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汉语国际推广方位词“上”及相关词语的研究(3)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冯杰 发表于:2011-11-09 11:32  点击:
【关健词】相关,词语,研究,词,方位,国际,推广,汉语,
(1)表示某种状态,如果在这种状态时就为上,反之则为下,如:上班、下班、上课、下课。 (2)表示公开的时候为上,非公开时为下,如: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私下解决、上市。 (3)情绪心态积极时候用上,消极时用

  (1)表示某种状态,如果在这种状态时就为“上”,反之则为“下”,如:上班、下班、上课、下课。
  (2)表示公开的时候为“上”,非公开时为“下”,如: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私下解决、上市。
  (3)情绪心态积极时候用“上”,消极时用“下”,如:喜上眉梢、上心、七上八下。
  (4)表示等级品质好的用“上”,品质次则用“下”,如:上乘、上品、上策、下策、下作、下流。
  (5)表示社会地位高的用“上”,反之用“下”,如:上级、上层、上流、下级、下层、下属。
  (6)表示数量的提升用上,反之用“下”,如:物价上涨、房价下跌、收视率上升、股票上扬。
  (7)表示时间段中相对靠前或之前部分时用“上”,靠后或之后部分时用“下”,如:上半年、上学期、上月、上旬、下半夜、下月、下周、下季度。
  (8)在方向上,指向“北方”为“上”,指向“南方”为“下”,如:南下、北上、下广州。
  以上就是“上”通常能够引申出的意义,此外可能还会有一些特殊的引申义没有列举出来,这还需要在教学里另行讲解,下面来看“上”虚化后的用法。
  (二)“上”虚化后的用法
  “上”经过发展不仅产生了众多引申义,而且在原始意义中纯粹用来表示方位的性质逐渐减弱,后来也被用于跟非实词搭配表达特殊的意思,这就是“上”的虚化。这里要说的虚化后的用法在结构上与基本用法是一致的,通常情况下都是X+上。他们的区别是基本用法中X都为实词,表示的是具体的方位;而虚化后的用法中X都为抽象名词或其他词类,表达的并非具体的方位,譬如:思想上、精神上、历史上、学习上、分配上等等。这里所列举的“思想”、“精神”“历史”都是抽象名词,表示的也都是抽象的范围概念,“学习”、“分配”都为动词,表示的是“方面”的意思。“上”虚化后主要有下面几种用法:
  首先,非实体性名词加“上”之后指范围,有时是“里”的意思,如:报纸上、世界上、书上、课堂上。
  第二种非实体性名词后加“上”表示方面,前面介词常用“在”、“从”。这些名词主要有“思想、精神、经验、政治、职称、作风、实际、事实、文化、修养”等类型的词。
  最后是某些动词之后加“上”也表示方面,如:学习、教育、分配、改革、管理、生产、生活等。
  以上就是“上”的引申义和虚化后的用法,一般情况下外国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主要会对某些表达难以理解而产生疑问,在习作很少尝试运用。所以关于这方面习作的偏误分析就无需再谈了。教学中这部分的侧重点也可放在帮助他们对于汉语文章的阅读理解上。
  三、结语
  本文从方位词“上”的基本义和引申义两个角度出发,以外国学生出现的典型偏误为语料,首先探讨和分析了“上”作为基本方位词时所表达的物体的三种位置状态以及在这三种状态时“上”及其双音节方位词的使用方法与规则,并结合实际偏误具体分析了外国学生在“上”的基本意义和用法方面出错的成因及相关对策。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关于“上”经由发展,引申出的表示好的、积极的、具有褒义色彩的各种引申意义,并分析了“上”由于虚化而产生的与非实词搭配表示非方位概念的用法。文章通过两个部分的归纳分析,结合具体的案例总结出了一些适于外国学生更好习得方位词“上”的规律与规则。学生在学习时对于这些规律、规则需要进行一定的记忆与练习,进而培养出一定的习得思维,逐步让各种语法规则转化为习惯表达。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 辽宁教育出版社,1980.
  [2]储泽祥.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葛新.方位词“上”“下”的意义及演变[D].上海复旦大学,2004.
  [4]朱耕.空间隐喻的英汉对比[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5).
  [5]陈满华.从外国学生的病句看方位词的用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3).
  [6]李清华.外国留学生在方位词使用上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1).
  
  (作者简介:冯 杰 (1986.3-) ,男,湖北十堰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武汉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