挖,挖。一时挖不出来,就会伸手进去,握住受难者的手,要他坚持,但又不让他多讲话,怕他消耗精力。一旦挖出,全场欢呼。一旦失败,全场默哀。这些场面,全国观众都在电视机前屏住呼吸观看了,这实在是一次‘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的空前大普及,也是一次有关文化终极意义的空前大展示”。其实,一个懂得生命可贵的人才会去珍惜生命;一个能珍惜生命者才知道如何感恩。2010年4月5日之后的8天8夜,山西王家岭生命大救援感动着无数的国人和世界人民:井上的三千余人不抛弃,不放弃,不分昼夜地施救;而井下的百余名矿工们也是不抛弃,不放弃,在井下吃煤块、啃树皮、喝尿液,顽强地求生。二者的合力,创造了生命大救援的世界奇迹——成功地救出了115名矿工。这再次证明了人之生命最宝贵的真理,在如此艰难困苦之下,人的求生意识都这样强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轻贱生命、作践生命呢?这是一次最好的生命教育:生命的顽强与韧性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是人们在大灾难中有信心有信念的表现,有不畏困难的决心与战胜困境的毅力,特别是在艰险困苦之中保持希望的生命韧性,这些都是人生中重要的品质。地震灾害中、矿难事故中进发出的这些价值,我们一定要通过生命的教育让全体国民,尤其是青少年们传承下来,发扬光大。
  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人员的伤亡特别巨大,每一个中国人都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如:大家平时对生命比较漠视,亲情逐步冷淡,友情沾上了铜臭,人际关系渐趋紧张,爱情成了金钱交换,关于生命的教育基本上空白,等等。而这一次地震却让我们重新审视以往的生活及为人处事的方式,一些健康的生活观与生命观将重新回归。比如,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有一则短信厂为转发: 南粤论文中心(WWW.NYLW.NET)
  活着真好,莫在意钱多钱少,汶川的震波,分不清你是乞丐和富豪;
  活着真好,莫计较权大权小,汶川震塌的楼板,不认识你头顶着几尺官帽;
  活着真好,莫为身外之物、世态炎凉烦恼,汶川的废墟,掩埋了多少豪情壮志,俗事纷扰;
  活着真好,记住汶川这分分秒秒,幸存的生命,再次演绎了爱的伟大、情的崇高;
  请记住我在时时刻刻为你祈祷,珍惜这份情,这份爱,你会活得更好。
  这虽然只是一则短信,但却道出了地震后人们对生命、生活与人生的重新认识与定位,这是一次真正的普及全民族的生命教育。
  
  三、生死问题与生命教育
   
  人之一生至少包括四大内容:生、老、病、死。对于人们如何“生”,怎样“生”,需要一些什么样的知识与能力,等等,人类文明史已经发展出相当完备的教育系统,包括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教育的手段,无不越来越复杂和有成效。对于人们的“老”,社会也逐渐地重视起来,并建立起一整套养老制度,人们在青壮年时期的生活过程中,也相当注意有关“老”之后的生活知识,在未老之前已经有所准备了。至于“病”,现代社会越发达,有关“病”之知识就越普及,治“病”的技术也越来越好,而重视健康状况也成为现代人生最最重大的问题之一,人们获得了相当多的教育。但是,现代社会虽然提供了越来越完备的有关“生”、“老”、“病”的教育,唯独关于“死”的教育非常薄弱。在大多 数的地方、在大多数的学校中根本就没有关于生命尤其是关于死亡方面的基本教育。所以,有必要全面地推展有关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的核心则是生死观的教育。要让青少年们对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有所认识,从而使之对自我的生命及他人的生命抱持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的爱心,使青少年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尤其是尽量避免青少年自杀及凶杀现象的频繁发生。
  在生命教育中,要对学生们进行“重死”的教育,反对“轻生”的态度。只有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死亡”,才能教育孩子“重死”。以往人们总是把“重死”误解为“贪生怕死”,这是不对的;“重死”正是对生命的珍视和保护。2005年5月在甘肃武威发生了6名少年连续服毒事件,2人死亡,4人获救。服毒事件中的主要人物“苗苗”在遗书中写着“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快乐生活”,并在喝药后笑出了声;为了陪伴好友而自杀未遂的小蔡,谈到对死亡的认识时说:“死就是人睡着了不会醒来,并不可怕。死可以让痛苦中的人得到解脱”。许多青少年以为死亡就像网络游戏里的人物,血用光了就死了;血来了又会活。也有人认为死亡就像睡觉,明天还会醒来;还有人甚至认为死亡后灵魂还会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中。为纠正学生们在生死方面的错误看法,必须在生命教育中全面介绍有关生死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死亡的生理过程以及死亡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引导青少年反思生命,以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所以,在生命教育中,必须让学生们首先了解:“成熟的死亡概念有下列四个要素:一、不可逆性:死亡是永久性的,最后的,不可能再回复的。二、普遍性:可以区辨有生物与元生物之分别,所有的生物皆会死亡,所有的人有一天皆会死。三、功能停止:死亡时所有的身体功能皆会停止。四、因果性:死亡是有原因的,人不会无缘无故死亡,死亡可分为外在及内在的原因”。由这样一些死亡的自然知识的讲授,要让青少年们懂得:死亡是不可逆转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应该“不怕死”,而是要“重死”,从“贵生”到“保生”、“珍生”和“惜生”。中国古代大哲荀子认为人是天下最可宝贵的生物,他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是把人之生命与矿物、植物、动物相比较而得出人“最为天下贵”的论断。汉代大儒董仲舒则南粤论文中心(WWW.NYLW.NET)说:“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入有父子兄弟之亲,出有君臣上下之谊,会聚相遇,则有耆老长幼之施;粲然有文以相接,欢然有恩以相爱,此人之所以贵也”。这是以人受天之“精华”而生,创造了社会制度与文化,享受着与自然界一切动植物不同的文明生活,是为“超然异于群生”,这即是“人之所以贵”之处。对天地间最为精华的生命、最可宝贵的生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之、守护之呢?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