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语句的多维度考察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魏春洁 发表于:2010-09-26 09:11  点击:
【关健词】句子;语句;整合研究
在句子及其交际变体——语句的研究中,主体与谓词、主位与述位、主语与谓语既是三对重要的术语,也是相关研究的三个重要维度。文章从它们切入,探讨句子和语句的内在结构,揭示其形式、意义和功能机制,探索相关研究的整合途径。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主体-主位-主语序列存在的情景。序列中的第一个概念属于逻辑领域,第二个概念是以世界为基础的交际的“柱石”,而第三个概念则属于语法。这三个概念同上文分析的概念序列——谓词-述位-谓语之间的本质区别显然在于,替代主体位,数量上的限制最少。如果对谓语和谓词来说,重要的不仅有数量标准而且有性质标准,那么对于它们的任何搭档(主体、主语、主位)来说,意义的“数量”不起任何作用:主体在语言中可以用具有任何语义信息量和句法信息量的表达式呈现,如零形式、指示代词、人称代词、专名或者摹状语。语义信息量和句法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指示言说对象的实际需要,也可能体现为寻找言说对象的指示性说明的需要。当然,这种对语用情景的需要可多可少、可简可详,程度不一。
  主体位最重要的限制是主观意义——评价意义、形象意义、隐喻意义。然而,这种限制不是绝对的。之所以存在这种限制,与其说是因为这类意义同交际(句法)功能不兼容,不如说是因为主观评价实际上不适合指示实在中的对象。如果评价名词能够得到以上文为基础的照应或者指示词支持,那么它们可以占据具体句子的主体位。例如:
  ⑥ Этот обормот не хочет трудиться.
  为了理解事物性词汇的来源和特点,最重要的是研究判断的主体概念。
  主体出现在句子中既不突然,也不是因为主体位空缺,而是因为在表达具体判断的句子存在之前都有一定的信息准备(Арутюнова 1977,Падучева 1980)。
  表达具体判断的任何句子都要预先经历以下阶段:1)肯定某一不定事物、实体的存在(存在x);2)报道该事物属于说话人已知的某一种类、集合(x 属于人们所划分出来的种类);3)给事物约定一个名称,作为以后的称名使用。与第一个阶段对应的是存在句,与第二个阶段对应的是分类句,而与第三个阶段对应的却是命名句(更准确地说,是有关对象称名的报道)。在不使用逻辑变元的自然语言中,前两个阶段必然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句子:存在句中通常出现类型名词,因此存在句既报道某一对象的存在,又报道该客体的类属。例如:
  ⑦Жила-была девочка. Была у нее кошка Мурка. Были у кошки три котенка.
  这类句子中似乎存在着语义上由名词的指称对象和内涵同时构成的双重述位。“名词的指称对象由存在意义引出”,而内涵则由分类意义引出(Арутюнова 1998:737-790 )。
  分类谓词与描述谓词不同,前者可以同指示性(而非照应性)主体搭配,也就是可以报道只知道其存在的事物的不同类属。例如:
  ⑧ Это — дом (сад, яблоня, снег, кот, грабли и т. п.).
  因此,分类关系是一种基本述谓关系,它把弄清和理解下述具体判断和一般判断所必需的成类事物中的那些信息联结起来,形成整体。
  分类述谓关系把人们对世界某一片段的各种认知结果汇集起来,却不对它们加以分析和解释。这须要动用现存知储备,运用理解有关不同种类特定对象各个独立特征、特性、状态和行为的报道所必需的语义背景。个体的特性根据类的特性认知。具体判断的主体与它用专名还是通名表示无关,仅仅以反射的方式指示类的特征。
  因此,虽然分类语义旨在行使句子的主体和其他指称成分的功能,但是早在判断的准备阶段——在将事物存在断定和事物分类断定结合起来的句子框架中,分类语义就已经形成了。名词在存在句及其等价物中的位置、名词表示的那种特殊的指称关系,在指示“将来”存在的确定对象,即指示给受话人报道存在和类属的这一对象的同时,对于理解具体词汇的来源和本质十分重要。
  存在句(广言之,索引句)将对象纳入自然语言运用的事物领域(предметная область)。此处,事物领域不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混合体,而是一个由有秩序、按层级组织起来的各种类构成的领域。将具体对象引入这一领域,通过把它归入一定种类来进行。
  如果下文继续保持对象的分类称名,那么相应称名会改变自己的指称关系(有定指称关系取代存在性指称关系)和意义(通名变为专名等价物)。索引名词仅仅指示事物的类属。名词在获得同特定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进入表示具体判断的句子并充当句子成分后,它就会把对事物个体特点的指示划入自己的分类意义。名词反映事物的个体特点,其原因与其说是意义的规约性,不如说是称名的规约性。名词的具体指称关系因此开启“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通过这扇窗户,事物的中那些被思维模式化和抽象化活动剔除的特性、特点又重新回归词的联想(含义)范围。
  分类信息形成说话人的社会经验,从这个意义说,也形成说话人的客观经验;有关个体特点的信息可能非常主观。指称性通名不是解释对象的区分性特征,而是确认对象的个体性和说话人知道对象这一事实本身。
  随着语篇发展的各阶段不断推进,语言的基本称名手段逐渐形成。语篇的继续推进会逐渐揭示出同更高阶的逻辑方式相对应的更加复杂的语义类型。对此,我们将另文探讨。
  上面列举的几个阶段在言语中并不总能清楚区分。一方面,言语努力把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凝聚到一个语句中;另一方面,又努力使表示各种不同逻辑关系的句法结构整齐划一。分类信息一般与存在报道相结合。后者同样可能成为与逻辑判断对应的描述语句的亚类。对此,只要给主语提供存在性指称关系的标记,就足够了。
  因此,对于事物性意义(предметное значение)的形成来说,重要的是名词的指称关系,尤其是存在(索引)指称关系和具体指称关系两种类型。与此相应,存在(索引)指称关系指名词与说话人知道但受话人不知道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指称关系指名词与说话人、受话人都知道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种指称关系决定分类意义的形成,第二种指称关系促使个体名词的产生。
  事物与特征、具体与抽象、空间与时间、综合与分析、形象与单独的笔道、融合性与切分性、分类层级与语义差异层级、自主性与从属性都是上述两类意义的极性化参数。第一类意义由作主体的名词与世界之间的关系确定,第二类意义则由作谓词的述谓词与人对世界的思考之间的关系确定。判断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类似,因为精神与物质共存、融合于判断的本质之中。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