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培养中的功能与效应(2)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杨杰 发表于:2011-06-02 10:12  点击:
【关健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功能
所以,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能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道德情感,塑造一种完善和高尚的道德人格,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较之其它学科更有利于对人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

  所以,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能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道德情感,塑造一种完善和高尚的道德人格,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较之其它学科更有利于对人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三、音乐教育对人的文化素质的培养
  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类学科的知识水平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包含文化素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内容。从历史发展的纵向看,原始社会音乐、文化、歌舞乐是三位一体的。自古以来,音乐就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春秋战国的孔子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各个朝代的诗人文豪大多精通音乐。如孔子不仅会唱歌、弹琴,还会鼓瑟、吹笙。白居易在他的《琵琶行》中留下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谈,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句,这说明他对琵琶的演奏技巧和音色非常了解。音乐艺术因其综合性强、知识面广,涉及了广泛的文学、历史知识以及社会、生活、文化、民俗等内容。几乎每一部音乐作品所描述的事物和景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都与文学作品有关,或者说音乐通过旋律表现了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意境。如《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的诗谱成的;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是根据俄罗斯众多著名诗人的十二首诗来创作的;威尔第的《茶花女》是根据小仲马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俄国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夏列亚宾演唱的《伏尔加船夫曲》与著名画家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是多么的协调一致,简直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从分析音乐作品的意境、情感以及朗读歌词方面入手,使音乐与诗词、小说、绘画等文学艺术作品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情感的熏陶和愉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
四、音乐教育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音乐教育是情感教育,它通过触及人的心灵来达到陶冶人、教育人的目的。因而它与人的心理素质是密切相关的。听觉、视觉、记忆能力等是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对发展人的这些心理素质能起到很大作用。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最擅长发展人的听觉能力。音乐是由高低、强弱、长短、力度、音色等不同的音响组合在一起的艺术。它所构成的时而婉转悠扬,时而跌宕起伏的旋律以及复杂变化的节奏等,对于培养人的“耳朵”来说,是其它任何形式的听觉训练所不能及的。经过音乐训练过的“耳朵”,其听觉的敏锐性、选择性、精确性和整体感受能力将会得以提高,对人的智力发展十分重要。
  音乐教育有助于人的记忆力的发展。在音乐学习中,大量的歌词需要背,大量的谱子需要背,这种记忆活动无疑对人的记忆力的发展和强化有很大作用。不仅如此,音乐还是一种时间的听觉艺术,音符在瞬间转化为规定的音响后就消失了,再过渡到新的音符,这种音符的不断消失和连续不断的奏出,对锻炼人的瞬间记忆有很大好处。在音乐教育的活动中,通过歌曲演唱、器乐演奏、载歌载舞等丰富、生动、活泼的各种教学形式,调动受教育者全身各种器官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的记忆力的提高。
  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人的协作心理,增强人的自信心。音乐作为一种表演的艺术,在音乐活动中,通过对音乐或唱、或奏、或演等的表现,能使受教育者充分地展示自我,获得美的享受和成功的喜悦,对激发人的自信心大有益处。如在合唱、合奏、重唱、重奏等集体性的音乐活动中,要求学生按规范的节奏、和谐的和声、交替的旋律、变化的音量、统一的音色等,表现出优美、动听的音乐。这些集体性的音乐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心理,使他们逐渐形成和加强协作的思想意识与自觉行为,促进感情的交流,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在培养音乐技能技巧的同时,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成为一个不怕挫折,积极向上,自信的人。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例如爱因斯坦既会弹钢琴也会拉小提琴;数学家华罗庚谙熟音律,弹得一手好琵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喜欢弹钢琴等。音乐对人类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所以说,音乐教育不仅包括了对人的协调性、记忆力、想象力等能力的培养,而且对人的创造才能的发展,也具有特殊作用。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教育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形式,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把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当代音乐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3]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
  [4]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