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启示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李佳应 发表于:2010-09-29 09:15  点击:
【关健词】记忆,,编码
 一、前言   记忆是一个对信息进行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编码阶段是记忆过程的开始。储存阶段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变化而使信息短暂的存储起来。提取阶段是从记忆的存储阶段中提取和使用存储信息的过程。在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中,记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学习语言

 二、编码理论概述
  美国的心理学家加涅认为:"从学习的观点看,信息最为关键的变化发生在它离开短时记忆而进入长时记忆的时候,该过程叫做编码"。加拿大认知心理学家戴斯认为:"当我们用已知的信息去解释新的或输入的信息时,编码就发生了。"因此,编码被视为:"依照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背景与学习经历,将新信息纳入原有知识体系,并重新进行建构"。桂诗春(2000:92-93)认为:" 编码是对经验的抽象和解释", 并研究几条很重要的编码规律:不同的编码方式在记忆的分量上很不同,经过意义层面上编码的东西更容易记;事物在不同的语境里可以有不同的编码;之所以能更好的记忆重要信息的一个原因是这些信息的连贯性,另外一个解释是因为我们在编码时更加注意这些信息。段胜峰、李罡(2001)认为:"编码是一个信息转换过程。在此基础上,人们用各种办法把新信息与已知信息集合起来。"
  理论编码的理论基础可以归纳为如下:
  (一)图式理论
  图式是认识的基础,在大脑中形成后会对以后的获得的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理解和记忆。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需要将输入的信息与已知道的信息联系起来。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图式才能起作用,完成信息处理的一系列过程。即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到储存。在图式理论中,图式中的每个组成部分构成一个空挡,当图式的空挡被学习者所接受的具体信息所填充,图式便实现了(欧阳建平,2003)。
  可见, 完成图式的过程就是编码的过程。而图式是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因此编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构图式的过程。
  (二)意向联想理论
  斯蒂维克将意象理论和他的研究成果付诸于外语教学实践,在他看来,记忆有三个重要特征,其中两个与编码有关:1、互相有联系的感觉信息是储存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学习者能够回忆起意象中的一个项目便会连带回忆起同一意象中的其他项目;2、我们能够唤起两个或者更多的意象,对其进行检索,从每个意象中挑选出一些内容重新合成心得意象。意象间的相互作用的理论实际上就如同安德森提出的"激活扩散"理论:由于激活扩散,当一个概念被激活以后,很多相连的概念就会被激活(欧阳建平,同上)。意象联想和激活扩散的过程可以看作编码的过程。
  (三)是组块理论
  心理学家米勒 就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的编码提出了组块的概念。他的短时记忆的组块理论(1956:81-97)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个组块,这个数量是相对恒定的,但组块的大小、复杂性和熟悉性却因人而异。组块是记忆容量的测量单位,它一方面具有扩容性,可以通过加大每一组块的容量而得到扩充和提高,另一方面又具有差异性,即组块内部的组织水平不同或对信息再编码的方式不同,则相应的组块所包含的信息量也不同。组块化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的重组或再编码,是记忆活动中最重要的方法,它将较小的记忆材料结合成较大的记忆单元,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提高记忆效果(刘连章,2003)。
  三、提高编码能力的途径及其对词汇学习的启示
  (一)提高编码的深度
  基于以上理论的分析,我们知道,编码是分层次的。这对我们词汇学习的启发就是:不是所有的编码方式都是有效的。而词汇编码方式的好坏,就要看它是否是对信息进行更深层次的处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记忆英语词汇时,之所以老是记不住,其主要原因就是对新接触的词汇只是进行表面化的加工,即编码的深度不够,那么就很难使其进入长时记忆里。比如,当我们学习"supermarket"这个单词时,如果我们只通过读音一个音节一个音节的记甚至按其拼写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记,虽然最终可以记住,但实在很费力,也记不牢。我们不妨换个方式来记-把"super"和"market"分开,在知道两部分的意义之后,把两者联系起来,我们就能容易地记住这个单词,而且记忆持久。因为这是一个编码的过程,而且是语义层面上的编码。语义层面上的编码的东西很容易记住,正如前面桂诗春所说的。这对我们词汇学习的进一步启发是:在利用编码进行词汇记忆,应该尽可能地的采用语义编码方式。
  (二)努力创造有利于编码的语境
  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它包括具体语言交际的客观环境;言语交际中的话题、宗旨、对象以及参与者的身份,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曾绪,2003)。编码受语境的影响很大,在不同的语境下,编码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良好的语境可以促进编码。原因何在?因为良好的语境可以激发词汇编码。正如以上桂诗春指出,我们能够记住一些重要信息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在编码时,更加注意这些信息。那么为什么会更加注意这些信息呢?笔者认为,这些信息会引发我们的关注,而这些信息是引起编码的根源。当联系发生,编码也开始了。联系性越大,编码的层次越高。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引起我们的关注,还要看这些信息是否可以激发我们关注的兴趣。良好的语境一方面可以引起我们对信息的关注,另一方面可以很好促进我们对新旧信息间的联系。因此学习者大脑容易建立起新旧词汇间的联系和词汇概念和词汇情境的联系,也就是编码的发生。
  (三)建立有效的联系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语境为编码创造了客观条件,而我们也知道编码是在特定语境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那么要提高编码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我们在新旧信息之间建立联系。联系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比如,米勒(Miller)曾绘制一份关系类型表来说明这些联系,包括:对比、相似、从属、并列等十一种。但这些联系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两个重要原则:一是贴近联系,该原则认为,在一起发生的感知、思想和其他的心理活动会在记忆里联系在一起,所以只要其中的一些环节在以后出现就会触动其他相连的事情;二是频率原则,虽然贴近是建立起联系的的基础,但能够真正建立起联系的主要还要靠频率和联系。两件事物贴近出现的频率越多,它们的联系就越强(桂诗春,同上)。这对于词汇学习的启发是:每当我们学新的词汇的时候,应该尽力把它们和以前学过的词汇联系起来,并尽可能找出新旧词汇的共同点,但还要强化对这些共同点的记忆,我们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这实际上说明词汇编码也需要强化,才能巩固。
  (四)发挥组块的作用
  米勒的组块论对词汇记忆的创新意义重大。依据此理论,我们在词汇记忆中,为了扩大词汇记忆的广度和效率,我们应该尽可能组词成块进行记忆,比如:以各种搭配、短语、成语、固定半固定的习惯表达方式等作为记忆单位。由于组块实际上是一种重新编码的过程,而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编码实际上是信息间的联系过程,所以笔者认为,组块实际上也是一种联系,但和编码不同,编码是单个信息间的相互联系,而组块是以"块"为单位的信息间的联系。为了发挥词块之间的联系,我们也要遵守贴近和频率原则。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加强对各种词块的共性积累、归纳和分析,也要注意通过训练或练习,才能得到巩固这种联系,也才能提高编码的能力。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